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級戰列艦3rdrate,64~80門炮)
數量:約130艘這是英國戰列艦中的絕對主力!)
用途:英國海軍戰列線的中堅力量,數量最多,部署最廣泛
其中,74門炮三級艦是英國海軍批量建造最多的戰列艦類型,性價比極高
4級戰列艦4thrate,50~60門炮)
數量:約50艘但逐漸邊緣化)
用途:曾作為次級主力艦,但在1800年代逐漸被5級護衛艦取代,很多被降級為輔助艦、運輸艦或退役
5級戰艦5thrate,32~44門炮,護衛艦)
數量:約150艘
用途:高速護衛艦,用於偵察、護航、通信、襲擊商船等saphion、hsnaiad等
雖然不屬於戰列艦,但數量龐大,是英國海軍戰術靈活性的關鍵。
6級戰艦6thrate,20~28門炮,小型護衛艦)
數量:約400到500艘左右
用途:小型護衛艦,用於巡航、殖民地防禦、情報任務等
同樣不屬於戰列艦,但也是英國全球海上存在的重要部分
數量最大差異的是後麵兩個小噸位的戰艦,但前麵四級的戰列艦,兩國的數據差彆很小。
現在,媽祖軍正在測試的6磅炮和12磅彈線炮對英國戰艦甲板和側麵船舷的穿透能力,英國全部的戰列艦側麵船舷的木層極厚,且都包有薄銅皮。
牛野搞得6磅和12磅口徑的線膛炮,在1807年技術條件下,能否擊穿英國戰列艦的側舷船體)和甲板?
當荷蘭人和西班牙人的數據給過來的時候,所有人全都傻了。。。是真的,傻了。。。包括牛野在內!
這群英格蘭瘋子的戰列艦裝甲,簡直就是喪心病狂啊!
根本就不談什麼一級和二級那種最先進的戰艦,隻說他們裝備數量最大的三級戰列艦,牛野看到的數據都讓他覺得自己根本就是井底之蛙!
三級戰列艦的側麵甲板到底有多厚?
最新的厚達60厘米,最老的也有45厘米,而且這群英格蘭瘋子是多層疊加,錯開紋理,這樣不會一次性碎裂!
然後,這群瘋子還要在外麵鋪上一層薄銅皮,簡直就是無所不用其極!
然後是上層甲板,有7.5厘米厚。
主火炮艙的頭頂甲板,15公分厚。
看完數據,所有人都沉默了!
牛野隻說了一句話,“造出樣品,給老子轟轟看!”
於是,6月緊急趕工,在六月底進行了炮擊實驗。
結果,讓所有人更加無語。。。
六磅炮無論多麼靠近,哪怕隔著100米炮擊,也不可能擊穿英國佬戰列艦的側麵甲板,但是能從1000米擊穿頂層甲板,卻無法再次貫穿第二層的炮艙甲板。
可是,隻要不是戰列艦,六磅炮轟擊五級和六級,都能在一千米擊穿側麵甲板。因為,這些船為了速度和靈活性,船體側麵沒有加厚,而且不是多層板結構。
至於12磅炮,要想擊穿英國佬的三級戰列艦,要衝到200米才有可能,也就是說,必須衝進英國佬的大炮對轟距離,12磅線膛炮才能殺傷三級戰列艦!
但是一千米的吊射,卻能擊穿頂層和炮艙甲板,這是他們唯一能夠給英國戰艦造成的威脅。
現在,這群海佬們,終於知道什麼是戰列艦了!
戰列艦和其他戰艦根本就不是一個級彆的產物。
李海愣愣的看著那些千瘡百孔,卻依然堅強的樣品甲板,久久的說不出話來。
陳老豆蹲在一旁抽著旱煙,他走了這麼多年船,這一次才真正知道,船到底是個怎麼回事。
到這裡送蒸汽機的王鐵匠,伸手比量著厚厚的戰列艦裝甲,他隻說了一句,“真他娘,不是人啊!”
李海突然就像瘋了一樣,站起來大聲叫喊,“牛野說的是真的,是真的啊!大清完了,沿海的城市都完了,大清的海佬要死很多很多人!天啊!為什麼?為什麼啊!”
