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六年的冬雪,終於落在了濟南城的青石板路上。細密的雪粒被北風卷著,打在巡撫衙門的朱漆大門上,發出沙沙的聲響,卻蓋不住廳內愈發凝重的氣氛。王巢剛送走前往北京、西安、沈陽的三批間諜,案幾上又多了一份來自川中的八百裡加急密報,牛皮紙封套上印著的“十萬火急”四字,在燭火下泛著冷硬的光。
他拆開密報時,指腹不經意觸到封套邊緣的毛刺——這份從四川夔州輾轉送來的消息,不知經過了多少驛站、多少險路,才跨越三千裡山河抵達濟南。密報上的字跡潦草而急促,像是在戰火中倉促寫就,每一個字都透著絕望:“崇禎十六年冬月十二,張獻忠率賊眾十萬,破夔州,殺守將曾英;十五日,陷重慶,巡撫陳士奇力戰殉國;二十日,賊兵已至成都郊外,蜀王朱至澍閉城死守,求援文書遍發天下,然川中明軍潰散,無人響應……”
“張獻忠……”王巢低聲念著這個名字,指尖將密報捏得發皺。三年前在萊蕪山穀,他親手斬殺了冒充張獻忠的流寇將領,卻沒想到這個真正的“黃虎”,竟在南方掀起了更大的風浪。他走到《大明疆域圖》前,目光從襄陽移向西南,四川的版圖在地圖上如一片傾斜的樹葉,長江如脈絡般貫穿其中,而如今,這脈絡已被張獻忠的兵鋒染成了血色。
“將軍,這張獻忠比李自成更難對付!”參軍李鐵大步走進議事廳,臉上帶著難以掩飾的焦急,“末將早年在陝西戍邊時,曾聽聞此賊的惡行——他攻破鳳陽時,挖了皇陵,燒了明祖陵的享殿;陷武昌時,殺楚王朱華奎,將其屍體投入江中喂魚。此人嗜殺成性,所到之處,百姓十不存一,若是讓他拿下四川,西南半壁怕是要變成人間煉獄!”
王巢點了點頭,目光沉得像結了冰的黃河:“你說得對。四川素有‘天府之國’之稱,物產豐饒,人口眾多。若張獻忠在四川站穩腳跟,效仿李自成建立政權,以他的殘暴手段搜刮糧草、強征壯丁,用不了多久,就能組建起一支數十萬的大軍。到那時,他既可北出漢中,夾擊中原;又可東下湖廣,與李自成呼應,大明的西南防線就徹底崩了。”
一旁的宋應星放下手中的圖紙,眉頭緊鎖:“據我所知,四川巡撫陳士奇是個硬骨頭,他在重慶組織軍民抵抗了三日,最終力竭戰死。可川中明軍久疏戰陣,裝備落後,大部分士兵連鳥銃都不會用,麵對張獻忠的流寇大軍,自然不堪一擊。更糟糕的是,蜀王朱至澍吝嗇成性,陳士奇曾向他借銀充作軍餉,他卻以‘蜀地貧瘠’為由拒絕,如今成都被圍,他才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可早已回天乏術。”
“蜀王……”王巢冷笑一聲,眼中閃過一絲嘲諷,“大明的藩王,大多是些隻知享樂、不顧百姓死活的蛀蟲。洛陽的福王朱常洵,富可敵國,卻眼睜睜看著李自成攻破洛陽,自己被煮成了‘福祿宴’;如今的蜀王,怕是也難逃同樣的命運。可百姓何辜?四川的千萬黎民,不能因為這些藩王的昏庸,就淪為張獻忠的刀下亡魂。”
他走到案幾前,拿起一支狼毫筆,在一張空白的紙上快速勾勒著長江水道的輪廓:“四川的地勢,易守難攻。東麵是三峽天險,西麵是青藏高原,北麵是秦嶺山脈,南麵是雲貴高原,隻有長江一條水路可通。張獻忠沿三峽入川,靠的就是水路運輸糧草和兵力。要想遏製他的勢頭,就得先切斷他的水路補給,同時為川中殘留的抵抗力量提供支援。”
“將軍,您想怎麼做?”李鐵急忙問道,眼中閃過一絲期待。
王巢放下筆,目光掃過眾人:“即刻傳我命令!”
