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軍工複合型文明_1800年之龍騰四海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1800年之龍騰四海 > 第162章 軍工複合型文明

第162章 軍工複合型文明(1 / 2)

保定府的城牆在晨霧中若隱若現,像一頭沉睡的巨獸。牛野勒住韁繩,棗紅馬不安地踏著青石板路,鼻孔噴出白氣。十五日前,前軍剛攻下張家口,後軍便已抵達保定,這座畿輔重鎮如今已在媽祖軍的武力掌控之下。

"牛野,旗人區到了。"姚耀祖指向遠處那座兩米半高的低矮城牆,城牆上旗幟歪斜,一些媽祖軍戰士持槍在這個矮牆的出入口站崗,防止旗人作亂,也防止漢人和旗人發生衝突。

姚耀祖說道:“保定府有旗人一千戶,約五千三百口,他們在保定府裡修了一個旗人聚居區,修了這個矮牆保護自己!真她娘的有神經病,在城裡再建一個小城,勞民傷財!”

牛野眯起眼睛。認真打量這座"城中之城",它與天津府的八旗駐防城如出一轍。高大的灰白色圍牆將旗人們與外界的漢人完全隔絕,宛如一座軍事要塞。城牆外,漢人居住的街巷低矮擁擠,屋頂的茅草在晨風中瑟瑟發抖。而這座城中之城的裡麵卻全是磚瓦房,八旗人卻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

"姚耀祖,你有沒有發現,這裡和加爾各答的威廉堡很像?"牛野低聲道,"英國人把殖民地裡的英國人聚居區修得固若金湯,然後英國佬自己住在裡麵,卻把所有的印度人都擋在外麵。"

姚耀祖想了想,回答道:"你不說,我還真沒發現!英國佬,滿清八旗,他們一個把整個印度作為殖民地,一個把整個華夏作為殖民地,這兩個貨都不是什麼好鳥!"

穿過狹窄的城門,眼前的景象令牛野眉頭緊鎖。旗人住宅區內,青石板路平整寬闊,兩側是規整的四合院,屋頂的琉璃瓦在陽光下泛著冷光。旗人都躲在自己屋裡,不敢出門,等待著移民官員帶著他們分批離去。

"瞧見那些圍牆了嗎?"牛野用馬鞭指向遠處,"滿清在每一座城池都修這麼個東西,把自己圈起來,生怕漢人沾了他們的邊。這群傻子,把自己的旗人圈養起來,以為可以養出良馬,可他們不知道自己到底得到了什麼?硬生生把一群狼,給養成了狗。禁錮了華夏,也同樣禁錮了自己,一群蠢貨啊!"

姚耀祖指向城牆上的垛口:"這裡和檳城的喬治市一樣,殖民者住在高處,俯視著被統治的民眾。滿清皇帝大約覺得這麼做,他們旗人高人一等?我以前在廣州府也羨慕旗人住的好,可現在想來自己也是井底之蛙,鼠目寸光之人。"

一個漢女從旗人家裡出來,匆匆走過小巷子,向著漢人區而去,左手牽著一個身上全是補丁衣服的小娃娃。

在旗人區,若不是旗人的血脈,娃娃是不可能進入旗人區的。可如果是旗人的娃娃,絕不可能穿著全身是補丁的衣物,所以。。。

牛野注視著那名婦人遠去的背影:"旗人他們可以淫亂成性,可以隨意擁有漢人的女兒,卻從不承認漢女所生的孩子是旗人。就像英國人睡印度女人,卻從不給混血兒英國國籍。"

在旗人區的中心廣場,一群等待收編的旗人正百無聊賴地坐著。他們衣著光鮮,卻個個神色萎靡,仿佛突然失去了主心骨。

"這些人,"牛野指著他們,"和開普敦的荷蘭人一樣,以為自己高人一等"

姚耀祖蹲下身,撿起一塊旗人丟棄的玉佩:"我其實也沒想明白,旗人在華夏搞了那麼多銀子,卻在東北也連幾座像樣的大型工廠體係都不肯建。滿清這麼多年,搜刮了那麼多漢人的銀子,全她娘都去了哪裡了?"

牛野的思緒飄回加爾各答。英國人用印度的棉花織成布料,卻把紡織廠全設在曼徹斯特,聽說曼徹斯特的蒸汽機工廠有上百座,號稱蒸汽機之都。"滿清確實奇怪,"他低聲道,"從華夏掠奪的財富,到底去了哪裡?"

"總之,既沒有用於科學,也沒有用於工業,更沒有用於國防,也她娘沒用於教育和民生",姚耀祖冷笑,"東北的地方,也和這裡差不多,這群傻子拿著近四億人的產出,哪怕隻要投資一個工業,也絕不是今天這個死樣子!"

穿過旗人區,眼前的景象愈發鮮明對比。漢人街巷狹窄破舊,孩子們衣衫襤褸,老人蜷縮在屋簷下。牛野勒住馬韁,目光沉重。

"現在我明白了。"他低聲道,"滿清統治的兩百多年,華夏一直在倒退。識字率在倒退,住房在倒退,人民體質在倒退,武裝的火器製造也在倒退!"

姚耀祖點頭:"因為他們根本不是在治理國家,而是在經營一塊殖民地。就像英國人在印度次大陸吸血,滿清是在華夏的土地上吸血。"

"英國人,法國人,荷蘭人,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至少還知道,吸完血,用來強化本土科技。"牛野咬牙,"滿清這群蠢貨,拿了錢糧都他媽到底做了什麼狗屁事情?"

