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六年臘月的清晨,德州城外的黃河岸邊,寒風如刀,刮得人臉頰生疼。王巢身著玄色棉甲,腰間佩著一柄鑲嵌著鯊魚皮的腰刀,正站在一處高坡上,目光緊鎖著腳下奔騰的黃河。河水裹挾著冰淩,在冬日的陽光下泛著冷冽的光,像是一條蟄伏的巨龍,橫亙在山東與中原之間。
“將軍,此處便是黃河防線的起點,向西可至東明,向東連接滄州,全長三百餘裡。”德州守將趙虎跟在王巢身後,指著黃河沿岸的地形介紹道,“往年黃河冬季水淺,若是李自成率軍東進,很可能從這裡涉水渡河,直逼德州。德州一旦失守,濟南就失去了北麵的屏障。”
王巢點了點頭,腳下的高坡視野開闊,黃河兩岸的沙丘和灘塗儘收眼底。他從懷中掏出一張圖紙,鋪在隨身攜帶的木桌上——這是山東軍工坊繪製的黃河防線炮台設計圖,上麵用紅色標注著二十座炮台的位置,每座炮台的尺寸、火炮配置都標注得一清二楚。
“趙虎,你看,”王巢手指落在圖紙上的一處紅點,“從這裡開始,每隔十五裡修建一座炮台,共二十座,形成一道連貫的防線。每座炮台高五丈,寬三丈,牆體用三合土夯實,外麵包一層青磚,能抵禦紅衣大炮的轟擊。炮台頂部設置了望塔,配備望遠鏡,一旦發現敵軍渡河,立刻發信號炮預警。”
他頓了頓,又指向圖紙上的火炮配置:“每座炮台配備十門後膛炮,其中八門為射程三裡的‘威遠型’後膛炮,負責遠程打擊;兩門為射程一裡的‘攻堅型’後膛炮,負責摧毀敵軍的攻城器械。另外,每座炮台配備五十名炮兵和一百名步兵,炮兵操作火炮,步兵負責防守炮台,防止敵軍近身突襲。”
趙虎看著圖紙,眼中閃過一絲驚歎:“將軍,這後膛炮的威力末將見識過,去年在滄州演練時,一門後膛炮就能轟塌三丈高的土牆。若是二十座炮台,兩百門後膛炮同時開火,就算李自成率十萬大軍來攻,也彆想輕易渡過黃河!”
王巢卻沒有絲毫放鬆:“不能掉以輕心。李自成麾下有三十萬大軍,其中不乏擅長攻城的悍將。咱們的黃河防線,不僅要能抵禦敵軍渡河,還要能拖延他們的進攻時間,為咱們調動兵力爭取機會。另外,告訴負責修建炮台的工匠,務必在兩個月內完工,所需的青磚、三合土、火炮,從濟南、登州的工坊優先調撥,絕不允許延誤工期!”
“末將遵命!”趙虎抱拳應道,轉身去安排修建炮台的事宜。
王巢站在高坡上,望著黃河對岸的中原大地,心中思緒萬千。李自成在襄陽立國後,勢力日益壯大,隨時可能率軍東進,山東作為大明最穩固的後方,必須做好萬全的準備。黃河防線是山東的第一道屏障,隻有守住這裡,才能確保濟南的安全,為後續的北上複京和南征張獻忠奠定基礎。
離開德州後,王巢又馬不停蹄地趕往滄州。滄州是山東的北部門戶,與天津接壤,一旦後金入關,很可能從這裡南下進攻山東。王巢此次前來,除了巡查防務,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視察蒸汽火車軌道的延伸工程。
在滄州的火車站,王巢看到數百名工人正在緊張地施工。他們穿著厚厚的棉衣,揮舞著鐵鍬,將碎石鋪在鐵軌下方,夯實路基。蒸汽火車的軌道已經從濟南延伸到了德州,如今正在向滄州延伸,預計一個月後就能通車。
“將軍,您來了!”負責軌道工程的工程師李銘快步迎了上來,他是宋應星的弟子,也是山東第一批掌握蒸汽技術的人才,“按照您的要求,我們正在加快施工進度,目前已經完成了德州到滄州路段的三分之二,預計下個月十五號就能通車。通車後,從濟南到滄州的行程,將從原來的三天縮短到一天,兵力和物資的運輸速度將大大提升。”
王巢點了點頭,走到軌道旁,用腳踢了踢鋪在路基上的碎石:“路基一定要夯實,不能偷工減料。蒸汽火車的重量很大,若是路基不穩,很容易發生事故。另外,在軌道兩側修建排水溝,防止冬季積雪融化後浸泡路基,影響軌道的使用壽命。”
