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六年的冬夜,濟南城的雪終於停了。清晨的陽光穿透雲層,灑在覆蓋著積雪的青石板路上,折射出刺眼的光。巡撫衙門的議事廳內,燭火早已燃儘,隻剩下案幾上一盞琉璃燈,散發著微弱的光暈。王巢一夜未眠,雙眼布滿血絲,卻死死盯著手中那份剛從北京傳回的密報,指腹反複摩挲著紙頁上“百官捐銀”四個字,指尖的薄繭幾乎要將紙張戳破。
這份密報是潛入北京的間諜用鴿信傳回的,信紙被卷成細筒,藏在鴿子的腳環中,跨越千裡山河,才抵達濟南。密報上的字跡用特殊的藥水寫就,需用醋浸泡後方能顯現,每一個字都像是從北京的寒冬裡摳出來的,帶著刺骨的寒意:“崇禎十六年冬月廿五,上召群臣於文華殿,言李自成陷襄陽、張獻忠入四川,京師危殆,令吳三桂率關寧鐵騎入衛。然戶部銀庫僅存銀七萬兩,不足充軍餉。上令百官捐銀助餉,首輔魏藻德奏稱‘家無餘財’,僅捐銀五百兩;禮部尚書林欲楫捐銀三百兩;其餘九卿科道,多則百兩,少則數十兩,朝堂嘩然。上怒,摔碎禦座前茶杯,卻無計可施……”
“魏藻德……五百兩……”王巢低聲重複著這兩個詞,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嘲諷。他放下密報,走到窗邊,推開窗戶,寒風裹挾著雪粒撲麵而來,讓他混沌的頭腦清醒了幾分。北京的冬天,比濟南更冷,文華殿內的崇禎帝,此刻怕是比這寒風還要絕望——他坐擁萬裡江山,麾下百官無數,卻連調動一支軍隊的軍餉都湊不齊,隻能寄希望於這些“食君之祿”的大臣們捐銀助餉,可換來的,卻是一張張虛偽的麵孔和少得可憐的銀子。
“將軍,北京的消息,怕是比咱們預想的還要糟。”參軍李鐵走進議事廳,身上還帶著外麵的寒氣,他一眼看到王巢手中的密報,臉色瞬間沉了下來,“魏藻德身為首輔,掌管內閣,據說他在京城的府邸占地百畝,家中金銀珠寶不計其數,卻隻捐五百兩,這跟明搶有什麼區彆!還有那些九卿科道,一個個平日裡作威作福,到了國家危難之際,卻都成了鐵公雞,一毛不拔!”
王巢轉過身,目光落在牆上的《大明疆域圖》上,北京的位置被紅色的圓點標注著,像一顆搖搖欲墜的心臟:“他們不是鐵公雞,是蛀蟲。大明的根基,早就被這些蛀蟲啃空了。萬曆年間,張居正改革,國庫尚有盈餘;到了天啟年間,魏忠賢專權,雖禍亂朝綱,卻也能通過工商稅充實國庫;可到了崇禎帝,他殺魏忠賢、廢工商稅,以為能重振朝綱,卻沒想到,失去了製衡的文官集團,會變得如此貪婪無度。他們兼並土地、偷稅漏稅,把國家的財富據為己有,等到國家需要他們的時候,卻一個個縮起了脖子。”
一旁的宋應星推了推眼鏡,語氣沉重:“據密報所說,崇禎帝為了湊齊軍餉,不僅令百官捐銀,還下旨讓皇親國戚們捐助。可周皇後的父親周奎,身為國丈,坐擁百萬家產,卻隻捐銀一萬兩,還哭訴說‘家中已無餘糧’。連皇親國戚都如此,更何況那些文官大臣。這樣的朝廷,如何能抵擋李自成和張獻忠的進攻?”