他指著這樣裝甲的戰艦說道,“造一條這樣的戰艦,至少要三年,投入的銀子會是十萬兩,大清根本不可能拿出這樣的銀子,我們也拿不出來!怎麼救大清,怎麼救沿海的百姓?”
陳老豆一把把李海拉下來,死死的按在自己身邊,把煙槍遞過去,吼道:“給老子抽煙,彆放屁,聽牛野的,媽祖有辦法!”
夕陽斜照在斑駁的裝甲上,牛野眯著眼望向遠處海麵上若隱若現的帆影,嘴角勾起一絲冷笑。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打不穿?"他撣了撣身上的木屑,轉頭衝著身後眾人道,"我們就沒辦法了?"
圍在一旁的炮手、護衛和工匠們都愣住了。牛野大步走向臨時搭建的鍛造棚,一把拽住王鐵匠:"來,老子給你看個新玩意兒!"
王鐵匠被拽得一個趔趄。眾人好奇地圍攏過來,隻見牛野俯身在王鐵匠耳邊,手指比劃著,語速飛快:"給我做一種炮彈——中空的,裡頭裝滿炸藥。底部引出一根引信,要繞著彈體後部一圈,引信燃燒時間必須正好五秒鐘!"
"五秒?"王鐵匠皺眉。
"對!"牛野一拍老王肩膀,"保證這炮彈飛過六磅炮的極限——1200米,或者12磅炮的1500米之後,才會炸!"
他蹲下來,抓起一根炭條,在地上畫了起來:"引信從彈尾引出,穿過軟木塞——就是封炮彈口的那個——直通裡麵的火藥爆炸區。炮一放,火藥推彈出去,同時點燃引信!"
"等這鐵球飛到敵人頭頂或者船身裡麵——嘭!炸開!"牛野站起來,眼中閃爍著狡黠的光芒,"這等於……把一顆手雷扔出去?而且是扔出去1200米,甚至1500米!"
圍觀眾人麵麵相覷,有人倒吸一口涼氣。寨子裡不少人都見過手雷——那種在戰場上能炸得人仰馬翻的鐵疙瘩,威力驚人,但那都是近戰用的。如今牛野竟想把這種爆炸物,用大炮發射到千米之外?
"這……能行嗎?"有人小聲嘀咕。
"六磅炮能打到1200米,12磅炮能到1500米,"牛野環視一圈,語氣篤定,"隻要引信燒夠五秒,這炮彈飛到敵人跟前才炸,那可比實心彈厲害多了!"
王鐵匠撓了撓頭,看著地上那圈炭筆畫出的引信結構,又看了看牛野胸有成竹的模樣,終於點了點頭:"行,我試試。不過這引信得算得極準。"
"你能行!"牛野用力拍了拍鐵匠的肩膀,"老子要的就是這效果——讓敵人連咱們的炮彈長啥樣都沒看清,就先挨炸!"
眾人此刻才恍然大悟——牛野這是要在火炮上玩兒"延時轟炸"!用大炮當投石機,把手雷扔出千米之外,在敵人船上開花!
有人興奮地搓了搓手,有人低頭沉思,還有人望著遠處的海麵,仿佛已經看到那些戰船在爆炸中化為火球的場景。
牛野眼中閃爍著危險的光芒:"打不穿?沒關係,我們炸也要把他們炸癱了!"
