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年間,天津城牆是城市的核心防禦設施,主要承擔兩大功能:
城牆高約2.4丈約7.8米),上設箭垛,城門設有甕城東、南、西三門),可抵禦小型軍事進攻;
防洪功能:城牆基座寬大3.2丈),且與環城壕溝、石閘東南角“引汲受福”閘)連通,可排泄城內積水、防止海河洪水倒灌天津地處九河下梢,洪澇頻發)。
天津城牆內的城市格局仍以鼓樓為中心,四條主乾道東、南、西、北大街)從鼓樓向四周輻射,連接四個城門。城內有官署如天津道署、天津府署)、廟宇如天後宮)、民居多為四合院)和商業店鋪,城牆外的護城河海河支流)環繞,是城市與外界的重要分隔。
第二艦隊派出了兩千陸戰隊士兵,五百炮兵部隊五百炮兵)和五百輜重兵部隊,另外還有一千五百人的武裝水兵。
一千五百水兵分散到三個門,挖掘壕溝封鎖南,北,西三門,每個門是五百步槍兵。
東門是一千步兵和五百炮兵作為主攻部隊,也開始進行壕溝戰部署。
另外有烏拉圭人培訓的一千專業騎兵,他們一人雙槍,一把步槍和一把雙管長手槍,作為應急部隊使用。
東門位於城牆東側,靠近海河主航道,是天津漕運的重要節點,江南稅糧通過海河運至天津,再轉運北京。周邊有天後宮,漕運保護神廟宇,始建於元代,清代多次重修、文廟祭祀孔子的場所,始建於明正統元年等文化建築,以及眾多四合院民居。因漕運繁忙,東門周邊人口稠密,商業氛圍濃厚,糧食、茶葉、絲綢等商鋪林立。
1819年三月的天津衛,春寒料峭。海河的水麵泛著冷冽的波光,城牆上的八旗兵和綠營兵裹緊了棉甲,警惕地注視著兩公裡外平原上出現的異樣身影。
"報!東門外的地平線上,有不明隊伍正在集結!"一名哨兵慌張地跑上城牆。
城頭頓時一片嘩然。八旗的佐領色楞格和綠營的參將趙德勝快步登上了望台,手搭涼棚望去。隻見在天津城東門外約兩公裡處,一群身著統一綠色製服的士兵正有條不紊地忙碌著。他們既沒有豎起營帳,也沒有擂鼓呐喊,而是揮舞著鐵鍬,在鬆軟的土地上挖掘著深深的壕溝。
"對方拱有多少人馬?"色楞格皺眉問道。
"東門外這些綠色軍服的有一千五百人左右"趙德勝眯起眼睛,"其他三門的藍色軍服的人大約都有五百人!"
更令人費解的是,這些士兵既不開設營帳,也不構築防禦工事,隻是專注地挖掘著一道道壕溝。這些壕溝呈放射狀向外延伸,深約五尺,寬約三尺,仿佛在地下編織著一張巨大的網。
"他們到底想乾什麼?"城頭的清軍將士們麵麵相覷。按照常理,敵軍兵臨城下,要麼立即攻城,要麼安營紮寨,可這支神秘的軍隊卻隻顧挖溝,既不進攻,也不安營。
"將軍,要不要先發製人?"一名綠營千總請戰道。
"且慢!"趙德勝抬手製止,"陛下有旨,遇敵先固守,待援軍抵達。"他轉向色楞格,"八旗兄弟以為如何?"
色楞格沉吟道:"老夫從軍三十年,從未見過如此古怪的敵軍。他們既不攻城,也不紮營,每日隻顧挖地,實在蹊蹺。"
清軍將士們議論紛紛:
"莫非是要挖地道攻城?"
"可他們挖得也太淺了,而且他們離城牆還遠著呢!"
"我看他們是心虛,不敢攻城!"
