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濟南,東風送暖,城外的護城河畔已抽芽的柳枝垂落水麵,泛起圈圈漣漪。陽光透過雲層灑在青灰色的城牆之上,將“濟南府”三個鎏金大字照得熠熠生輝,城牆上飄揚的“王”字大旗與城頭值守士兵的鎧甲反光交相輝映,一派整肅又鮮活的景象。
王巢率領的大軍在塵土中緩緩逼近,黑色的戰陣綿延十餘裡,如同一條蟄伏的巨龍。曆經半月的行軍,將士們的鎧甲上雖沾著沿途的泥點,卻難掩眼中的銳氣——自湖北啟程,他們沿黃河而行,途經河南時還順手清剿了兩股流竄的小股寇匪,如今終於抵達山東腹地的核心。
“將軍,前麵就是濟南城了!”李鐵勒住馬韁,指著前方越來越清晰的城樓,語氣中帶著幾分歸鄉的輕快。他身後的張銳眯眼望去,隻見濟南城外的官道兩旁,早已擠滿了黑壓壓的人群,隱約能聽到喧鬨的人聲順著風飄過來。
王巢抬手遮了遮陽光,目光落在人群中,眉頭微微舒展。他原以為大軍返程隻是尋常軍事調動,並未提前通知地方官員搞迎接儀式,可眼前這景象,顯然是百姓自發而來。
隨著大軍越來越近,人群中的歡呼聲愈發清晰。“是王將軍的隊伍!”不知是誰喊了一聲,緊接著,“歡迎將軍凱旋!”“將軍辛苦了!”的呼喊聲如同浪潮般席卷而來,此起彼伏,震得官道旁的柳枝都微微顫動。
王巢翻身下馬,將馬韁遞給身旁的親兵,大步朝著人群走去。他身著玄色棉袍,腰間玉帶束腰,雖未穿鎧甲,卻自有一股沉穩威嚴的氣度。百姓們見他走來,紛紛向前湧了湧,手中捧著各式各樣的東西——有剛蒸好的白麵饅頭,還冒著熱氣;有自家釀的米酒,裝在粗瓷碗裡;還有孩童們采摘的野花,用草繩捆成束,鮮豔的顏色在陽光下格外亮眼。
“將軍,您可算回來了!”一位頭發花白的老婦人拄著拐杖,被身旁的兒媳攙扶著,快步走到王巢麵前,將手中的籃子遞了過去,“這是老婆子早上剛蒸的饅頭,您和將士們快嘗嘗!”籃子裡的饅頭還熱乎著,蒸騰的熱氣模糊了老婦人眼角的皺紋。
王巢彎腰接過籃子,入手溫熱,他拿起一個饅頭,掰了一小塊放進嘴裡,麵香混合著麥香在舌尖散開。他對著老婦人拱了拱手,聲音溫和:“多謝老人家。這饅頭真香,比軍中的乾糧好吃多了。”
老婦人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條縫:“將軍不嫌棄就好!自從您駐守山東,咱們百姓的日子就好過了——賦稅減了,寇匪沒了,孩子們也能安穩上學了。您這次去湖北剿寇,咱們天天盼著您回來呢!”
周圍的百姓們紛紛附和:“是啊將軍!以前咱們怕韃子,怕流寇,晚上睡覺都不敢關門。現在有您在,咱們踏實!”“將軍這次剿寇,聽說殺了好幾萬寇匪,真是大快人心!”“將軍是咱們山東百姓的守護神啊!”
王巢抬手示意眾人安靜,他望著眼前一張張熱切的臉龐,心中湧起一股暖流。他清了清嗓子,對著百姓們高聲說道:“鄉親們,剿寇是我和將士們的分內之事,不值得大家如此惦記。山東能有今日的安穩,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而是多虧了大家的支持——若是沒有百姓們繳納的糧食,將士們就沒有糧草行軍;若是沒有百姓們提供的情報,咱們就無法及時清剿寇匪。說到底,是咱們山東百姓齊心協力,才守住了這一方水土。”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人群中的孩童,語氣愈發溫和:“我知道,大家都盼著安穩日子。我向大家保證,隻要有我王巢在,就絕不會讓韃子和寇匪踏入山東一步,定會讓大家有飯吃、有衣穿、有屋住,讓孩子們都能安心讀書!”
