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媽祖軍平靜發展的一年_1800年之龍騰四海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1800年之龍騰四海 > 第27章 媽祖軍平靜發展的一年

第27章 媽祖軍平靜發展的一年(1 / 2)

1805年初,當蘭芳國首次確認澳洲大陸的存在後,這個由華人建立的海外政權便敏銳地意識到海洋貿易的重要性。然而,當時的蘭芳國造船業十分落後,隻能建造五百噸以下的小型海船,遠遠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貿易需求。

坤甸港外,幾艘小型木船正在緩慢建造。這些船隻船體笨重,航速緩慢,隻能在近海航行。蘭芳國的領袖們深知,若要在南洋貿易中占據優勢,必須建立強大的造船業。但技術落後、人才匱乏的問題困擾著他們。

1805年5月,坤甸港外的海風帶著鹹濕的氣息。媽祖軍的牛野站在船塢邊,凝視著那些正在建造的小型帆船,眉頭緊鎖。作為媽祖軍的領袖,他深知海上力量對蘭芳國的重要性。他轉身找到蘭芳國的兩位重要人物——林懷周和闕總長,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計劃:"我要投資蘭芳船廠,第一筆投資一萬兩白銀。"

林懷周和闕總長對視一眼,隨即點頭同意。他們明白,牛野的投資將是蘭芳造船業騰飛的關鍵。

牛野迅速行動起來。他首先派人帶話回廣州府,命令當地第一和第二造船廠大量采買優質木料——鐵力木、柚木、樟木等堅硬耐用的木材。同時,他派出經驗豐富的造船匠、鐵匠和漆工,乘坐快船前往坤甸支援。這些工匠不僅帶來了先進的造船技術,還帶來了南洋稀缺的造船圖紙。

此外,牛野還派人深入婆羅洲、蘇門答臘、爪哇等地,收購當地優質木材。他更是在東南亞各殖民城市高薪招聘有經驗的造船匠,無論是來自中國沿海的匠人,還是熟悉南洋海況的本地船工,隻要有一技之長,都被招攬至坤甸。

短短半年時間,蘭芳造船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到了1805年年底,坤甸港外的船塢已煥然一新。兩艘1500噸級的飛剪船正在船台上搭建龍骨——它們船體修長,船首尖銳,專為高速航行設計,未來將用於澳洲、中國與南洋之間的貿易。同時,五艘500噸級的三體船也在建造中,這種船型穩定性極佳,適合遠洋運輸和殖民地補給。

更令人振奮的是,由於大型鐵廠就在旁邊,蘭芳造船廠不再局限於傳統工藝,而是大量采用金屬零件——鐵釘、銅製鉚釘、鋼製軸承等。這些金屬部件不僅提高了船隻的耐用性,還大大加快了建造速度。造船廠及配套產業的總人數已突破三千人,包括木工、鐵匠、漆工等各類工匠。

1805年,蘭芳造船業的崛起,隻是一個開始。

7月廣州第一造船廠的再次下水兩條千噸級飛剪船,加入媽祖軍的戰鬥運輸序列。到此時,廣州第一造船廠擴建了廠區和招收工匠,這一次媽祖軍直接投資兩白銀同時開工四條千噸級飛剪船。

12月,果阿交付兩條千噸飛剪船,也獲得兩白銀,果阿也擴建船台同時開工建造四條1千500噸飛剪船。

此時,整個媽祖軍的千噸飛剪武裝戰船的數量已經達到七條,分彆是“乘風號”,“破浪號”,“雲帆號”,“滄海號”和“日月號”,“星辰號”,“東望號”,“西海號”,“鐵礦港號”。

而五百噸級的三體船,也接收了十條,開始在蘭芳和澳洲之間建立起定期航線。

而所有的老船,包括廣福源號,勝利號,同生共死號,五條繳獲的大清500噸快船開始在鐵礦港,東望城,西海城之間建立起人員和貨運航線。

東望城的超大型煤礦,加上鐵礦港附近的超級鐵礦,讓鐵礦港開始建造人類曆史上最大的鋼鐵聯合體。

從7月中牛野和陳老豆帶來人員開始,每30天左右,有一座高爐建成。也就是說,每30天,媽祖軍就有1000噸每年的鋼鐵產能。

7月底,陳老豆帶著大船隊離開,他要乘著最後的西南風快速返回蘭芳,從那裡帶著船隊裝載蘭芳國特產,組建來往於各個大型城市的貿易線路,全麵開始新一年的貿易。

牛野留在澳洲,他負責組建澳洲工業體係。

在牛野這個現代人的腦子裡,沒有十萬噸年產量的鋼廠,十萬噸有什麼意義?