“第一,令海軍第三艦隊抽調三艘‘威遠級’蒸汽戰船,從登州港出發,沿運河南下,經揚州、南京,進入長江流域,逆流而上,探查張獻忠在長江沿線的防務部署。重點摸清他在夔州、重慶、萬州等地的水師數量、火炮配置及糧草囤積地。切記,此次行動以偵察為主,不可與大西軍水師正麵衝突,若遇敵船,以騷擾、牽製為主,收集情報後即刻回撤,每三日傳一次密報。”
“第二,打開兗州、濟寧的官倉,調撥兩萬石糧食,挑選可靠的糧商,偽裝成前往四川販賣糧食的民間商隊,沿運河、長江運往川東的忠州、萬州一帶。這些糧食,一部分用於接濟當地的百姓,穩定民心;另一部分則暗中交給川中殘留的明軍將領,如駐守遵義的副將曾英注:此處為虛構,原曾英已戰死,此處設定其部將收攏殘兵退守遵義),讓他們有能力繼續抵抗張獻忠,為咱們後續南征爭取時間。”
“第三,從山東醫學院抽調二十名醫術精湛的大夫,跟隨糧商一同入川,在川東一帶設立臨時醫館,為受傷的軍民治病。張獻忠的軍隊缺乏醫官,士兵受傷後大多隻能自生自滅,咱們的醫館既能救治百姓,也能吸引一部分對張獻忠不滿的士兵投誠,瓦解他的軍心。”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第四,命錦衣衛山東分舵再挑選十名精銳間諜,混入糧商和醫館的隊伍中,潛入重慶、成都等地,探查張獻忠的兵力部署、糧草儲備及內部矛盾。重點關注他與麾下將領的關係——據說張獻忠生性多疑,經常誅殺部下,若能找到他的內部矛盾,或許能為咱們後續的軍事行動創造機會。”
一道道命令有條不紊地傳出,幕僚們迅速記錄、整理,然後交給信使快馬送出。李鐵看著王巢沉穩的側臉,心中的焦慮漸漸消散——每次遇到危機,這位“山東王”總能想出最周全的對策,哪怕是遠在三千裡之外的四川,他也能通過水路、糧道、間諜網,布下一盤看似鬆散卻暗藏殺機的棋局。
“將軍,”宋應星忽然開口,“蒸汽戰船沿長江而上,需要經過南京、武昌等地,這些地方如今還在明軍手中,是否要提前與當地的官員聯絡,讓他們提供補給和掩護?”
王巢搖了搖頭:“不必。南京的兵部尚書史可法是個忠臣,但他手下的兵力有限,還要防備李自成東下,自顧不暇;武昌的守將左良玉,擁兵二十萬,卻向來擁兵自重,對朝廷的命令陽奉陰違,咱們若是與他聯絡,說不定會打草驚蛇,讓張獻忠提前察覺咱們的意圖。蒸汽戰船的補給,從咱們在揚州的秘密糧倉調取,沿途儘量避開明軍的關卡,以‘民間商船’的名義通行。”
他頓了頓,又補充道:“另外,告訴第三艦隊的將領,沿途要注意收集長江的水文資料,測量水深、記錄暗礁的位置,繪製詳細的長江水路圖。四川的戰事,不會短期內結束,咱們遲早要率軍入川,這些資料,將來會派上大用場。”
宋應星點了點頭,轉身去安排繪製水路圖的事宜。李鐵則有些按捺不住:“將軍,咱們隻派三艘蒸汽戰船和兩萬石糧食,是不是太少了?末將願率五萬陸軍,從河南南下,經湖北入川,直接攻打張獻忠的後路!”