王巢冷笑一聲:“周奎?他的家產,怕是有一半都來自崇禎帝的賞賜。如今皇帝有難,他卻舍不得拿出一點銀子,真是可笑又可悲。崇禎帝若是知道,自己寵信的大臣和親近的外戚,都是這樣的貨色,不知會作何感想。”
他走到案幾前,重新拿起那份密報,目光落在“吳三桂率關寧鐵騎入衛”幾個字上,眉頭皺得更緊了:“關寧鐵騎是大明最精銳的部隊,共有五萬餘人,長期駐守遼東,對抗後金。若是吳三桂率部入衛,遼東的防務就會空虛,後金很可能趁機入關;可若是不調關寧鐵騎入衛,以北京城內的守軍,根本無法抵擋李自成的進攻。崇禎帝這是在賭,賭吳三桂能及時趕到,賭後金不會趁機南下,可他卻忘了,最根本的問題——軍餉。”
李鐵不解地問道:“將軍,吳三桂是名將,關寧鐵騎戰鬥力強悍,就算沒有軍餉,他們難道不會為國效力嗎?”
王巢搖了搖頭,語氣嚴肅:“你太小看軍餉的重要性了。士兵們離家戍邊,為的就是能拿到軍餉,養活家人。若是長期欠餉,士兵們就會軍心渙散,甚至嘩變。崇禎三年,孔有德在登州叛亂,就是因為欠餉;崇禎十年,左良玉的部隊在武昌嘩變,也是因為欠餉。吳三桂的關寧鐵騎,雖然是精銳,但也都是凡人,他們也需要軍餉養家糊口。若是崇禎帝無法撥付軍餉,就算吳三桂率部入衛,軍心也會動搖,到時候不僅無法抵擋李自成,反而可能引發更大的亂子。”
他頓了頓,又補充道:“更重要的是,吳三桂此人,向來野心勃勃。他駐守遼東多年,擁兵自重,對朝廷的命令陽奉陰違。若是此次入衛京師,崇禎帝無法滿足他的要求,他很可能會另尋出路——要麼投降李自成,要麼投降後金。無論是哪種選擇,對大明來說,都是滅頂之災。”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宋應星憂心忡忡地說:“那咱們該怎麼辦?要不要派人去聯絡吳三桂,許給他高官厚祿,讓他率軍歸順咱們?”
王巢擺了擺手:“不可。吳三桂現在還在遼東,沒有明確的反叛跡象,咱們若是貿然聯絡他,隻會打草驚蛇,讓崇禎帝和李自成都對咱們產生警惕。眼下最要緊的,是密切關注吳三桂的動向,同時做好應對北京陷落的準備。”
他走到案幾前,拿起一支狼毫筆,在一張空白的紙上快速寫下幾道命令:“即刻傳我密令,給潛入北京的間諜!”
“第一,命間諜立刻聯絡北京城內的山東商會會長張萬堂,讓他動用商會的所有資源,在京城內囤積糧食和藥品。糧食從咱們在通州的秘密糧倉調撥,藥品從山東醫學院緊急調運,務必在一個月內,在京城內設立十個秘密糧站和五個秘密醫館,每個糧站囤積糧食五千石,每個醫館儲備足夠救治一千人的藥材。這些糧站和醫館,對外以‘山東商號’的名義經營,對內則作為咱們後續安撫百姓的據點。一旦北京陷落,立刻開倉放糧、免費施藥,穩定民心。”
“第二,讓間諜密切關注吳三桂部的動向,每日記錄他的行軍路線、士兵的情緒及糧草的供應情況。重點探查他與後金和李自成的聯絡——派人盯緊吳三桂的幕僚和親屬,若是發現有後金或大順的使者與他們接觸,立刻上報。另外,收集吳三桂在京城的家產和親屬的信息,若是他有反叛的跡象,咱們也好有應對的籌碼。”