“將軍萬歲!”“明軍萬歲!”百姓們齊聲高喊,聲音震徹雲霄,連城牆上的士兵們都跟著一起喊了起來。幾位年輕的後生甚至舉起手中的鋤頭,用力揮舞著,臉上滿是激動的神情。
王巢將手中的籃子遞給身旁的親兵,叮囑道:“把這些饅頭分給將士們,讓大家都嘗嘗鄉親們的心意。”隨後,他又接過一個孩童遞來的野花束,彎腰摸了摸孩童的頭:“好孩子,這花真好看。”孩童害羞地躲到母親身後,偷偷探出頭看著他,眼睛亮晶晶的。
李定國跟在王巢身後,看著眼前的景象,心中感慨萬千。他轉頭對身旁的趙剛說:“將軍待百姓如親人,百姓自然也擁護將軍。有這樣的民心,何愁打不贏後金?”趙剛深有同感地點頭:“是啊!以前我在其他將領手下當兵時,從未見過百姓如此真心實意地迎接軍隊。將軍這才是真正的為民做主啊!”
王巢與百姓們寒暄了片刻,便轉身回到大軍前,翻身上馬。他對著身後的將士們高喊:“將士們!鄉親們都在等著咱們入城,咱們打起精神,讓鄉親們看看咱們明軍的風采!”
“是!”將士們齊聲應和,聲音洪亮。隨後,王巢率領大軍,朝著濟南城門走去。百姓們自覺地退到官道兩旁,形成一條長長的人巷,目送著大軍入城。孩童們跟在隊伍後麵跑著,手裡揮舞著野花,嘴裡喊著“將軍再見”,直到被父母拉回家中。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濟南城內早已張燈結彩,一派喜慶景象。街道兩旁的店鋪都掛起了紅燈籠,門楣上貼著“歡迎將軍凱旋”的紅紙;商販們將自家的商品擺到門口,熱情地招呼著過往的將士;酒樓茶館裡更是坐滿了人,說書先生正唾沫橫飛地講著王巢在湖北剿寇的故事,引得聽眾們陣陣喝彩。
大軍沿著青石板鋪就的街道緩緩前行,馬蹄踏在石板上,發出“噠噠”的聲響,與百姓們的歡呼聲交織在一起。街道兩旁的樓閣上,不少人家都探出身子,朝著大軍揮手致意,有的還撒下彩色的紙屑,如同漫天飛舞的蝴蝶。
王巢騎在戰馬上,目光掃過街道兩旁的景象——以前他剛到山東時,濟南城內還是一片蕭條,店鋪關門,百姓流離。如今不過兩年時間,街道上熙熙攘攘,商販雲集,百姓們臉上都帶著笑容,這便是他推行新政最好的成果。
就在這時,他的腦海中突然響起一道冰冷的機械音:【係統提示:宿主深得民心,山東百姓對宿主認可度達90,觸發“民心所向”成就。獎勵係統積分500萬,可用於兌換先進武器圖紙、高產作物種子、醫療物資等。】
王巢嘴角微微上揚,500萬積分,加上之前備戰計劃獲得的600萬積分和犒賞三軍的200萬積分,如今他已有1300萬積分。這些積分足夠他兌換更多的蒸汽戰船圖紙和後膛炮零件,甚至還能兌換一些醫療物資,為明年的戰事做好更充分的準備。
他轉頭看向身旁的李鐵,笑著說:“你看這濟南城,比我上次離開時熱鬨多了。沈文魁在山東推行新政,做得不錯。”李鐵點頭讚同:“沈大人確實有能力,他不僅興修水利、推廣高產作物,還在濟南開辦了學堂和醫館,百姓們都很感激他。”
說話間,大軍已抵達巡撫衙門。巡撫衙門的大門敞開著,沈文魁帶著山東的大小官員早已在門口等候。見王巢騎馬而來,沈文魁快步上前,對著王巢抱拳行禮:“下官沈文魁,率山東眾官員,恭迎將軍凱旋!”身後的官員們也紛紛跟著行禮:“恭迎將軍凱旋!”
