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七年四月初五,北京城外的通州官道上,一隊玄甲騎兵正疾馳而來。為首的將領身著金色鎧甲,腰間懸著七星彎刀,胯下汗血寶馬通體烏黑,正是從濟南趕來的王巢。他身後的五千親衛,個個腰佩燧發槍,背負弓箭,隊列整齊如鐵,馬蹄踏在路麵上,發出整齊劃一的聲響,卷起的塵土在陽光下連成一道灰黃色的長龍。
“監國大人,前方就是北京朝陽門了!”親衛統領策馬來到王巢身側,指著前方隱約可見的城樓輪廓。王巢勒住馬韁繩,抬手遮陽望去——朝陽門的城樓巍峨矗立,城牆上飄揚著“明”字大旗,城樓下的士兵正列隊肅立,顯然已接到消息,在此等候迎接。他心中不禁感慨,自三月濟南誓師以來,不過月餘,北伐大軍便已收複北京,隻是這座帝都曆經戰火,不知何時才能恢複往日的繁華。
辰時末,王巢率領親衛抵達朝陽門。早已在此等候的李虎、張勇等將領立刻上前,單膝跪地:“末將等,參見監國大人!”城樓上的士兵們也齊聲呐喊,聲音震徹雲霄。王巢翻身下馬,扶起李虎,目光掃過眾將,溫聲道:“諸位將軍辛苦了!北京能順利光複,全靠你們浴血奮戰,待日後局勢穩定,定當為你們論功行賞。”
“謝監國大人!”眾將領齊聲應道。
進城的路上,王巢看著街道兩旁逐漸恢複的秩序,心中稍安。百姓們得知“山東王”王巢抵達,紛紛走出家門,手持香燭,站在道路兩側迎接。有的百姓甚至跪地磕頭,口中高呼“監國大人萬歲”,眼中滿是感激與期盼。王巢不時下馬,扶起跪地的百姓,安撫道:“大家快起來!如今大順軍已逃,北京光複,日後定會讓大家過上安穩日子。”
行至正陽門附近,王巢看到幾名士兵正在幫百姓修補屋頂,工匠們也在忙著修繕商鋪門麵,心中對李虎的安排頗為滿意。他轉頭對李虎說道:“你在城內的安撫工作做得不錯,隻是還有一件事,需立刻去辦——帶我去煤山,祭拜崇禎先帝。”
李虎連忙點頭:“監國大人放心,末將早已讓人將煤山打掃乾淨,香案也已備好。”
午時初,王巢一行人抵達煤山。崇禎帝自縊的歪脖樹下,香案上擺放著水果、糕點等祭品,案前的地麵已被打掃得一塵不染。王巢整理好衣冠,緩步走到香案前,親自點燃三炷香,插入香爐。他對著歪脖樹深深鞠躬,眼中滿是肅穆:“先帝在上,臣王巢,率北伐大軍光複北京,已將大順軍驅逐。隻是賊寇未滅,清軍仍在山海關外虎視眈眈,臣定當不負先帝遺願,早日剿滅逆賊,複興大明,以慰先帝在天之靈!”
祭拜完畢,王巢看著眼前的歪脖樹,心中百感交集。他轉身對身後的文官說道:“即刻下令,尋找崇禎先帝的後裔。無論嫡係還是旁支,隻要有皇室血脈,且品行端正、有治國之才,便將其請來北京,日後擁立為新帝,以延續大明正統。”
文官連忙躬身領命:“臣遵旨,即刻派人前往各地搜尋。”
接下來的幾日,王巢一麵處理北京城內的政務,一麵等待搜尋崇禎後裔的消息。他先是在皇宮文華殿召開會議,與李虎、張勇等將領及明朝舊臣商議後續的軍事部署——令李虎率領五萬大軍,繼續追擊西逃的李自成,務必將其徹底剿滅;令張勇率領三萬大軍,駐守北京周邊,加強防務,防止清軍入關偷襲;同時,從山東調遣十萬大軍北上,增援山海關方向,抵禦清軍可能的進攻。
政務方麵,王巢下令擴大“北京善後局”的規模,增設“民政司”“財政司”“工程司”等部門,分彆負責百姓安撫、糧草調配與房屋修繕。他還親自前往城外的糧倉,查看糧食儲備情況,得知李虎此前已開倉放糧,百姓們暫無饑饉之憂,心中更為放心。
然而,搜尋崇禎後裔的消息卻遲遲沒有進展。負責搜尋的官員每日前來稟報,均是“暫無音訊”。直到四月初十,一名官員終於帶來了消息——在河南商丘找到幾位崇禎帝的遠支宗室,分彆是朱慈炤與崇禎帝之子同名,實為旁支)、朱和圭等人,隻是這些宗室要麼年幼無知,要麼沉迷酒色,毫無治國之才,甚至連基本的禮儀都不懂。