牛野的構思沒有錯。
讓炮彈飛到敵人艦船裡再炸——這個看似瘋狂的想法,本質上是一場對傳統海戰的顛覆。實心彈打不穿的厚實側舷,但誰能扛住從天而降的爆炸;堅固的甲板,也難防被炸開的缺口與烈焰。但要將這構思變為現實,絕非嘴上說說那般輕巧。
第一批炮彈的誕生,遠比想象中艱難得多。
從7月到8月,整整兩個月,王鐵匠把自己關在了蘭芳國一處隱秘的山穀工坊裡,日以繼夜地與火藥、鐵皮、引信和軟木塞較勁。這不是簡單的鑄造,而是在打造一種全新的武器——一種結合了火炮投射、延時引爆與爆炸威力的複合型炮彈。
每一枚炮彈都要手工加專用蒸汽機械打磨:中空的彈殼必須均勻,內壁光滑,以確保爆炸時能充分釋放能量;引信得一圈圈緊密纏繞在彈體後部,既不能鬆脫,也不能壓得太緊影響燃燒;引信的長度與燃燒速度必須精確到秒——五秒鐘,不多不少,這是炮彈飛過千米之後、精準在敵船上空引爆的關鍵。
而最難的部分,是引信穿越軟木塞,直通內部火藥室的那一段——既要密封,保證火藥在發射時不提前引爆;又要確保引信點燃後能毫無阻礙地引燃火藥,推動炮彈飛行,同時點燃延時引線。
這已經不是鐵匠活兒了,這是火藥工程、精密機械與時間掌控的藝術。
王鐵匠一開始失敗了十幾次。有的炮彈剛出炮膛就炸了,有的飛到半途引信熄滅,有的落地許久才響,甚至有幾枚在裝填時便意外引爆,嚇得炮組四散而逃。每一次事故都讓牛野眉頭緊鎖,卻從未放棄。
他調來了寨中三十名最精於手藝的工匠,組成了一條流水線:有人負責鑄造彈殼,有人打磨內壁,有人製作引信,有人封裝火藥,有人檢查密封,還有人專門測試燃燒時間。
每一道工序都嚴絲合縫,每一枚炮彈都要經過至少三道質檢。牛野定下鐵律:每一枚炮彈的質檢員,都必須在彈體上刻下自己的名字。
“出了事,我找你。”他對每個人說。
但為了這份責任,他也開出了驚人的報酬——每月20兩白銀。
這在當時是什麼概念?廣州府一個普通家庭,一年下來全部收入,也不過二三十兩。而在這裡,兩個月就能頂一個家庭整年的血汗錢。
重賞之下,必有精工。
這三十人如同精密鐘表中的齒輪,日複一日地重複、檢查、改進。到了八月,第一批真正穩定、可靠的爆炸炮彈終於從小批量生產線上走了下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它們被仔細地用三層油紙包裹,再裝進密封的防水木箱,仿佛不是炮彈,而是什麼稀世珍寶。
到了1807年9月,這個隱藏在蘭芳雨林深處的秘密作坊,已經能夠穩定生產每月3000枚特製爆炸炮彈。
牛野沒有藏著掖著,他立刻開始為媽祖軍的十九艘武裝飛剪船進行裝備與試射。
試射那天,海風獵獵,遠處海麵上的靶船靜靜漂浮。
第一輪是六磅炮發射——炮彈飛過約1200米的距離,在目標上空約十幾米處炸開,伴隨著一聲沉悶的轟鳴,黑火藥掀起的衝擊波與破片將木製船艙炸開了花,木屑橫飛。雖然單發威力不算驚人,但當數十枚炮彈密集覆蓋同一區域時,那場麵堪稱震撼——仿佛天降雷霆,將整艘船撕碎。
接著是12磅炮的試射——射程更遠,達到了1500米以上,炮彈落點更精準,爆炸威力更強,甚至能直接在船體水線附近炸開缺口,讓海水倒灌。但12磅炮的射速較慢,裝填複雜,無法像6磅炮那樣快速形成密集火力。
即便如此,所有人看著靶船在爆炸中緩緩沉沒,都不由得倒吸一口涼氣。
“這玩意兒,要是打在戰船的甲板上……”有人喃喃道。
牛野沒有說話,隻是眯著眼看向南方。
他知道,這場火藥革命才剛剛開始。
可他也清楚,危機正在逼近。
同年,一艘造型獨特的飛剪船從馬尼拉港下水——船帆柔軟、線條流暢,不像傳統中式帆船,反而更接近牛野曾在電視上見過的樣式。據說,那是馬尼拉船廠的新嘗試,而且他們已經開始建造第二條、第三條……
飛剪船的優勢,一直是速度與機動性。而如今,隨著馬尼拉乃至更多地區加入這一造船行列,航速將不再是蘭芳共和國的獨家武器。
“他們追上來了。”牛野望著南方海平線,低聲道。
火藥與鋼鐵的競賽,才剛剛拉開序幕。而蘭芳手中的秘密武器——那些從天而降的爆炸火雷,將是他們扞衛海上霸權的第一把利劍。
喜歡1800年之龍騰四海請大家收藏:()1800年之龍騰四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