大唐的將來,定要徹底擺脫男耕女織的小農格局。
工商興邦,城郭繁榮,方為正道!
然則李二麵對這陌生景象,終究心存顧慮。
"農耕乃千年基業,是立身之本!"
"李小子,不靠田地過活......你這般變革,是否太過激進了?"
畢竟身為,李二肩負著萬鈞重擔。
他深知有時一言可令萬家流離,一策或致江山動蕩。
李二不得不小心行事。他無法像李沐這般,毫無顧忌地推行社會變革。
何況,李二從未見識過後世工業社會的景象,難以想象其麵貌。
見李二躊躇不決,李沐心中湧起一絲不耐。
"老李,我倒要問問,你自己下地耕種嗎?"
"工匠需要種地嗎?商人需要種地嗎?孫思邈那樣的醫者,又需要種地嗎?"
"隻要田地有人耕作,糧食產量足夠,你何必憂心這些!"
李二怔了怔,李沐所言不差。即便是如今的大唐,也有許多人無須親手耕種,照樣能安穩度日。
這些人各司其職,恪儘職守,發揮的作用遠勝過埋頭種地!
李二不得不承認,他被李沐說服了。
未來的大唐,確實不必讓每個百姓都去種地!
在工坊勞作、經商謀生,同樣能養活自己,甚至過得更加富足!
或許,李沐設想的那種沒有農田與院落的城鎮,終將成為現實!
"李小子,你說得對!"
"有了畝產萬斤的紅薯,我們確實無需再讓那麼多人耕作!"
"或許將來,百姓的生活,真的會翻天覆地!"
說著,李二再度低頭端詳李沐規劃的鎮子,又一次深陷其中。
他順著李沐的思路揣摩:工匠領了工錢,去客棧、食肆換取衣食住行之物。
商鋪賺了銀錢,部分付給夥計作工錢,部分用於采買原料,還有一部分充作稅賦上繳朝廷。
真正的利潤其實不多,大多錢財都重新流入市井之中。
這,竟又與李沐曾提過的經濟流轉之道不謀而合!
李二越想,眼中光芒越盛。
他不由再次感歎,李沐的謀劃環環相扣,自成一體!
對此,李沐早有預料。
"老李,生產與消費本就是一體的!"
"生產催生消費,消費反哺生產,如此方能構成完整的循環!"
"隻要不讓任何一環囤積過多財富,百姓必將日益富足,社稷也會愈發繁榮!"
工業經濟的循環,才是李沐真正的意圖。
這是百姓脫離自給自足的小農社會後,更進一步的生存之道!
在此循環中,民生將不斷改善,技藝產業也將自然進步。
它徹底打破了小農社會千年不變的困境,令世人真正掌握命運!
唯一的缺憾,在於財富可能集中,貧富分化難免。
不過,終將以經濟危機的方式重置一切,建立新的平衡。
雖仍有危機,但比起王朝更迭的血腥輪回,經濟危機已是溫和許多。
華夏三百年一輪的改朝換代,要葬送多少性命?而一場經濟危機,卻鮮少致命。
若有朝廷調控,渡過難關更是易如反掌。
不過,這些離大唐太過遙遠,遠到李沐自己都不敢奢望親眼見證。
因此,他更不會向老李提這些了。
李沐隻是點著沙盤,繼續為老李描繪未來的盛景。
"老李,你瞧!"
"這座小鎮,隨著百姓增多,終將擴展成一座城池!"
"此地距長安甚近,可作長安輔城,為都城注入新氣息!"
"除冶煉工坊外,尚有織造、陶窯、木作諸業,皆可自成體係。"
"此等產業足可養活大唐萬民,令百姓儘享城郭之利!"
李沐將全盤謀劃細細說與老李。
李世民愈聽愈驚,心中欽佩之情油然而生。
如此周詳的產業布局,必能吸納無數工匠。
這些匠人又能帶動更多家庭脫離農耕,過上城居生活。
大唐的江山社稷,必將煥然一新!
想到此處,李二不禁神往。
"妙!妙!妙!"
"若真能如此,我大唐子民便可更上層樓!"
"這分明是從溫飽邁向富足之路啊!"
——
"如此盛世,必當光耀千沐!"
李二已被徹底說服,對工賈之事再無懷疑。
這般藍圖,確可實現!
隻要依照李沐之策,夢想指日可待!
見皇帝喜形於色,李沐含笑道:
"自然!"
"我李沐何時妄言?"
"不過眼下規劃,尚缺關鍵一環......"
李二聞言怔住:
"尚缺?"
"缺什麼?"
他實在想不出這般盛世還有何不足。
李沐見狀挑眉:"老李誤會了。"
"非是我貪心,實乃產業尚需補足。"
"工賈之世不僅需要作坊,更需革新農事!"
"譬如糧食蔬果,豈能仍靠農戶零星種植?"
"待城居者眾,消耗日增,耕作之法亦當變革!"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李二眉頭緊鎖:"你方才說不需人人耕田..."
"如今怎又自相矛盾?"
李沐這才發覺皇帝尚未悟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