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推行均田,贏得民心_明末龍旗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明末龍旗 > 第416章 推行均田,贏得民心

第416章 推行均田,贏得民心(1 / 1)

崇禎十七年四月二十五日,北京皇宮武英殿內,王巢正與戶部侍郎馬世奇、工部尚書宋應星及幾位地方官員圍坐在一起,案上攤開著一幅北京周邊的土地輿圖。輿圖上用紅筆標注著大順軍將領與明朝宗室霸占的土地範圍,密密麻麻的標記從通州延伸至房山,幾乎占據了北京周邊近三成的耕地。王巢的手指在輿圖上緩緩劃過,目光凝重:“這些土地,原本是百姓的立身之本,卻被權貴豪強侵占,如今大順軍西逃、宗室失勢,正是將土地還給百姓的時候。”

馬世奇連忙附和:“監國大人所言極是。北京周邊曆經戰亂,百姓流離失所,許多人因無地可種,隻能靠乞討為生。若能將這些土地分配給無地農民,不僅能安撫民心,還能恢複農業生產,為後續的軍需糧草提供保障。”

“隻是,丈量土地、收回田產、重新分配,涉及諸多事務,需謹慎行事。”宋應星補充道,“尤其是大順軍將領的舊部與明朝宗室的旁支,可能會暗中阻撓,需派軍隊協助,確保均田政策順利推行。”

王巢點頭,當即拍板:“傳我命令,成立‘均田司’,由馬世奇兼任司長,負責統籌北京周邊的均田事務;從北伐軍中抽調兩萬士兵,組成‘均田護衛隊’,分駐通州、順義、房山等二十個州縣,協助丈量土地、收回田產,若遇阻撓,可依法處置;另外,從山東調運十萬石良種與五千套新式農具,由工部負責運輸,務必在五月初之前送達各州縣,發放給農民。”

命令下達後,均田司的官員與護衛隊士兵迅速行動起來。四月二十六日清晨,馬世奇率領第一批均田官員抵達通州,在州府衙門前張貼告示,宣布均田政策:“凡北京周邊無地農民,可憑戶籍證明前往所在州縣的均田司登記,每戶按人口分配土地,人均三畝;大順軍將領與明朝宗室霸占的土地,限三日內主動交還,逾期不交者,將由官府強製收回,並處以罰銀。”

告示張貼後,通州城內的百姓起初還半信半疑。在南街居住的老農張老漢,家中原有五畝耕地,三年前被明朝宗室朱常洵的管家強占,一家五口隻能靠幫人耕種為生,日子過得十分艱難。他看著告示上的內容,揉了揉眼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人均三畝地?還能免費領種子和農具?這不會是官府騙我們的吧?”

與張老漢有同樣疑慮的百姓不在少數。直到次日清晨,均田司的官員帶著護衛隊士兵,來到朱常洵管家的莊園,要求其交還霸占的兩百畝耕地。管家仗著自己是宗室舊部,不僅拒絕交還,還召集家丁手持棍棒,與護衛隊對峙:“這是王爺的田產,你們算什麼東西,也敢來收回?”

“此乃監國大人頒布的均田令,凡霸占百姓的土地,必須交還!”均田司官員厲聲喝道,“再敢阻撓,便以抗旨論處!”話音剛落,護衛隊士兵便舉起燧發槍,對準莊園內的家丁。管家見士兵們裝備精良,氣勢逼人,頓時沒了底氣,隻能不情願地在土地交還文書上簽字畫押。

消息傳開,通州百姓終於相信均田政策是真的。張老漢連忙帶著戶籍證明,前往均田司登記。官員核對信息後,告訴他:“老人家,您家五口人,可分得十五畝耕地,就在城東的張家莊附近,都是上好的水田。明日我們會派人帶您去丈量,確定地界。”

張老漢激動得熱淚盈眶,對著官員連連作揖:“多謝大人!多謝監國大人!我們一家終於有地可種了!”

