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連數日,邊境風平浪靜。但李靖絲毫不敢懈怠,晝夜操練士卒。他親自率軍巡視城防,身旁總跟著李沐指派的心腹將領李超。在這位監軍的督導下,唐軍采取輪替製守城,始終保持著充沛戰力。
戰前軍議上,眾將圍著沙盤推演戰局。儘管如今唐軍僅剩十餘萬人,但據守本土仍具優勢。麵對強敵,他們決定以靜製動,伺機。
“西北的軍備擴充計劃必須調整。”李靖突然呈上一份密卷。當李沐聽完彙報,指節不自覺地叩響了輿圖邊緣。
這個計劃太過激進。
——
李靖將作戰方略逐條剖析後,大殿內的空氣陡然凝滯。
李沐盯著蜿蜒的邊境線,冷汗浸透裡衣。若依此策施行,多年經營將毀於一旦。更棘手的是,現有兵力已折損過半……
“將軍。”他猛然抬頭,“若無應對之策,大唐鐵騎恐將長驅直入。”
話音未落,幾位將領的佩刀同時發出錚鳴。
此時的大唐帝國僅剩五萬大軍,再也無力抵擋敵軍的攻勢。敵軍狡詐多變,若固守城池,或許還能支撐幾年;但若放棄防守,敵軍隨時可能直逼大唐帝都,屆時必將長驅直入,攻入城中。
此次敵軍來勢洶洶,蓄勢待發,隻待援軍抵達,便發動全麵進攻。
局勢緊迫,必須儘快決斷。
李靖沉默不語,此事關係重大,稍有不慎,敵軍便會殺至帝都,大唐帝國恐怕難逃覆滅之災。
見李靖遲遲不語,李沐忍不住催促道:“將軍,難道您毫無對策?敵軍已準備全力進攻,若再不想辦法,我們恐怕難以抵擋!”
李靖歎息一聲,道:“的確如此……將軍,我明白您的顧慮,但如今的大唐帝國已今非昔比,若真要一戰,唯有拚死一搏。”
李沐點頭,深知此戰凶險,可現已彆無選擇。
“好,將軍既然這麼說了,那我們就拚一次!我倒要看看,我軍是否真能殺出條血路。不過,將軍,還是先休整兩日,再作部署吧。”
李靖微微一笑,道:“也隻能如此。不過,將軍,這兩日我們也需做些準備,讓士兵們養精蓄銳。”
“好,那便請將軍安排。”
李超站在一旁,聽完李靖的話後,嘴角微揚,隨即悄然離開。
他來到營外,召集部下。
“將軍,有何吩咐?”
“將這些物資分發下去。”
“是!”
李超取出空間戒指中的補給——這批糧草足夠支撐半月之久。
此時,李沐也走了過來。
“大哥,找我何事?”
李超環顧四周,壓低聲音道:“將軍,我已查明大唐帝國西北軍營的位置,你可帶人前去探查,再回來稟報。”
“明白,大哥,我這就去。”
李沐領命離開。
待他走遠,李超露出一絲深意的笑容。
李沐隨即率軍前往西北軍營探查。
與此同時,另一處營地。
“老二、老三、老七,你們即刻帶一萬精兵支援李靖將軍,務必護他周全。另外,督促部下加緊修煉,提升實力,否則難以抵擋敵軍進攻。”
李靖聞言一怔,沒想到李超竟會派兩名手下前來增援。
不過,他很快露出欣然之色,也對李超這兩名部下的能耐充滿期待。
李靖對兩名副將下令:"讓老二老三帶兩萬精兵去支援李將軍。"
這批剛整編的部隊雖非最強戰力,卻都是訓練有素的老兵,作戰異常勇猛。兩萬精銳傾巢而出,足見李靖對此戰的重視。
他深知李超的厲害——這兩萬人戰力遠超五千普通唐軍。部隊離營後立即開始調整編隊,而此時李超正在帥帳中靜候。
同一時刻,李沐踏入唐軍大營。
他麾下儘是百戰精銳,肅殺之氣霎時席卷全場。身披重甲的李元霸上前稟報:"元帥,全軍待命,隨時可對南蠻發動總攻。"冷漠的語氣仿佛在談論天氣。
李沐掃視眾將士:"此戰關係大唐國運,南蠻不滅,邊境難安。"
"必勝!"
"大唐萬勝!"
震天的呐喊聲中,李沐露出滿意的笑容。
李元霸眼中精光閃動:"元帥,接下來如何行動?"
"等。"李沐吐出這個字便轉身離去,隻丟下一句:"你在此待命。"
望著遠去的背影,李元霸神色漸沉。這三十萬大軍分三路出擊,分彆壓向南蠻、東瀛和唐境南北。每路都配有精銳先鋒,甚至規劃好了退路——主力集結在北境荒原,那裡既無城池也無百姓,唯有三大勢力盤踞。
曾經肆虐西域的南蠻國,如今讓周邊小國戰戰兢兢地依附求存。那些小國明白,麵對這個龐然大物,反抗唯有死路一條。
大唐帝國始終庇護著周邊小國,使其免受南蠻國的侵擾。這些國家深知自身實力遠不及南蠻國,若無大唐的庇護,恐怕早已覆滅。
南蠻國雖野心勃勃,卻無法容忍他國在其疆域內肆意擴張。為抵禦南蠻的威脅,大唐帝國在邊境修築數座城池,構築堅固防線。南蠻軍隊試圖從外部攻入,而大唐的軍隊則靈活出擊,使戰局陷入僵持。南蠻國雖覬覦大唐領土,卻忌憚其反擊之力,隻得暫停攻勢,等待時機。雙方的對峙持續了整整一月。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