王巢擺了擺手,語氣嚴肅:“不可。如今李自成在襄陽虎視眈眈,隨時可能北上攻洛陽、開封,威脅北京。咱們的主力部隊必須留在山東、河南一帶,防備李自成的進攻。若是分兵入川,一旦李自成趁機北上,咱們首尾不能相顧,山東的根基就危險了。眼下隻能先做試探性的部署,等穩住了中原的局勢,再集中兵力南征,剿滅張獻忠。”
李鐵雖然有些不甘心,但也知道王巢說得有理,隻好抱拳應道:“末將明白了。”
命令傳下後,濟南城的行動比昨日更加迅速。海軍第三艦隊的將士們接到命令後,連夜在登州港為三艘蒸汽戰船補充煤炭和彈藥。這三艘“威遠級”蒸汽戰船,是山東軍工坊最新研製的戰船,長約五十米,寬約十米,配備八門艦載後膛炮,最高航速可達每小時十五裡,比傳統的帆船快了近一倍。將士們擦拭著炮管,檢查著蒸汽機的運轉情況,眼中充滿了信心——他們知道,這次入川之行,雖然危險重重,但卻是為了拯救四川的千萬百姓。
兗州的官倉內,糧商們正忙著將糧食裝入麻袋,上麵蓋著“山東雜糧”的印記,偽裝成普通的商品。這些糧商都是山東商會的成員,對王巢忠心耿耿,他們知道這些糧食的真正用途,卻沒有絲毫猶豫——在山東,王巢推行均田製,減免賦稅,讓他們過上了安穩的日子,如今國家有難,他們自然願意挺身而出。
山東醫學院的大夫們也在收拾行囊,他們帶上了最好的藥材和器械,準備前往川東救治傷員。其中一位老大夫,年近六旬,頭發已有些花白,卻精神矍鑠:“我年輕時在四川行醫,那裡的百姓淳樸善良,絕不能讓他們落入張獻忠的手中。就算是死,我也要把醫術帶到川東,救一個算一個!”
夜色漸深,濟南城的雪還在下,卻比往日多了幾分暖意。王巢站在巡撫衙門的閣樓之上,望著遠處登州港的方向,仿佛能看到三艘蒸汽戰船緩緩駛離港口,沿著渤海灣向南方進發。他知道,這三艘戰船和兩萬石糧食,隻是第一步,後續還有更艱巨的任務在等著他。
此時,在三千裡之外的重慶,張獻忠正站在重慶府衙的大堂上,看著麾下的將領們獻上的戰利品——金銀珠寶、綾羅綢緞,堆積如山。他穿著一件繳獲的明朝官服,腰間掛著一把鑲嵌著寶石的彎刀,臉上帶著猙獰的笑容:“成都城破之日,就是我張獻忠稱帝之時!到那時,我要把四川的藩王、官員全部殺了,把他們的家產分給兄弟們,讓你們都過上好日子!”
麾下的將領們齊聲歡呼,眼中閃爍著貪婪的光芒。隻有軍師汪兆麟皺著眉頭,輕聲提醒道:“大帥,咱們雖然拿下了重慶,但川東還有不少明軍殘部在抵抗,長江水路也需要派人防守,以防明軍從水路進攻。另外,山東的王巢勢力強大,據說他有一支蒸汽戰船艦隊,若是他派兵入川,咱們怕是難以抵擋。”
張獻忠冷哼一聲,眼中閃過一絲不屑:“王巢?不過是個守著山東一畝三分地的土包子!他要是敢來四川,我就把他的腦袋砍下來,當酒壺用!至於川東的明軍殘部,都是些烏合之眾,用不了多久,我就能把他們全部剿滅!”
他揮了揮手,下令道:“傳我命令,明日一早,全軍出發,攻打成都!拿下成都,我就封你們為侯為王!”
將領們再次歡呼,簇擁著張獻忠走出府衙。重慶城的街道上,火光衝天,大西軍士兵正在燒殺搶掠,百姓的哭聲和慘叫聲此起彼伏。汪兆麟站在府衙門口,望著遠處的長江,眼中閃過一絲憂慮——他總覺得,這場勝利來得太容易,而那個遠在山東的“山東王”,絕不會坐視張獻忠在四川為所欲為。
此時的王巢,也正望著長江的方向。他知道,張獻忠的殘暴統治,已經讓四川的百姓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而他派出的三艘蒸汽戰船和兩萬石糧食,就像是投入黑暗中的一束光,雖然微弱,卻能給川中百姓帶來希望。他握緊了拳頭,心中暗暗發誓:“張獻忠,你等著,用不了多久,我就會率軍入川,將你這惡魔繩之以法,還四川百姓一個太平!”
雪還在下,濟南城的燈火與重慶城的火光,在夜色中遙遙相對,仿佛預示著一場即將到來的較量。而這場較量,不僅關乎四川的命運,更關乎整個大明的未來。王巢知道,他必須做好萬全的準備,才能在這場亂世逐鹿中,為大明保留一絲複興的希望。
喜歡明末龍旗請大家收藏:()明末龍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