就這樣,馬祖軍在城外連續挖掘了整整兩天壕溝,卻始終沒有發起進攻。城內的清軍守軍雖然人數多達八千,卻因不明敵情而不敢輕易出戰。八旗和綠營的軍官們日夜輪班監視,卻始終猜不透對方的意圖。
"援軍應該快到了吧?"一名小兵問道。
"按行程,七日之內必到。"趙德勝安慰道,但眼中也藏著憂慮。
與此同時,在天津以東的大沽口炮台,馬祖軍的另一支部隊正在忙碌著。他們重點加固著木製碼頭的承重結構,用鐵釘、木板和鋼管對碼頭進行加固改造。
"這些木頭碼頭撐不住蒸汽拖拉機的重量。"一名工程師模樣的軍官說道,"必須加強承重。"
大量的士兵開始加固五座木頭碼頭,隻看到馬祖軍的工兵們日夜不停地加固著碼頭,他們在為未來的大規模運輸做準備。
第三天清晨,地平線上出現了異樣的黑煙。城頭的清軍士兵警覺地舉起望遠鏡。
"報!海河入海口方向,有黑煙升起!"
"好像是...很多冒著煙的鐵家夥?"
中午時分,二十台蒸汽拖拉機噴吐著黑煙,緩緩駛上海岸。四台拖拉機都拖拽著兩門沉重的240毫米迫擊炮,其餘拖拉機拉著重載六輪馬車拖動彈藥跟隨,在武裝水手的護衛下,向著天津城的壕溝方向緩緩前進。
"那是什麼怪物?"城頭的清軍將士驚呼。
"鐵獸...鐵獸!"一個年輕的綠營兵顫抖著描述道。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些蒸汽拖拉機外形如同一座移動的鐵屋,前端伸出巨大的齒輪,後部拖拽著粗壯的炮管。它們行駛時發出低沉的轟鳴,震得地麵微微顫抖。
"將軍,快看!"色楞格指向遠方,"它們...它們是要用那門大炮轟城嗎?"
趙德勝麵色凝重:"恐怕是的。陛下急報已發七日,援軍為何還未到?"
馬祖軍的部隊在距離城牆約兩公裡處停下。他們沒有立即架設大炮,而是繼續挖掘著壕溝,將大炮陣地隱藏在地下工事中。
"他們在做什麼?"清軍將士們不解。
"似乎要把大炮送入地溝..."趙德勝若有所思,"這些蠻夷,打仗的方式好生古怪。"
城內的清軍雖然人數占優,卻因不明敵情而不敢貿然出擊。八旗和綠營的軍官們日夜輪班監視,卻始終猜不透對方的戰術意圖。
"將軍,要不我們先派小股部隊試探一下?"一名千總請戰。
"不可輕舉妄動!"趙德勝搖頭,"敵軍必有詭計。"
就這樣,一場前所未有的攻防戰即將展開。馬祖軍憑借著神秘的戰術和先進的裝備,正在一步步逼近這座古老的城池。而城內的八千守軍,雖然人數眾多,卻因對敵人的戰術一無所知而陷入深深的困惑與恐懼之中。
夜幕降臨,城外的馬祖軍營地依然燈火通明。他們繼續完善著地下工事,將大炮陣地掩藏在精心構築的壕溝網絡中。
城內的清軍將士們徹夜難眠。他們聽著遠處隱約的機械轟鳴聲,心中充滿了不安。
"將軍,您說他們到底想乾什麼?"一名小兵問道。
趙德勝望著漆黑的夜空,緩緩道:"老夫也不知道...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這將是一場我們從未經曆過的戰爭。"
而在城外的黑暗中,兩門240毫米迫擊炮已經就位,蒸汽拖拉機的引擎在夜色裡低聲轟鳴。
當大清帝國的火炮工匠們仍在用泥模鑄造鐵炮時,馬祖軍的軍工基地裡,兩座10米高的龍門吊正緩緩吊起一枚150公斤重的240毫米炮彈,將其精準地填入一門鋼鐵巨獸般的重型迫擊炮炮膛。這門火炮,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陸地攻城武器,它的誕生,標誌著戰爭進入了工業化火力時代。
媽祖240火炮基本參數:
口徑240毫米炮管內徑)
炮管長度4.2米約17.5倍口徑)
炮管材質鎳鋼+錳鋼複合鍛造高爐吹氧煉鋼技術)
炮管重量15.8噸含炮閂與加固結構)
全炮重量28.5噸含炮架與底座)
最大射程2.8公裡實心彈),2.2公裡爆炸彈)
炮口初速210米秒實心彈)190米秒爆炸彈)
射速每五分鐘一發
炮架類型可調節式蒸汽輔助炮架最大仰角60°,俯角5°)
裝填方式前裝式由兩台10噸級龍門吊輔助裝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