於是這貨就一句話,“不要停,造完一座,就接著造另一座”。

高爐一座接一座建立,配套的五金廠,建築材料廠和水泥廠也開始動工,種子工匠都來自媽祖軍已有的產業,而來到這裡移民總是可以極快的找到工資待遇非常好的工作,這些消息帶回蘭芳和廣東福建,又引來了大量窮苦百姓。

牛野的不準銷售原始鐵料的規矩,鐵料如此充足,讓整個媽祖軍的鐵礦港和坤甸港的兩個鐵廠,瘋狂的擴張鋼鐵的二次加工行業。

到1805年底,鋼軌和鋼鐵小車開始大量出貨,這些可以用於礦山和碼頭運輸的設備開始慢慢出現在整個亞洲的各個大型沿海城市,然後被人買走,進入礦業和運輸業的各個環節。

可在這個時代,對外銷售的價格昂貴,市場需要時間了解它們帶來的效率革命,而鐵礦港的鋼軌和小車的產量又節節攀升,庫存已經開始大量堆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鐵礦開采量也開始完全跟不上冶煉的速度,高爐又開始停工。

身處在鐵礦港的牛野,此時才理解,1800年的時代和他所處的時代是不同的。

牛野站在荒涼的鐵礦開采區,看著馬拉大車,排著長隊一點點向著一百二十公裡外的鐵礦港移動,他才想起來,自己的鋼軌和配套小車應該現在鐵礦和煤礦區用起來。

沒有蒸汽火車,那就用馬匹來拉動車廂,同樣的重量,鋼軌會省力很多,至少速度能提升很多。

提升速度,其實就是提升運量。

於是,三百人的鐵道建設團隊組建。從1805年年底開始,兩個城市各安排了150人的小團隊,從鐵礦港和東望城兩個大型營地,向著兩個城市的鐵礦和煤礦產區,每一天以百米的長度在一點點延伸向前延伸。

這個速度太慢了,這要修到什麼時候去?

1806年1月,牛野就帶著七八個各個五金廠的工頭,在鐵路線旁邊就地商討如何建造設備加速鐵路建設。

一種可以自己扛著鐵軌的長車廂出現了,大量馬匹拉動,人們用兩個可移動的大型龍門吊,就能調動鐵軌架設到枕木上。

而這個長車廂後麵就跟著托運鋼軌和枕木的各個車廂,跟著鋼軌架設車,一節鐵軌,一節鐵軌的向前移動。

二月開始,每天的建設速度提高到300米,大約四天就能搭建出一公裡的鐵路。

牛野此時越來越了解現在的生產力,他發現自己有很多想法其實並不符合這個時代,如果一味蠻乾反而會傷了元氣。

於是,高爐建設全部停止,甚至關停了幾個,隻保留每年1萬噸的鋼鐵產量。

鐵路繼續建設,一點點研發和改進更高效的機械,就用現在的人力把整個鐵路修通。

人員被分散到其他工作裡去,先保證整個營地的基本建設需要,為整個營地的生活配套提供服務,先保證人民生活基本要求。

1806年三月,南半球的初夏已至,澳洲鐵礦港的海風裹挾著海潮和帆船起伏。港口的燈火在暮色中次第亮起,遠處碼頭上的油燈燈火卻依舊明亮,映照著那些日夜不息勞作的身影。

牛野坐在簡陋的木屋裡,桌上擺著一鍋熱湯、幾碗粗糧飯,一些乾魚,還有幾碟醃菜。李海潮和陳阿生坐在他對麵,三人都是跟著商隊遠渡重洋來到這片新大陸的,如今在這鐵礦港管理生產。

牛野夾了一筷子菜,緩緩開口:“這半年,我算是明白了。”

李海潮放下碗,問:“明白什麼了?”

牛野歎了口氣:“當初我剛接手礦場時,一心想著多挖礦、多煉鐵,覺得隻要產量上去了,銀子自然滾滾來。於是加人、加爐、加夜工,恨不得一年出十萬噸鐵料。”

陳阿生皺眉:“我們知道”

“後來礦工累倒了一片,原材料跟不上,爐子全部都是空的,鐵是煉了不少,可做出來的鐵軌又賣不掉。小五金又用不了這麼多。鐵礦港的建設反而是所有城市裡最差的,搞得一塌糊塗。”牛野頓了頓,沒再說下去。

李海潮低聲道:“民力有限,強撐不得。”

牛野點頭:“是啊。我一開始總覺得,隻要肯下力氣,鐵礦就能變成金山銀山。可現在才明白,凡事不能光想著大乾快上,得先想想老百姓能不能撐得住?”

陳阿生沉吟道:“那現在怎麼辦?”

牛野放下碗,語氣堅定:“放緩節奏,先讓一部分人修建城市基礎建設,爐子也彆燒那麼多。鐵礦可以慢慢挖,但人不能垮。凡事得從民力出發,從老百姓的活路出發。否則掙不到銀子,城市也發展不起來,得不償失。”

夜風拂過窗欞,遠處礦場的燈火依舊閃爍,但似乎比先前暗了些——不是因為熄滅,而是因為不再那麼急著燃燒。牛野望著窗外,心裡漸漸踏實下來。

牛野的話音剛落,李海潮便放下筷子,用袖子擦了擦嘴,若有所思地說道:“牛老哥,其實我這幾個月,也一直在琢磨這鐵到底能做些什麼。”

陳阿生也點頭附和:“是啊,我也在想。”

牛野一愣,放下碗:“哦?你們想到什麼了?”

李海潮咧嘴一笑:“你想啊,咱們現在煉的鐵,要麼賣給官府造兵器,要麼賣給商人打農具,可這些買賣,要麼不穩定,要麼利潤薄。可咱們老百姓,天天用的東西,才是真剛需!”


最新小说: 清純貧窮女讀檔中[貴族學院] [娛樂圈]綁定嫂子係統出道後 梟凰臨九域 異界道途:惡魔高校的閒散仙師 重生:從友商公敵到友商之光 年代文反派的早亡妻 驚悚片生存守則 驚奇寶貝 詭道修仙:我能豁免代價 魔都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