“第三,令間諜混入皇宮,探查崇禎帝的應對策略和朝堂的動向。重點關注崇禎帝是否有南遷的打算——據說南京的官員已經上書,請崇禎帝遷都南京,以避流寇鋒芒。若是崇禎帝決定南遷,咱們要提前做好準備,在沿途接應;若是他決定死守北京,咱們也要做好北上複京的準備。”
“第四,讓間諜聯絡北京城內的錦衣衛和東廠的舊部——山東錦衣衛分舵在京城內有不少眼線,都是當年咱們安插進去的。讓他們利用職務之便,收集明朝廷的軍餉儲備、兵力部署及官員的貪腐證據。這些證據,將來咱們北上複京時,或許能用來安撫民心,清算那些蛀蟲。”
一道道密令寫好後,王巢將信紙折疊好,交給貼身侍衛:“用最快的速度,通過鴿信傳給北京的間諜。告訴他們,任務艱巨,務必小心謹慎,若是遇到危險,立刻啟動應急預案,撤回山東。”
侍衛接過密令,躬身退下。李鐵看著王巢沉穩的側臉,心中湧起一股敬佩之情——哪怕北京的局勢已經如此糟糕,這位“山東王”依然能保持冷靜,通過間諜網在京城內布下一盤棋,為後續的行動做好準備。
“將軍,”宋應星忽然開口,“北京城內的山東商會,雖然實力雄厚,但在京城內囤積如此多的糧食和藥品,恐怕會引起明朝廷的懷疑。要不要讓他們分批次、分地點囤積,以降低風險?”
王巢點了點頭:“說得好。讓張萬堂把糧食和藥品分成小批量,通過不同的商號和運輸渠道運入京城,分彆儲存在不同的倉庫裡。每個倉庫的糧食不超過一千石,藥品不超過兩百人份,避免引人注目。另外,讓他們與京城內的其他商幫合作,比如山西商幫、徽商,以‘聯合經商’的名義,掩蓋咱們的真實目的。這些商幫在京城內根基深厚,有他們的掩護,咱們的行動會更安全。”
他頓了頓,又補充道:“另外,告訴張萬堂,若是明朝廷查問糧食和藥品的來源,就說是‘山東商人響應朝廷號召,捐糧捐藥助餉’。崇禎帝現在急需糧食和藥品,就算知道其中有貓膩,也不會過多追究。咱們正好可以借此機會,光明正大地在京城內囤積物資。”
宋應星點了點頭,轉身去安排與山東商會的聯絡事宜。李鐵則有些擔憂:“將軍,若是北京真的陷落,咱們北上複京,需要動用大量的兵力和糧草。如今咱們既要防備李自成,又要關注張獻忠,還要為北上複京做準備,兵力和糧草會不會不夠用?”
王巢走到《大明疆域圖》前,手指從山東劃到北京,又從北京劃到遼東:“兵力和糧草,確實是個問題。但咱們必須提前做好準備,否則一旦北京陷落,天下大亂,咱們就會失去複興大明的最佳時機。這樣,你立刻去安排,從陸軍中抽調五萬精銳,組成‘北上複京預備軍’,在德州、滄州一帶進行強化訓練,重點演練城池攻防和長途奔襲;從糧倉中調撥十萬石糧食,儲存在德州、通州的秘密糧倉裡,作為北上複京的軍糧儲備。另外,讓軍工坊加快生產後膛炮和蒸汽火炮車,為北上複京預備軍配備最先進的武器。”
李鐵抱拳應道:“末將遵命!”
