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二年九月中旬,登州府衙外的廣場上,數千名身著各異的青壯整齊列隊,他們手中握著鋤頭、鐮刀,甚至還有木棍,眼神中卻滿是期待與堅毅——這是登州、萊州兩地分散的民團成員,今日,他們將見證“登萊民兵團”的正式成立。
王巢身著青色便服,站在廣場中央的高台上,身旁陪著衛所軍總兵李虎與新任命的登萊民兵團總團長趙山河。趙山河是萊州本地人,曾是一名退伍的衛所軍百戶,熟悉軍務,又在民間威望極高,此次被王巢選中擔任總團長,負責民團的整合與訓練。
“各位鄉親!”王巢的聲音透過擴音銅喇叭傳遍廣場,瞬間壓下了人群的竊竊私語,“這些年,後金犯邊,流寇作亂,咱們百姓深受其苦。以往,各地民團分散作戰,力量薄弱,難以抵擋敵人的進攻。今日,我宣布,將登州、萊州兩地的民團統一整合,成立‘登萊民兵團’!從今日起,咱們民團不再是散兵遊勇,而是有組織、有裝備、有訓練的隊伍,要與衛所軍並肩作戰,守護咱們的家園!”
廣場上頓時爆發出陣陣歡呼,民團成員們揮舞著手中的工具,臉上滿是激動。一名來自萊州鄉下的民團成員張強,緊緊握著手中的鋤頭,眼中泛起淚光——去年,他的家鄉遭到流寇襲擊,若不是附近幾個民團拚死抵抗,他的家人早已喪命。如今民團整合,還有衛所軍協助訓練,他終於有信心保護好家人了。
王巢待歡呼聲平息後,繼續說道:“登萊民兵團下設十個民團營,每營五百人,分彆駐守登州、萊州的十個重要城鎮與關口。趙山河擔任總團長,負責統籌民團的訓練與調度;衛所軍會派出五十名經驗豐富的教官,傳授大家基礎格鬥與火槍射擊技巧;咱們還會按‘衛所軍標準’,為每個民團成員配備簡易盔甲與輕型燧發槍,確保大家有足夠的裝備保衛家園!”
話音剛落,幾名衛所軍士兵抬著幾箱裝備走上高台,打開箱子——裡麵整齊擺放著黑色的簡易盔甲與輕型燧發槍。簡易盔甲由鐵皮與皮革製成,雖不如衛所軍的鐵甲堅固,卻也能抵禦刀槍的攻擊;輕型燧發槍比衛所軍使用的燧發槍略短,重量更輕,更適合民團成員使用。
趙山河走上前,拿起一套簡易盔甲與一把輕型燧發槍,向民團成員們展示道:“各位兄弟,這套盔甲輕便耐用,穿上它,能在戰鬥中保護咱們的要害;這把燧發槍,射程可達四十步,威力足以擊穿流寇的皮甲。隻要大家認真訓練,熟練掌握這些裝備的使用方法,咱們民團的戰力絕不會比正規軍差!”
廣場上的民團成員們看得眼睛發亮,紛紛議論起來:“太好了!有了盔甲和火槍,咱們再也不用拿著鋤頭跟敵人拚命了!”“衛所軍的教官來教咱們,以後咱們也是會打仗的隊伍了!”
王巢抬手示意大家安靜,繼續說道:“咱們民團的成員都是百姓,還要靠耕種養家糊口,所以咱們實行‘農時耕種,閒時訓練’的製度——春耕、夏種、秋收的時候,大家安心在家種地,保證糧食收成;冬閒的時候,再集中進行訓練,每月訓練不少於十天。這樣既能保證大家的生活,又能提高咱們民團的戰力,做到‘耕戰結合’。”
這一製度得到了民團成員們的一致讚同——對他們來說,種地是生存的根本,訓練是保衛家園的保障,兩者兼顧,再好不過。張強笑著對身邊的同伴說道:“這樣太好了!既能種好地,又能學本事,等下次流寇再來,咱們一定能把他們打跑!”
隨後,王巢宣布了十個民團營的營長名單,這些營長大多是以往各地民團中威望高、作戰勇敢的首領,其中就包括張強所在民團的首領李剛——李剛曾帶領民團多次擊退小股流寇,在萊州鄉下名聲極好。
名單宣布完畢後,趙山河開始組織民團成員進行編隊。他按照“地域相近、互相熟悉”的原則,將數千名民團成員分成十個營,每個營又分成五個百人隊,每個百人隊再分成兩個五十人隊。編隊過程井然有序,不到一個時辰便完成了。
編隊結束後,衛所軍總兵李虎走上高台,說道:“各位民團兄弟,從明日起,衛所軍的教官會進駐各個民團營,開始傳授訓練內容。訓練分為三個部分:基礎格鬥,包括拳腳功夫與刀槍使用;火槍射擊,包括燧發槍的裝填、瞄準與射擊;還有戰術配合,包括隊列行進、協同防守等。大家要認真學習,刻苦訓練,隻有掌握了這些技能,才能在戰場上保護自己,保護家園!”
李虎還特意強調:“訓練會根據大家的實際情況調整難度,不會讓大家吃不消。但大家也要有吃苦的準備,戰場上的敵人不會手下留情,隻有平時多流汗,戰時才能少流血!”
