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最後一次向崇禎私庫送銀,預判局勢_明末龍旗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明末龍旗 > 第249章 最後一次向崇禎私庫送銀,預判局勢

第249章 最後一次向崇禎私庫送銀,預判局勢(1 / 1)

濟南府衙的財政司內,十輛馬車整齊地停在庭院中,每輛馬車的車廂都用厚木板封死,縫隙處貼著官府的封條,封條上“山東布政使司”的朱印格外醒目。車廂裡,120萬兩白銀被分裝在兩百個木箱中,每個木箱重六十斤,壓得馬車的車輪微微下沉。

財政司郎中陳默站在馬車旁,手裡拿著賬本,眉頭卻擰成了疙瘩。他轉身走進正廳,對正在批閱公文的王巢說:“將軍,120萬兩白銀已經清點完畢,每輛馬車配十名士兵護送,走官道去京城,預計十天能到。隻是……這是今年第三次向陛下私庫送銀了,加上前兩次的30萬兩,全年累計150萬兩,咱們山東的儲備銀會不會不夠用?”

王巢放下筆,抬頭看向窗外的馬車,語氣平靜:“夠不夠用,要看怎麼算。這150萬兩,是給朝廷的‘定心丸’,也是咱們的‘緩兵計’。你去把沈文叫來,讓他把給朝廷的奏疏再核對一遍,彆出紕漏。”

不多時,沈文拿著奏疏走進來,奏疏上的內容早已擬好:“臣王巢謹奏,山東現已儲備糧食500萬斤、火藥50萬斤,陸軍25萬、水師10萬均已整備完畢,渤海預警線、德州防線加固完畢,可禦後金來犯。唯山海關乃京畿屏障,後金若從陸路來攻,必先犯山海關,懇請陛下增派兵力、撥付糧草,加強山海關防務,臣願隨時遣山東兵支援……”

“奏疏裡沒提咱們的蒸汽戰船和火車吧?”王巢問道,指尖在“可禦後金來犯”幾個字上輕輕敲擊。

“沒提。”沈文搖頭,“您特意交代過,這些技術優勢不能讓朝廷知道太多,免得他們又打調兵的主意。奏疏裡隻說‘水師戰船、陸路運輸均有改進’,模糊帶過。”

王巢點點頭,起身走到書架前,取出一個錦盒,裡麵放著一枚小小的玉印——這是三年前崇禎賜給他的“山東總鎮印”,如今卻成了他與朝廷之間既聯係又隔閡的象征。“陛下對我的猜忌,從咱們剛在山東站穩腳跟時就沒斷過。去年他想調濟南鎮3萬兵去陝西,今年又問山東的財政盈餘有多少,無非是怕咱們擁兵自重,怕山東成了‘獨立之地’。”

“那咱們為什麼還要送這120萬兩?”陳默忍不住問,“前兩次送的30萬兩,陛下也沒給咱們任何實質好處,既沒增撥糧草,也沒放寬對山東的掣肘。”

“因為現在還不是撕破臉的時候。”王巢轉過身,目光落在沈文和陳默身上,“後金明年春季就要來犯,要是現在跟朝廷鬨僵,他們斷了咱們的‘朝廷編製’,給咱們安個‘擁兵自重’的罪名,咱們不僅要應對後金,還要防著朝廷的‘勤王兵’,腹背受敵,得不償失。送這120萬兩,一是讓陛下覺得咱們‘忠心’,暫時不打咱們的主意;二是讓他把注意力放在山海關上,咱們也能少些麻煩。”

正說著,門外傳來一陣腳步聲,李虎掀簾進來。他剛從德州回來,鎧甲上還沾著風塵,聽到“送銀”二字,立刻皺起眉頭:“將軍,依俺看,這銀子就不該送!陛下心裡根本沒把山東當回事,去年陝西流寇鬨得凶,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調咱們的兵,今年後金要來了,他又想讓咱們當擋箭牌,憑什麼咱們還要倒貼銀子?”

李虎性子直率,向來不掩飾對朝廷的不滿。去年朝廷調兵時,他就曾帶著濟南鎮的士兵鬨過,還是王巢壓下去的。

王巢看著李虎,突然笑了:“你以為我願意送?可咱們現在就像站在懸崖邊,身後是朝廷的猜忌,身前是後金的刀鋒,隻能先穩住一邊,再對付另一邊。等過了明年春天,要是朝廷還像以前一樣,出了錯招——比如山海關防務懈怠,讓後金突破進來,或者又想調咱們的兵去填彆的窟窿,到時候,就是咱們徹底擺脫束縛的時候。”

“徹底擺脫束縛?”沈文心中一動,“您是說,咱們……不再受朝廷節製?”