類似的場景,在通州、順義、房山等州縣不斷上演。僅三日時間,便有近千名大順軍舊部與宗室旁支主動交還土地,共收回耕地五萬餘畝。對於少數拒不交還的豪強,均田司則采取強製手段——在順義縣,一名大順軍將領的舊部不僅不交還土地,還煽動村民對抗均田司,護衛隊士兵當即出兵,將其抓獲,並當眾宣讀其霸占土地、欺壓百姓的罪行,隨後按律處以杖刑。此舉震懾了其他豪強,再也無人敢阻撓均田政策的推行。

五月初一,土地丈量與分配工作正式啟動。均田司的官員們帶著丈量工具,與護衛隊士兵一起,深入各州縣的田間地頭,逐塊丈量土地。為確保公平,他們還邀請各村的長老與百姓代表作為見證,每丈量一塊土地,便在地界上插上木牌,標注土地所有者的姓名與麵積。

在房山縣的李家村,村民們圍在田埂上,看著官員們丈量土地。村民李二柱家中原有三畝耕地,被大順軍將領霸占後,他隻能靠打零工養家。如今,他不僅收回了自己的三畝地,還額外分得六畝,共計九畝耕地。當官員將寫有他名字的木牌插在田埂上時,李二柱激動得跪在地上,親吻著腳下的泥土:“這是我的地!終於又是我的地了!”

土地分配完成後,山東調運的良種與新式農具也陸續送達。在通州的農具發放點,百姓們排著長隊,領取屬於自己的種子與農具。工部的官員還特意安排工匠,現場演示新式農具的使用方法——曲轅犁比傳統犁更省力,一天能耕種兩畝地;龍骨水車無需人力踩踏,隻需借助水流便能灌溉農田;還有改良後的鐮刀,割麥效率比傳統鐮刀提高了一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曲轅犁真好,我老婆子都能拉得動!”一名老農試著拉動曲轅犁,臉上露出驚喜的笑容。工匠們耐心地講解著使用技巧,直到每一位百姓都能熟練操作新式農具。

均田政策的推行,不僅讓無地農民得到了土地,還解決了許多曆史遺留的土地糾紛。在順義縣的王家村,王姓與劉姓兩族因一塊十畝的耕地,爭鬥了十幾年,曆任縣官都無法解決。均田司的官員經過調查,發現這塊土地原本是王家村百姓的祖產,後來被劉家豪強霸占,於是依法將土地判給王家村,並為其辦理了土地證明。兩族百姓感激涕零,紛紛表示願意為監國大人效力。

隨著均田政策的深入推行,北京周邊的農業生產迅速恢複。五月中旬,正是播種的時節。在田間地頭,隨處可見百姓們忙碌的身影——有的用曲轅犁耕地,有的用龍骨水車灌溉,有的則在播種良種。張老漢帶著兒子兒媳,在自家的十五畝水田裡插秧,他一邊插一邊念叨:“有了這好地、好種子、好農具,今年定能有個好收成,再也不用餓肚子了!”

百姓們的生活逐漸好轉,對王巢的支持度也大幅提升。在北京城內的茶館酒肆裡,百姓們談論最多的便是監國大人的均田政策。一名曾在大順軍統治下飽受壓迫的百姓,端著酒杯說道:“大順軍隻會搶我們的糧食和錢財,監國大人卻把土地還給我們,還送種子和農具,這樣的好官,我們怎能不支持?”

“是啊!監國大人就是我們的救世之主!”周圍的百姓紛紛附和,有的還提議為監國大人立生祠,以感謝其推行均田政策的恩德。

消息傳到皇宮,王巢卻拒絕了百姓立生祠的提議。他對馬世奇說道:“推行均田,是為了讓百姓有地可種、有飯可吃,這是官府應儘之責,無需百姓感恩。若真要感謝,便讓他們好好耕種土地,多打糧食,為複興大明出一份力。”