姚耀祖指向遠處破敗的農田水利:"他們隻會壓榨。就像英國人從印度掠奪原料,卻從不投資印度的工業。"

牛野的拳頭捏得咯咯作響:"他們把華夏變成了一個巨大的殖民地,自己當老爺,漢人當奴隸。"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夕陽西下,旗人區的城牆被染成血紅色。牛野和姚耀祖站在高處,眺望這座剛剛攻下的城池。

"他們從未真正融入華夏。"牛野低聲道,"就像英國人從未把自己融入印度。"

姚耀祖冷笑:"他們從頭到尾都隻是殖民者,而整個華夏,就是他們的殖民地。"

牛野沉默良久,終於開口:"現在,是時候打破這座鐵桶了。"

姚耀祖點頭:"嗯,三日後,旗人移民完成,我讓人拆掉這座內城,什麼狗屁玩意!一不修內政,二不造大國重器,三不教化萬民,儘修些這種城中之城,沙壁玩意!"

下午回到保定媽祖軍營地,雨兒正帶著五十幾名工人進駐保定府,這些人在這裡將建造一個槍械和大炮簡易維修工廠。

牛野和姚耀祖把今天討論的和雨兒說了。

雨兒冷笑:“大清不是睡著了,大清是比大明工業和科學還要倒退的朝代!”

這本活字典和數據手冊,開始向牛野介紹明朝和清朝的差距。

1644年,當滿清鐵騎踏入山海關時,中國正處於一個微妙的曆史節點。明朝末年,儘管麵臨農民起義和東北女真的威脅,但中國的科技、工業和經濟仍保持著世界領先地位。明朝的鋼鐵產量占全球30,紡織業占全球50,火器技術領先歐洲半個世紀。然而,滿清入關後,這個曾經輝煌的帝國卻逐漸走向了全麵的工業與科技倒退,最終在19世紀淪為列強欺淩的對象。

三百年後,當英國的堅船利炮轟開中國國門時,清朝的火炮射程僅200米,而英國艦炮已達2000米;清朝的鋼鐵年產量僅2萬噸,而英國已達130萬噸;清朝的紡織業效率僅為英國的130。這一切的根源,正是滿清統治者對科技、工業和思想的極端壓製。

明朝時期,中國的鋼鐵冶煉技術世界領先。宣德年間14261435),中國已采用焦炭煉鋼,鋼鐵產量占全球30。明朝的鐵產量在鼎盛時期萬曆年間)達到每年約9000噸,而英國直到18世紀中葉才達到類似水平。

然而,滿清入關後,鋼鐵產業迅速衰退。清朝退回到木炭煉鐵,效率低下,鐵產量銳減。到1819年,清朝的鋼鐵年產量僅10萬噸,而英國為二十萬噸,法國為十九萬噸,中華國更是已達28萬噸,差距高達65倍!

原因何在?

滿清統治者重農抑商,壓製手工業發展。

禁止民間冶鐵,防止漢人造反。

八旗貴族依賴進口鐵器,不思進取。

明朝末年,火器技術世界領先。徐光啟引進西方火炮技術,明朝火炮射程達2000米,火藥年產50萬斤。戚繼光的“鴛鴦陣”火器使用比例高達40,而八旗軍入關時火器裝備率仍達70。

但到了康熙後期,火器研發被嚴格限製。雍正年間,清廷禁止民間自製火器,甚至漢軍也不得配備火器。乾隆時期,火器製造幾乎停滯,1840年鴉片戰爭時,清軍火炮射程倒退到200米,而英國艦炮已達2000米。

更諷刺的是,戴梓發明“連珠火銃”28連發),卻被康熙流放沈陽,圖紙焚毀。

清朝水師最大戰船僅能裝備10餘門火炮,而英國戰艦可裝載70門。

馬戛爾尼訪華時1793年),帶來最新蒸汽戰艦,乾隆卻視之為“奇技淫巧”。

明朝末年,中國的科技著作世界領先。宋應星的《天工開物》詳細記載了冶金、紡織、農業等技術,堪稱“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徐光啟與利瑪竇合譯《幾何原本》,推動數學發展。

然而,滿清乾隆修《四庫全書》時,將《天工開物》《軍器圖說》等12萬部科技書籍列為“禁毀書目”。宋應星的後人被迫改行務農,書中記載的火藥配方被篡改得麵目全非。

對比日本,1735年,日本翻刻《天工開物》,直接催生明治軍工革命。而清朝卻銷毀自家科技典籍,導致技術斷層。

明朝的科舉製度雖僵化,但仍允許數學、天文等實用學科發展。明朝的“算科”考試占30分值,數學曾推動火器與航海技術進步。

但滿清徹底閹割教育:

取消“算科”,嚴禁研究天文曆法。

欽天監職位世襲,導致日食測算誤差比明朝大20倍。

數學家梅文鼎被迫將《曆算全書》改名為《周易研究》才得以出版。

而整個世界,在這個時候在做什麼?

法國1789年已建立高等理工學院,培養出拉普拉斯等科學家。

八旗軍入關時曾是虎狼之師,火器裝備率70。但到了康熙後期,八旗軍軍紀渙散,依賴綠營兵作戰。乾隆閱兵時,八旗騎兵跌落馬下,弓箭射程不足百米。

對比明朝,戚繼光的“鴛鴦陣”火器使用比例40,戰術靈活。

而清朝卻沉迷“騎射乃滿洲根本”,拒絕火器革新。


最新小说: 華娛:計劃有變,我為頂流 要什麼江湖百美圖,我有兵器譜! 小鼻嘎芳齡五,隻愛乾飯加玩蠱 從三讓徐州開始輔佐劉備 重生八零:擠進首富榜 鳳凰展翅 福女種田忙,全家悔斷腸 表妹且慢 政府招待所 歡喜:做宋倩背後的男人,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