命令傳下後,濟南城再次忙碌起來。陸軍的士兵們接到命令後,迅速在德州、滄州的演武場集結,開始了為期一個月的強化訓練。他們穿著厚厚的棉衣,在雪地裡操練陣法,汗水浸濕了棉衣,又在寒風中結成了冰,卻沒有一個人叫苦叫累——他們知道,自己肩負著複興大明的重任,北京的百姓還在等著他們去拯救。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山東商會的糧商們也行動起來,他們將糧食和藥品分成小批量,裝在馬車裡,貼上“山東雜糧”“山東藥材”的標簽,沿著運河運往北京。沿途的明軍關卡雖然盤查嚴格,但看到是“山東商人捐糧捐藥助餉”,也都紛紛放行——他們也知道,北京現在急需這些物資,若是阻攔,恐怕會引來殺身之禍。
潛入北京的間諜們則更加忙碌。他們混入皇宮,假裝成太監、宮女,偷聽崇禎帝與大臣們的談話;他們盯緊吳三桂的幕僚,跟蹤他們的行蹤,記錄他們的每一次會麵;他們聯絡山東商會的張萬堂,幫助他設立秘密糧站和醫館,為後續的行動做準備。北京的冬天雖然寒冷,但他們的心中卻燃燒著一團火——他們知道,自己的每一次行動,都關係著大明的未來。
此時,在千裡之外的北京,文華殿內的氣氛壓抑到了極點。崇禎帝坐在禦座上,臉色蒼白,眼神中充滿了疲憊和絕望。他看著下麵低頭不語的大臣們,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憤怒和悲哀。他剛剛接到消息,吳三桂率關寧鐵騎從遼東出發,卻因為缺乏軍餉,行軍緩慢,預計要一個月後才能抵達北京。而李自成的大順軍,已經在襄陽集結完畢,隨時可能北上攻洛陽、開封,威脅北京。
“你們都說話啊!”崇禎帝猛地一拍禦座,聲音嘶啞,“李自成要來了,張獻忠要來了,後金也要來了,你們就隻會在這裡沉默嗎?朕讓你們捐銀助餉,你們一個個哭窮,現在好了,吳三桂的軍隊行軍緩慢,北京的防務空虛,你們說,該怎麼辦?”
首輔魏藻德連忙上前一步,躬身道:“陛下息怒。臣等並非不願捐銀,實在是家中無餘財。不如陛下下旨,讓那些富商大賈們捐銀,他們身家豐厚,定能湊齊軍餉。”
崇禎帝冷笑一聲:“富商大賈?他們的錢財,還不是你們這些文官大臣縱容他們搜刮來的?朕早就下旨讓他們捐銀,可他們卻陽奉陰違,要麼捐銀甚少,要麼乾脆閉門不出。你們身為大臣,不能為朕分憂,反而隻會推卸責任,朕要你們何用!”
魏藻德嚇得連忙跪下,不敢再說話。其他大臣們也紛紛低下頭,生怕崇禎帝遷怒於自己。文華殿內再次陷入沉默,隻剩下崇禎帝沉重的呼吸聲和窗外呼嘯的寒風聲。
此時,皇宮外的一條小巷裡,一個穿著粗布棉襖的年輕人正匆匆走過。他的腰間藏著一份密報,裡麵記錄著崇禎帝與大臣們的談話內容。他是潛入北京的間諜之一,代號“麻雀”。他要儘快將這份密報傳給山東商會的張萬堂,然後通過鴿信傳回濟南。
他抬頭望了望灰蒙蒙的天空,心中暗暗發誓:“將軍,北京的情況雖然糟糕,但我們一定會堅持下去。請您放心,我們會做好一切準備,等待您北上複京的那一天!”
而在濟南的巡撫衙門內,王巢正站在窗前,望著北京的方向。他知道,北京的局勢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刻,崇禎帝和他的大臣們,恐怕已經無力回天。但他不會放棄,山東的軍民不會放棄——他們會做好一切準備,等待著北上複京的那一天,用自己的雙手,重新扶起這座搖搖欲墜的大明江山。
寒風再次吹過濟南城,卻吹不散王巢心中的堅定。他知道,一場更大的風暴即將來臨,但他已經做好了準備,隨時迎接挑戰。北京的密探們,正在為他收集著最關鍵的情報;山東的軍民們,正在為他打造著最強大的軍隊;而他自己,則在為這場關乎大明命運的較量,布下一盤必勝的棋局。
喜歡明末龍旗請大家收藏:()明末龍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