當日下午,十個民團營分彆前往各自的駐地——有的駐守在登州城外的關口,有的駐守在萊州的縣城,還有的駐守在沿海的村鎮。張強所在的民團營被分配到萊州府城西南的平山鎮,這裡是萊州通往登州的要道,也是流寇經常出沒的地方。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平山鎮的民團營駐地設在鎮外的一座廢棄寺廟裡,寺廟經過簡單修繕,寬敞的大殿成了訓練場地,兩側的廂房成了民團成員的宿舍。衛所軍派來的教官是一名名叫周勇的老兵,周勇曾參加過多次抗擊後金的戰鬥,經驗豐富。
次日清晨,天剛蒙蒙亮,周勇便吹響了集合哨。民團成員們迅速起床,穿戴好簡易盔甲,拿著輕型燧發槍,在寺廟的院子裡集合。周勇看著整齊列隊的民團成員,滿意地點點頭:“不錯!集合很迅速,看來大家都很有乾勁。今天咱們先從基礎格鬥學起,我先給大家演示一套基礎的拳腳功夫,大家仔細看。”
說著,周勇開始演示拳腳功夫——這套功夫動作簡單,實用性強,主要用於近身格鬥時的防守與反擊。他一邊演示,一邊講解動作要領:“出拳時要快、準、狠,瞄準敵人的胸口、腹部等要害;格擋時要注意保護頭部和軀乾,手臂要用力,不能讓敵人的攻擊突破防線。”
民團成員們認真學習,一遍遍地模仿周勇的動作。張強學得格外認真,他知道,這套功夫在近身戰鬥中能救命,所以每一個動作都反複練習,直到掌握要領。周勇看到張強學得認真,還特意走到他身邊,糾正他的動作:“出拳時手臂要伸直,腰腹要用力,這樣出拳才有力道。再來一遍,很好,就是這樣!”
上午的基礎格鬥訓練結束後,下午開始學習火槍射擊。周勇先向民團成員們講解輕型燧發槍的結構與原理:“這把燧發槍由槍管、槍托、扳機、燧石等部分組成,裝填時要先將火藥倒入槍管,再放入彈丸,用通條壓實,然後扣動扳機,燧石撞擊產生火花,點燃火藥,將彈丸射出。”
講解完畢後,周勇開始演示裝填與射擊的步驟:“第一步,打開火藥壺,倒入適量火藥;第二步,將彈丸放入槍管;第三步,用通條將彈丸壓實;第四步,打開燧石夾,檢查燧石是否完好;第五步,舉槍瞄準,扣動扳機。大家要記住,裝填時火藥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太多容易炸膛,太少則射程不夠;瞄準要盯住靶心,手臂要穩,不能晃動。”
民團成員們輪流上前,在周勇的指導下練習裝填與射擊。張強第一次拿起燧發槍,心中既緊張又興奮。他按照周勇的步驟,小心翼翼地裝填火藥、放入彈丸、壓實,然後舉槍瞄準遠處的靶子。
“手臂再穩一點,瞄準靶心,不要慌,深呼吸,扣扳機!”周勇在一旁指導道。
張強深吸一口氣,手指輕輕扣動扳機——“砰”的一聲,子彈射出,雖然沒有命中靶心,卻也落在了靶子上。周勇笑著說道:“不錯!第一次射擊就能命中靶子,已經很好了。多練習幾次,一定能射中靶心。”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民團成員們每天都進行刻苦的訓練。清晨,天不亮就起床進行基礎格鬥訓練;上午,練習火槍射擊;下午,學習隊列行進與戰術配合;晚上,周勇還會給大家講戰場上的戰鬥經驗與注意事項。
訓練雖然辛苦,但民團成員們沒有一個人叫苦——他們知道,自己訓練的每一項技能,都是保衛家園的資本。張強的進步很快,半個月後,他已經能熟練地完成燧發槍的裝填與射擊,十槍能有六槍命中靶心;基礎格鬥也有了很大進步,能與同伴進行簡單的對練。
除了日常訓練,趙山河還經常到各個民團營視察,了解訓練情況,解決民團成員們遇到的問題。在平山鎮民團營視察時,趙山河看到民團成員們訓練刻苦,進步明顯,十分高興。他對周勇與民團營營長李剛說道:“大家做得很好!訓練效果很明顯。但也要注意勞逸結合,不能讓大家過度勞累,影響身體。”
趙山河還特意詢問了民團成員們的生活情況:“大家的夥食怎麼樣?住宿還習慣嗎?有什麼困難儘管說,咱們一定解決。”
李剛回答道:“總團長放心!夥食都是鎮上的百姓送來的糧食和蔬菜,能吃飽;住宿也很習慣。大家都很努力,沒有什麼困難。”
在視察過程中,趙山河還組織了一次小型的實戰演練,模擬“小股流寇襲擾平山鎮”的場景。演練中,民團成員們按照訓練所學,迅速集結,一部分人堅守鎮口,用燧發槍射擊“敵人”;一部分人繞到“敵人”後方,進行騷擾;還有一部分人負責保護鎮上的百姓。演練過程緊張有序,民團成員們配合默契,最終成功擊退了“流寇”。
趙山河對演練結果十分滿意:“很好!大家已經初步掌握了戰術配合的要領。但也要看到不足,比如部分成員的火槍射擊速度還不夠快,隊列行進還不夠整齊,這些都需要在後續的訓練中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