王巢得知消息後,心中失望不已。他在文華殿召見了這幾位宗室,見朱慈炤年僅十歲,麵對群臣時嚇得瑟瑟發抖;朱和圭則體態肥胖,言談間儘是低俗之語,心中更是確定,這些人絕無可能擔當起複興大明的重任。
“監國大人,”一名曾在崇禎朝擔任內閣大學士的老臣上前一步,躬身說道,“如今先帝後裔要麼下落不明,要麼無才無德,無法擔當大任。而北京剛光複,局勢未穩,清軍與大順軍仍在威脅我大明,若長期無主,恐生變故。臣等懇請監國大人,以‘臨時攝政’之名,代行皇權,穩定朝局,待日後找到合適的宗室後裔,再將大權交還。”
老臣話音剛落,殿內的文武百官紛紛附和:“臣等懇請監國大人,擔任臨時攝政,穩定朝局!”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王巢看著殿內眾臣期盼的目光,心中明白,此時若執意尋找宗室後裔,隻會延誤時機,讓局勢更加動蕩。他沉吟片刻,緩緩說道:“諸位大臣的心意,臣心領了。隻是擔任臨時攝政,責任重大,臣恐難擔此任。”
“監國大人不必過謙!”李虎上前一步,高聲說道,“大人率領我們光複山東,擊敗後金,如今又光複北京,深得百姓與將士們的擁戴。隻有大人擔任臨時攝政,才能穩定朝局,剿滅逆賊,複興大明!若大人不願,難道要看著大明再次陷入混亂嗎?”
眾臣也紛紛勸諫,言辭懇切。王巢見眾意難違,心中也明白,這是當前穩定局勢的最佳選擇。他深吸一口氣,說道:“既然諸位大臣如此信任,臣便不再推辭。即日起,以‘臨時攝政’之名,代行皇權,待日後找到合適的宗室後裔,或大明局勢穩定,再議皇位傳承之事。”
“監國大人英明!”眾臣齊聲呐喊,紛紛跪地磕頭。
四月十一日,王巢在皇宮太和殿雖受損嚴重,仍可舉行儀式)正式宣布擔任“臨時攝政”,代行皇權。他頒布第一道政令:追諡崇禎帝為“明思宗”,以皇帝之禮厚葬於明十三陵,令禮部儘快籌備葬禮事宜;第二道政令:廢除大順政權頒布的所有苛捐雜稅,沿用明朝舊製,減輕百姓賦稅負擔;第三道政令:整頓吏治,凡在大順政權任職過的官員,若有貪腐、欺壓百姓之舉,一律嚴懲不貸,若清廉正直,可繼續留用。
政令頒布後,北京城內的百姓們無不歡呼雀躍。原本對王巢“臨時攝政”還存有疑慮的明朝舊臣,見他如此尊重崇禎先帝,又處處為百姓著想,也紛紛放下戒備,全力協助他處理政務。
當日下午,王巢在文華殿召見了負責修繕皇宮的工匠。他看著工匠們繪製的修繕圖紙,叮囑道:“太和殿、中和殿等核心建築,務必按照明朝舊製修繕,選用最好的材料,恢複其往日的規製。隻是當前百姓們還有許多房屋需要修繕,皇宮的修繕不可占用過多人力物力,需分輕重緩急,先保障百姓的居住需求。”
工匠們連連點頭:“監國大人放心,臣等定當合理安排,優先修繕百姓房屋。”
傍晚時分,王巢站在太和殿的台階上,望著夕陽下的皇宮。雖然大部分建築仍顯殘破,但他知道,隻要上下一心,假以時日,這座帝都定會重新煥發生機。他心中暗下決心,擔任臨時攝政隻是權宜之計,日後若找到合適的宗室後裔,定會將大權交還;在此之前,定要剿滅大順軍與清軍,統一全國,讓大明的旗幟重新飄揚在華夏大地的每一個角落,不辜負百姓與群臣的信任。
此時,親衛統領前來稟報:“監國大人,李虎將軍已率領五萬大軍,從北京出發,追擊李自成;山東調來的十萬大軍,也已抵達通州,不日便可前往山海關增援。”
王巢點了點頭,目光望向西方,眼中滿是堅定。他知道,一場更大的戰役即將打響,而他,必須做好萬全準備,帶領大明走出困境,走向複興。
喜歡明末龍旗請大家收藏:()明末龍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