“請將軍放心!”李銘拍著胸脯保證,“我們采用的是‘三層夯實法’,先鋪一層黃土,夯實後鋪一層碎石,再夯實後鋪一層枕木,確保路基穩固。排水溝也已經設計好了,每五十米修建一條,保證排水通暢。”
王巢滿意地點了點頭,他走到一列停在軌道上的蒸汽火車旁,這列火車共有五節車廂,其中三節是運兵車,兩節是運糧車。火車頭的煙囪冒著白煙,蒸汽機發出隆隆的聲響,像是一頭咆哮的巨獸。
“啟動火車,讓我看看速度!”王巢下令道。
李銘立刻指揮工人啟動火車,蒸汽火車緩緩駛出車站,沿著已經鋪設好的軌道向前行駛。速度越來越快,最終達到了每小時三十裡,比傳統的馬車快了近兩倍。
王巢站在軌道旁,看著蒸汽火車呼嘯而過,心中充滿了信心。蒸汽火車的出現,徹底改變了山東的交通運輸方式,以前需要幾天才能完成的兵力調動,現在一天就能完成;以前需要大量馬車運輸的糧草和物資,現在幾列火車就能解決。有了蒸汽火車,山東的軍隊就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調往前線,無論是黃河防線還是滄州防務,都能得到及時的支援。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離開滄州後,王巢返回濟南。剛回到巡撫衙門,他就召集幕僚們召開會議,商議招募民兵的事宜。
“諸位,李自成和張獻忠兩路夾擊,大明的局勢日益危急。山東雖然兵力雄厚,但既要防備李自成東進,又要關注後金入關,還要為北上複京做準備,兵力難免緊張。因此,我決定在濟南周邊招募五萬民兵,作為正規軍的輔助力量。”王巢坐在主位上,目光掃過眾人。
李鐵有些擔憂地說:“將軍,招募民兵固然能增加兵力,但民兵缺乏訓練,戰鬥力恐怕有限,若是派他們上戰場,怕是難以抵擋敵軍的進攻。”
王巢搖了搖頭:“你說得對,民兵確實缺乏訓練,但隻要經過係統的速成訓練,就能成為一支可靠的輔助力量。咱們的民兵,不需要像正規軍那樣精通陣法和戰術,隻要能熟練使用燧發槍和簡易火炮,守住城池和據點就行。另外,民兵都是本地人,熟悉地形,對保衛家鄉有很高的積極性,隻要加以引導,就能發揮出很大的作用。”
宋應星補充道:“將軍說得極是。咱們山東軍工坊現在已經能大規模生產燧發槍和簡易火炮,完全有能力為五萬民兵配備武器。而且,民兵的訓練成本較低,不需要像正規軍那樣配備精良的鎧甲和裝備,隻需要一套棉衣、一支燧發槍和二十發子彈就行,能大大節省軍費。”
王巢點了點頭,站起身來,公布了招募民兵的具體計劃:“即刻傳我命令,在濟南周邊的泰安、萊蕪、章丘、濟陽等地招募五萬民兵,年齡在十八歲到四十歲之間,身體健康,無犯罪記錄。招募工作由各州縣的官員負責,務必在一個月內完成。”
“招募完成後,將民兵集中在濟南的演武場進行為期三個月的速成訓練。訓練內容分為三個部分:第一,武器訓練,重點教授燧發槍的使用方法和簡易火炮的操作技巧,確保每個民兵都能熟練使用武器;第二,戰術訓練,教授基本的隊列、防守和協同作戰技巧,讓民兵知道如何配合正規軍作戰;第三,體能訓練,通過跑步、舉重等方式增強民兵的體能,提高他們的耐力和戰鬥力。”
“另外,為了提高民兵的積極性,給予他們優厚的待遇:訓練期間,每人每月發放二兩銀子的津貼,管吃管住;訓練結束後,編入各地的民兵團,負責防守城池和據點,每人每月發放一兩銀子的津貼,若是參加戰鬥,根據戰功發放獎金。民兵的家屬也能享受優惠政策,家中的土地減免一半賦稅,子女可以免費進入山東的學堂讀書。”
一道道命令傳出,幕僚們迅速記錄、整理,然後交給信使快馬送出。濟南周邊的州縣接到命令後,立刻行動起來,張貼招募告示,組織報名登記。百姓們看到招募告示後,紛紛踴躍報名——在山東,王巢推行均田製,減免賦稅,讓百姓們過上了安穩的日子,如今國家有難,他們自然願意挺身而出,保衛家鄉。