馬世奇將王巢的話傳達給百姓後,百姓們更加感動。許多農民自發組織起來,成立“護田隊”,協助護衛隊士兵巡查田間地頭,防止豪強暗中破壞。在通州,一名豪強試圖夜裡偷偷拔掉土地界碑,被護田隊發現後,百姓們將其扭送至均田司,要求依法嚴懲。

五月下旬,均田政策推行已滿一個月。據均田司統計,北京周邊共收回被霸占的耕地十五萬畝,分配給無地農民三萬餘戶,惠及百姓十五萬餘人;發放良種十萬石、新式農具五千套,覆蓋耕地二十餘萬畝。隨著農業生產的恢複,北京城內的糧食價格也逐漸穩定,此前因戰亂導致的糧荒得到了有效緩解。

王巢得知統計結果後,心中十分欣慰。他親自前往通州的田間地頭,查看莊稼的長勢。在張老漢的田地裡,綠油油的秧苗長勢喜人,張老漢見王巢到來,連忙上前跪拜:“監國大人,您看這秧苗,長得多好!今年定能豐收!”

王巢扶起張老漢,蹲下身子,輕輕撫摸著秧苗,說道:“這都是百姓們辛勤勞作的結果。隻要大家齊心協力,好好耕種,日後的日子定會越來越好。”他還叮囑身邊的官員,要繼續關注農業生產,及時解決百姓在耕種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比如提供灌溉水源、防治病蟲害等。

在隨後的日子裡,均田司又陸續推出了一係列配套政策:設立“農貸司”,為缺乏耕牛、肥料的農民提供低息貸款;開辦“農學堂”,邀請經驗豐富的老農與農業專家,向百姓傳授耕種技巧;建立“糧食儲備倉”,在豐收時節收購多餘的糧食,在災年時發放給百姓,確保百姓的糧食安全。

這些政策的推行,進一步鞏固了均田政策的成果。到六月初,北京周邊的農田已全部播種完畢,綠油油的莊稼覆蓋了田野,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百姓們臉上的笑容多了,對未來的信心也更足了。許多原本因戰亂逃離家鄉的百姓,得知均田政策後,也紛紛返回北京,重新開墾土地,組建家庭。

在一次朝會上,馬世奇向王巢稟報:“監國大人,自推行均田政策以來,北京周邊的百姓歸附者已達五萬餘人,農業生產恢複良好,預計今年秋收時,糧食產量可恢複至戰前的八成。”

王巢點頭說道:“均田政策初見成效,但這隻是開始。待日後局勢穩定,還要將均田政策推廣至全國,讓天下百姓都有地可種、有飯可吃。隻有百姓安居樂業,大明才能真正複興。”

此時,一名官員上前稟報:“監國大人,山海關方向傳來消息,清軍與吳三桂的軍隊已在山海關集結,似乎有入關的跡象。”

王巢的目光瞬間變得堅定:“看來,一場大戰在所難免。傳令下去,讓吳甡與張勇加強山海關的防務,同時令李虎加快追擊李自成的進度,儘快回師增援。隻要我們守住山海關,剿滅大順軍,便能為均田政策的推行與大明的複興,贏得更多時間。”

“遵監國大人令!”眾臣齊聲應諾。

夕陽下,王巢站在武英殿的台階上,望著遠處的田野。微風拂過,田野裡的莊稼泛起層層綠浪,仿佛在訴說著百姓們對安穩生活的渴望。他知道,推行均田政策隻是穩定朝局的第一步,接下來還要麵對清軍的威脅與大順軍的殘餘勢力。但隻要贏得百姓的支持,上下一心,便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沒有打不贏的戰爭。複興大明的道路雖漫長,但他已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喜歡明末龍旗請大家收藏:()明末龍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星穹之裂痕 荒島誰為王 重生回到末世燼途 天啟闕歌:現代紀元的神隱戰爭 我滿級機甲,水靈靈穿越了? 我在賽博朋克世界當保安 全民領主:凡人三國傳 玩家降臨:這BOSS咋還不死! 從輪回空間開始的麵板 許長生探案III之海泊河碎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