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二年七月二十五,登州軍工坊的上空飄著淡淡的鐵腥味,卻比往日多了幾分機器運轉的轟鳴。工坊最東側的鍛造區內,十台嶄新的蒸汽鍛壓機正吞吐著白色水汽,巨大的活塞在蒸汽推動下上下運作,將燒得通紅的鐵坯壓成規整的槍管形狀——這是王巢從係統解鎖的“蒸汽動力應用”技術,也是此次軍工革新的核心設備。
王巢站在鍛壓機旁,身旁跟著軍工坊總匠頭李鐵山與幾名核心工匠。他看著蒸汽鍛壓機僅用兩柱香時間便完成了以往鐵匠一整天的工作量,眼中滿是欣慰:“李匠頭,這蒸汽鍛壓機的效率,比咱們預想的還要高。按這個速度,光是槍管鍛造,就能比以前快十倍不止。”
李鐵山今年五十多歲,手上布滿了老繭,是登州最資深的鐵匠。他望著蒸汽鍛壓機,眼中滿是驚歎,又帶著幾分不敢置信:“公子,老奴打了三十年鐵,從未見過這麼厲害的家夥!以前咱們鍛打一根槍管,要反複錘擊上百次,稍有不慎就會出現裂痕;現在有了這機器,鐵坯壓出來又平整又均勻,幾乎沒有廢品。”
此次軍工革新,除了引入蒸汽動力設備,王巢還重點推行“零件標準化生產”。他將火槍與火炮的零件拆解成一個個獨立的部件,為每個部件製定了精確的尺寸標準,刻在木質模板上,分發給不同的工匠小組。“以前工匠打造武器,全憑經驗,同一個部件,張三做的和李四做的尺寸都不一樣,零件壞了沒法替換。”王巢拿起兩塊按標準模板打造的火槍扳機,對工匠們說道,“現在按這個標準生產,所有零件都能互換,不管是組裝還是維修,都能節省大量時間。”
在火槍生產區,工匠們已按新流程分組作業:第一組負責用蒸汽鍛壓機鍛造槍管,第二組按模板加工扳機、槍托等部件,第三組則專門進行零件打磨與鑽孔。以往打造一支火槍,需要一名工匠從頭到尾負責,最快也要十日;如今分工協作,一支火槍從零件鍛造到組裝完成,僅需一日時間。
“公子,您看這新造的燧發槍。”一名負責組裝的工匠拿著剛做好的火槍,遞到王巢麵前。這支燧發槍的槍管筆直,槍身光滑,扳機與擊錘的銜接處嚴絲合縫。工匠拉動扳機,“哢嗒”一聲脆響,擊錘精準地擊中燧石,濺出火星。“按您的要求,咱們在燧發裝置上加了彈簧,擊發更有力;槍管內壁還刻了膛線,據說能讓子彈飛得更準。”
王巢接過火槍,掂了掂重量,又對著遠處的靶心試瞄了一下,滿意地點頭:“不錯。接下來還要多造幾支樣品,進行試射檢驗,看看射程與精準度如何。”
火炮生產區的革新同樣顯著。以往鑄造一門紅衣大炮,需要先製作泥模,再將熔化的青銅倒入模中,冷卻後還要反複打磨,整個過程至少需要一個月,且成品率不足五成。如今引入蒸汽驅動的鑄模機與打磨機,泥模製作精度大幅提升,青銅澆築時溫度與流速由專人監控,冷卻後再用蒸汽打磨機進行拋光,一門火炮的生產周期縮短至五日,成品率也提升到了九成以上。
“公子,這新造的火炮,炮壁厚度比以前均勻多了。”李鐵山指著一門剛鑄造完成的紅衣大炮,興奮地說道,“老奴剛才檢查過,炮膛內壁光滑,沒有氣泡,試射時應該不會出現炸膛的情況。”
為確保武器質量,王巢還建立了“武器質量檢測製度”,在工坊內設立專門的檢測區,配備了試射靶場與重量、尺寸測量工具。每支火槍、每門火炮出廠前,都要經過三道檢驗:第一道檢驗零件尺寸,用標準模板比對,尺寸偏差超過半分的直接剔除;第二道檢驗重量與外觀,火槍重量偏差超過半斤、火炮有明顯劃痕的一律返工;第三道則是試射檢驗,火槍需在五十步外擊中靶心,火炮需在三百步外擊中靶船,不合格的產品當場銷毀,絕不允許流入軍中。