在濟南的演武場,王巢親自擔任民兵的總教官,每天都來到演武場,視察民兵的訓練情況。他看到,民兵們雖然沒有正規軍那樣的軍事基礎,但訓練非常刻苦。他們穿著統一的灰色棉衣,拿著燧發槍,在教官的指導下練習瞄準、射擊;他們排成整齊的隊列,練習齊步走、正步走;他們在模擬的城牆上,練習防守和反擊。
有一次,王巢看到一個名叫王二的年輕民兵,因為緊張,連續幾次都沒有射中靶子。王二的臉漲得通紅,眼中充滿了愧疚。王巢走到他身邊,拍了拍他的肩膀:“彆緊張,慢慢來。燧發槍的後坐力很大,射擊時要穩住肩膀,瞄準目標後再扣動扳機。”
說著,王巢拿起一把燧發槍,示範起來。他熟練地裝填火藥、裝彈、瞄準、射擊,子彈準確地命中了百米外的靶子。王二看得目瞪口呆,連忙學著王巢的樣子練習起來。在王巢的指導下,王二逐漸掌握了射擊技巧,後來成為了民兵中的神槍手。
除了訓練民兵,王巢還在濟南周邊修建了大量的防禦工事。他下令在濟南的城牆外挖掘護城河,河寬三丈,深兩丈,灌滿河水,防止敵軍攻城;在城牆頂部修建箭樓和炮台,配備燧發槍和後膛炮,增強防守能力;在濟南周邊的重要據點,如泰安、萊蕪等地,修建堡壘,駐紮民兵,形成一道環繞濟南的防禦圈。
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山東的防務部署取得了顯著的成效。黃河沿岸的二十座炮台已經開工修建,預計兩個月後就能完工;蒸汽火車軌道的延伸工程進展順利,一個月後就能通車;五萬民兵的招募工作已經完成,正在濟南的演武場進行緊張的訓練;濟南周邊的防禦工事也在加緊修建,預計三個月後就能全部完工。
此時的山東,宛如一座鐵桶,黃河防線是第一道屏障,蒸汽火車是兵力調動的大動脈,民兵是正規軍的得力助手,防禦工事是最後的防線。經過這一係列的部署,山東已經成為明末亂世中唯一的穩固後方,無論是李自成的大順軍,還是後金的鐵騎,都難以輕易攻破。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在濟南的巡撫衙門,王巢站在《大明疆域圖》前,看著山東的版圖,心中充滿了信心。他知道,雖然大明的局勢依然危急,但隻要守住山東,就有複興的希望。黃河防線能抵禦李自成的東進,蒸汽火車能快速調動兵力,民兵能增強防守力量,防禦工事能保衛濟南的安全。有了這些部署,山東就能成為他逐鹿天下的根基,為後續的北上複京和南征張獻忠奠定堅實的基礎。
“將軍,李自成的大順軍已經在洛陽集結,預計下個月就會東進,攻打開封。”李鐵走進議事廳,手中拿著一份剛從洛陽傳回的密報,“另外,後金的多爾袞已經率領五萬鐵騎,從沈陽出發,向山海關方向移動,很可能會趁機入關。”
王巢點了點頭,目光變得更加堅定:“來得正好!咱們已經做好了準備,無論是李自成還是後金,隻要他們敢來犯,就讓他們有來無回!傳我命令,讓黃河防線的守軍加強戒備,密切關注大順軍的動向;讓滄州的守軍做好抵禦後金的準備,一旦後金入關,立刻上報;讓民兵加快訓練進度,務必在兩個月內形成戰鬥力。山東的鐵壁合圍,絕不會讓任何敵人輕易突破!”
“末將遵命!”李鐵抱拳應道,轉身去傳達命令。
王巢站在《大明疆域圖》前,望著山東的版圖,心中暗暗發誓:“山東,是大明的希望,也是複興的根基。我一定要守住這裡,用這裡的兵力和物資,平定流寇,驅逐後金,重振大明的雄風!”
窗外的陽光灑在王巢的身上,給他鍍上了一層金色的光暈。他知道,一場更大的風暴即將來臨,但他已經做好了準備,隨時迎接挑戰。山東的軍民們,也已經做好了準備,他們將用自己的熱血和生命,保衛這片來之不易的安穩之地,為大明的複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喜歡明末龍旗請大家收藏:()明末龍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