“是,也不是。”王巢走到輿圖前,手指在山東的地界上畫了一個圈,“咱們不是要反,是要‘自保’。大明已經爛了,陝西流寇、遼東後金,還有江南的貪腐,朝廷根本無力應對。咱們守著山東,不是為了給朝廷當‘輸血包’,是為了給百姓留一塊安穩地,給大明留一點複興的希望。要是朝廷連這一點都容不下,非要把咱們拖進泥潭,那咱們就隻能自己走自己的路。”

他頓了頓,聲音低沉卻堅定:“我已經讓情報局的趙五多盯著後金和朝廷的動向。要是朝廷在山海關防務上出了錯,比如糧草不足、兵力不濟,咱們可以‘奉旨支援’,但要按咱們的規矩來——兵要自己帶,糧草要自己供,朝廷不能插手;要是朝廷想借機削咱們的權,咱們就以‘山東防務吃緊’為由,拒不調兵,到時候陛下就算想怪罪,也得掂量掂量沒了山東的糧草和兵,他能不能頂住後金。”

李虎聽得眼睛發亮:“將軍早該這樣!咱們有25萬陸軍、10萬水師,還有蒸汽戰船和火車,就算不跟朝廷打交道,也能守住山東!到時候咱們自己種糧、自己造兵器,讓百姓過上好日子,比跟著朝廷強百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話不能這麼說。”沈文卻比李虎冷靜,“咱們現在還需要‘大明’這個名號。百姓心裡認的是大明,咱們打著大明的旗號,才能更好地凝聚人心;而且,要是咱們公然‘獨立’,周邊的省份比如河南、河北,說不定會借著‘討逆’的名義來攻咱們,反而給了後金可乘之機。”

“沈文說得對。”王巢點頭,“‘名正言順’很重要。咱們要等一個時機——一個讓朝廷‘不得不依賴咱們’,讓百姓‘知道隻有咱們能保護他們’的時機。明年後金來犯,就是這個時機。要是朝廷能守住山海關,咱們就幫著他們一起打後金;要是朝廷守不住,咱們就守住山東,然後以‘複明’的名義,慢慢收複失地。到時候,不用咱們說,百姓也會站在咱們這邊。”

說話間,外麵傳來了士兵的彙報聲:“將軍,護送白銀的隊伍準備好了,隨時可以出發。”

王巢走到門口,看著十輛裝滿白銀的馬車,看著護送士兵們整齊的隊列,心中五味雜陳。這120萬兩白銀,是山東百姓半年的血汗,是軍工坊三個月的產值,卻要送到京城那個早已腐朽的皇宮裡,送到崇禎那個既焦慮又猜忌的皇帝手中。

“出發吧。”他揮了揮手,聲音裡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疲憊,“讓護送的將領告訴陛下,山東永遠是大明的山東,臣王巢永遠是大明的臣子,隻是……臣更想守住山東的百姓,守住大明的根基。”

馬車緩緩駛離府衙,車輪壓在青石板路上,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像在訴說著亂世中的無奈與算計。沈文看著馬車遠去的背影,輕聲道:“將軍,您說陛下收到銀子和奏疏後,會怎麼反應?”

“他會高興,也會更猜忌。”王巢轉過身,目光重新落回輿圖上,“高興的是又有銀子進了他的私庫,能緩解京城的財政危機;猜忌的是山東明明有這麼多儲備,卻隻肯‘支援’,不肯‘全出’。但他現在沒彆的辦法,隻能暫時相信咱們,隻能按咱們的建議去加強山海關防務。”

李虎走到輿圖前,一拳砸在“後金”的位置上:“管他怎麼猜忌!明年後金來了,俺帶著德州鎮的兵,先給他們一個下馬威!讓他們知道,咱們山東的兵不是好惹的,咱們山東的地盤不是好占的!”

王巢看著李虎的模樣,忍不住笑了:“好!有你這股勁頭,咱們明年肯定能守住山東。沈文,你讓情報局多盯著京城的動向,尤其是內閣和兵部的反應;陳默,你再盤點一下咱們的儲備銀,確保明年的軍事支出不受影響;李虎,你回德州後,再加強一下士兵的冬季訓練,後金騎兵耐凍,咱們的兵也不能弱。”

“是!”三人齊聲應道,轉身各自忙碌去了。

府衙內隻剩下王巢一人,他走到窗前,望著遠處的群山。夕陽正緩緩落下,把天空染成了一片金紅色,像極了山東未來的希望,也像極了亂世中那一點微弱卻堅定的火光。

他知道,這120萬兩白銀,是他最後一次向崇禎的私庫輸送利益。明年春季之後,無論局勢如何變化,山東都將走上一條新的道路——一條以百姓為本、以實力為基、以複興為目標的道路。而他,將帶著山東的軍民,在這條道路上,一步一步地走下去,哪怕前麵是刀山火海,哪怕要麵對朝廷的猜忌和後金的刀鋒,也絕不回頭。

夜色漸深,府衙的燈光依舊亮著。王巢攤開一張新的輿圖,在上麵標注出明年應對後金的詳細計劃——哪裡設伏,哪裡增兵,哪裡用火車運糧,哪裡用水師攔截。每一筆都寫得格外認真,因為他知道,這不僅是一張軍事計劃圖,更是一張山東百姓的生存圖,一張大明複興的希望圖。

喜歡明末龍旗請大家收藏:()明末龍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金瓶梅講什麼 什麼叫我是怪談? 我能回到末世前一周 快穿:當女配拿女主劇本 被八零糙漢嬌寵,末世女配美又颯 超神學院之時空薔薇 飛來的兒子 天才小師姐她偏要當廢物 劍仙抬眸,萬劍低吟 分手後,每天都犯男人犯的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