“公子,今日的火槍試射結果出來了。”負責檢測的工匠拿著記錄冊,快步走到王巢麵前,“一共試射了五十支火槍,四十九支在五十步外擊中了靶心,隻有一支因為燧石安裝不當,沒能擊發,已經銷毀了。”
王巢接過記錄冊,看到上麵密密麻麻的檢測數據,滿意地說道:“這個合格率很好,但不能鬆懈。告訴檢測組的弟兄,不管是火槍還是火炮,隻要有一點不合格,都不能放行。咱們造的武器,是要送到戰場上保家衛國的,絕不能讓士兵用著有隱患的武器去拚命。”
在推行新技術與新製度的同時,王巢還對軍工坊的工匠進行了培訓。他從講武堂抽調了熟悉武器原理的教官,向工匠們講解蒸汽設備的操作方法與標準化生產的重要性;還設立了“創新獎勵製度”,工匠提出的改進建議若被采納,可獲得額外的糧餉與獎金。
一名負責火炮鑄造的老工匠,發現青銅澆築時加入少量錫,能讓火炮更堅固。王巢得知後,立刻安排工匠進行試驗,確認效果後,在全工坊推廣這一方法,並給老工匠獎勵了十兩銀子。“公子,老奴就是隨口提了一句,沒想到您這麼重視。”老工匠拿著銀子,激動得雙手發抖,“以後老奴一定多琢磨,為工坊多提些好建議。”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隨著各項革新措施的落地,軍工坊的生產效率與產品質量大幅提升。以往每月最多能造五百支火繩槍、十門火炮,如今月產燧發槍兩千支、火炮五十門,且武器性能遠超以往——新造的燧發槍射程比火繩槍遠二十步,射速快一倍;紅衣大炮的射程提升了五十步,炮壁更堅固,炸膛風險大幅降低。
一日,李虎帶著幾名步兵營的將領來到軍工坊視察。當看到整齊排列的燧發槍與紅衣大炮,又聽聞月產量時,李虎忍不住驚歎:“公子,有這麼多好武器,咱們陸軍的戰力又能上一個台階!之前擴軍缺的就是武器,現在好了,五萬陸軍的裝備,不出三個月就能配齊!”
王巢笑著點頭,又帶著眾人來到試射靶場。一名工匠點燃火炮引線,“轟”的一聲巨響,炮彈呼嘯著飛向遠處的靶船,精準地擊中了靶船的中部,木屑飛濺。“好!”李虎與將領們齊聲喝彩,眼中滿是振奮。
“李虎,這些武器不僅要配給咱們登州軍,還要留一部分儲備。”王巢對李虎說道,“後金與流寇的戰力不斷提升,咱們必須提前做好準備,確保不管什麼時候開戰,都有充足的武器供應。”
李虎鄭重地點頭:“公子放心,屬下一定安排好武器的分配與儲備,絕不讓武器短缺影響戰事。”
夕陽西下,軍工坊的蒸汽鍛壓機仍在運轉,工匠們的身影在火光與水汽中忙碌著。王巢站在工坊門口,望著堆積如山的武器零件,心中清楚,此次軍工革新,不僅解決了登州軍的裝備問題,更為未來的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有了先進的武器製造技術與充足的裝備儲備,登州軍在麵對後金與流寇時,將更有底氣——這不僅是軍工坊的飛躍,更是登州在亂世中立足的根本。
“李匠頭,明日起,再增加兩組蒸汽鍛壓機,爭取把燧發槍的月產量提到兩千五百支。”王巢轉身對李鐵山吩咐道,“咱們的目標,是讓每個士兵都能用上最精良的武器,讓登州軍成為大明最強的軍隊!”
李鐵山高聲應道:“老奴遵命!定不辜負公子的期望!”
工坊內的機器轟鳴聲與工匠們的吆喝聲交織在一起,彙成一曲激昂的革新之歌。這歌聲,不僅回蕩在登州軍工坊的上空,更預示著登州軍即將迎來新的輝煌——在亂世之中,以堅甲利兵,守護一方安寧,開創屬於登州的新紀元。
喜歡明末龍旗請大家收藏:()明末龍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