王巢翻身下馬,走到沈文魁麵前,拍了拍他的肩膀:“沈大人,辛苦你了。山東的情況,我都聽說了,做得很好。”沈文魁連忙道:“都是將軍的新政好,下官隻是按將軍的吩咐行事。將軍一路勞頓,快請進衙門休息,下官已備好了接風宴。”
王巢擺了擺手:“接風宴就免了。大軍剛入城,將士們需要休息,我還有軍務要處理。你先安排將士們到軍營駐紮,明日一早,到衙門來商議備戰事宜。”沈文魁點頭應下:“下官遵命!”
隨後,王巢率領李鐵、張銳、趙剛、李定國等將領走進巡撫衙門。衙門內的庭院裡,幾株海棠開得正盛,粉色的花瓣隨風飄落,落在青石板上,平添了幾分雅致。王巢走到庭院中央的石桌旁坐下,對著幾位將領說:“濟南是山東的核心,也是咱們備戰的大本營。接下來的幾個月,咱們要加快擴編軍隊、建造戰船、生產武器的進度,確保明年後金來犯時,咱們能有足夠的實力應對。”
“將軍放心!”李鐵抱拳道,“軍械營已經在加班加點生產燧發槍和後膛炮,目前每月能生產兩萬支燧發槍和一百門後膛炮,按照這個進度,明年三月前,定能完成全軍換裝。”
張銳也補充道:“海軍方麵,登州、萊州、威海三大港口的建設已經啟動,漁民的招募工作也在進行中,預計下個月就能開始訓練。蒸汽戰船的圖紙將軍已經交給工部,工部正在準備材料,很快就能開工建造。”
王巢點了點頭:“很好。糧草方麵,沈文魁說今年山東的糧產能提升一成,加上湖北和河南的糧產,應該能支撐大軍明年的作戰需求。不過咱們還是要多做準備,多囤積一些糧食,以防萬一。”
就在這時,親兵走進庭院,遞過來一封書信:“將軍,這是湖北周安撫使派人送來的急信。”王巢接過書信,拆開一看,臉上露出一絲笑容。書信中,周磊詳細彙報了湖北的情況——流民安置工作已基本完成,高產稻種長勢良好,民兵訓練也在有序進行,朝廷並未派官員插手湖北事務。
“周磊做得不錯。”王巢將書信遞給李定國,“湖北安穩,咱們就能無後顧之憂地應對後金。”李定國接過書信看了一遍,點頭道:“周安撫使有能力,有擔當,將軍果然沒看錯人。”
夕陽西下,金色的餘暉透過庭院的海棠樹,灑在石桌上,形成斑駁的光影。王巢望著窗外熱鬨的街道,聽著遠處傳來的百姓們的歡聲笑語,心中更加堅定了備戰的決心。他知道,明年的戰事注定艱難,但隻要有百姓的支持,有將士們的忠誠,有完善的備戰計劃,他定能擊敗後金,守住大明的疆土,讓百姓們永遠過上安穩的日子。
夜色漸深,濟南城內的紅燈籠依舊亮著,如同點點星火,照亮了整座城池。巡撫衙門內的燈光也亮了起來,王巢和將領們還在商議著備戰的細節,他們的聲音在夜色中回蕩,充滿了信心和希望。而這一切,都被濟南城的百姓們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他們知道,有這樣一位將軍,有這樣一支軍隊,他們的安穩日子,還會一直繼續下去。
喜歡明末龍旗請大家收藏:()明末龍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