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七年四月二十二日未時,山海關北城激戰正酣之際,一名斥候快馬加鞭衝破火線,直奔王忠所在的中軍帳。他渾身塵土,甲胄上沾著海風帶來的鹹濕氣息,手中高舉著一份染血的捷報,隔著百步便嘶聲喊道:“將軍!遼南捷報!鄭將軍攻克複州,斷了清軍退路!”
帳內,王忠正俯身查看北城地形圖,聞言猛地抬頭,眼中閃過一絲銳利的光芒。他快步走出帳外,接過捷報,指尖因急切而微微顫抖——自鄭和率海軍陸戰隊從登州起航,他便一直等待遼南的消息,如今這份捷報,無疑是攻克山海關的關鍵一擊。
展開捷報,鄭和的字跡力透紙背,清晰記錄著遼南戰事的全過程:四月二十日清晨,海軍陸戰隊在金州灣登陸,僅用兩個時辰便攻克金州城,生擒清軍守將阿濟格;二十一日午時,艦隊駛往複州海域,鄭和見複州西門臨山易守,東門靠海防禦薄弱,遂定下“聲東擊西”之計;二十一日夜,十艘戰船載著兩千士兵,在西門外海域燃放火把、擊鼓佯攻,吸引複州守將多鐸的主力;二十二日黎明,鄭和親率八千海軍陸戰隊,從東門悄無聲息登陸,趁清軍不備發起猛攻,一舉突破東門防線。
多鐸在西門接到東門告急的消息時,已是悔之晚矣。他倉促率軍回援,卻在複州城內遭遇海軍陸戰隊的伏擊——鄭和早已在街巷間設下埋伏,火槍隊依托民房交替射擊,手榴彈在清軍隊列中炸開,清軍士兵成片倒下,軍心瞬間崩潰。多鐸見大勢已去,隻得率領殘部突圍,向沈陽方向逃竄,複州城於二十二日巳時被徹底攻克。
“好!好一個鄭和!”王忠看完捷報,忍不住拍案叫好。複州是遼東半島的咽喉要地,攻克複州,便等於切斷了山海關清軍向沈陽撤退的退路,如今多爾袞與吳三桂已成甕中之鱉,再也無險可守、無援可盼。
他立即召來趙剛與李銳,將捷報遞給兩人。趙剛看完,興奮地揮了揮拳頭:“這下清軍徹底沒退路了!我們正好趁勢發起總攻,一舉拿下山海關!”李銳也點頭附和:“遼南捷報定能鼓舞全軍士氣,此時總攻,清軍必敗無疑!”
王忠走到帳外,望向北城方向——那裡仍能聽到槍炮聲與廝殺聲,煙塵在陽光下彌漫。他拔出腰間的長劍,劍尖直指北城,沉聲道:“傳令下去,全軍發起總攻!趙剛率所有坦克,從北大街正麵突破甕城,直搗清軍指揮部;李銳率步兵主力,配合坦克肅清殘兵,務必在日落前控製北城所有區域;火炮部隊加大火力,轟擊北城城牆,防止清軍負隅頑抗!另外,將遼南捷報抄寫百份,讓士兵們在陣前宣讀,鼓舞士氣!”
“得令!”趙剛與李銳齊聲應道,轉身快步離去。
很快,總攻的號角響徹山海關上空。早已整裝待發的坦克部隊,如鋼鐵洪流般向北城推進,兩萬餘輛坦克的火炮同時開火,密集的炮彈如雨點般砸向甕城與北城城牆。“轟隆!轟隆!”的巨響震耳欲聾,城牆在炮彈的轟擊下不斷坍塌,磚石飛濺,煙塵彌漫,清軍士兵的慘叫聲在炮火中此起彼伏。
陣前,親兵們手持捷報,高聲宣讀遼南戰事的勝利:“鄭將軍攻克複州!多鐸逃竄!清軍退路已斷!”中華軍士兵們聽到捷報,頓時士氣大振,歡呼聲與呐喊聲震天動地。他們揮舞著武器,跟隨坦克向北城發起衝鋒,步伐比往日更加堅定,眼神中滿是必勝的信念。
甕城內,吳三桂正捂著受傷的左臂,指揮殘兵抵抗。當聽到中華軍陣前宣讀的捷報時,他如遭雷擊,身體踉蹌著後退兩步,險些摔倒。“複州……複州丟了?”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複州是他與多爾袞最後的退路,如今退路被斷,他們再也沒有逃脫的可能。
身旁的副將臉色慘白,聲音帶著哭腔:“將軍……我們完了……複州丟了,沈陽的援軍也來不了,我們被困死在這裡了!”
吳三桂看著周圍軍心渙散的士兵,心中的絕望如潮水般湧來。他知道,中華軍發起總攻,又有遼南捷報鼓舞士氣,他們根本無法抵擋。可他仍不甘心——他戎馬一生,鎮守山海關數十年,最終卻要淪為階下囚,這讓他如何接受?
“不!我們還沒輸!”吳三桂猛地拔出彎刀,指向中華軍衝鋒的方向,“兄弟們!複州丟了,我們已無退路!今日便與中華軍拚了,就算死,也要死得有尊嚴!”
然而,此時的清軍士兵早已無心抵抗。他們聽到複州失守的消息,又看到中華軍如潮水般湧來,紛紛放下武器,跪地投降。有的士兵甚至調轉矛頭,想要生擒吳三桂,向中華軍邀功。
“將軍!投降吧!我們打不過了!”一名清軍士兵喊道,手中的長槍指向吳三桂。越來越多的士兵響應,長槍與彎刀紛紛對準吳三桂,甕城內的氣氛瞬間變得緊張。
吳三桂看著眼前的情景,知道自己已眾叛親離。他慘笑一聲,舉起彎刀,想要自刎,卻被身旁的親兵死死按住。“將軍!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啊!”親兵勸道。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就在此時,坦克部隊已衝破甕城缺口,駛入甕城內。坦克頂部的機槍立即開火,對準負隅頑抗的清軍士兵掃射。“噠噠噠”的槍聲響起,負隅頑抗的清軍士兵紛紛倒下,跪地投降的士兵則雙手抱頭,不敢動彈。
趙剛坐在指揮車內,通過觀察窗看到被親兵按住的吳三桂,立即下令:“生擒吳三桂!不得傷他性命!”
兩名坦克乘員跳下車,快步走向吳三桂,將他手中的彎刀奪下,用繩索將他捆綁起來。吳三桂掙紮著,卻無濟於事,隻能眼睜睜地看著中華軍士兵肅清甕城內的殘兵。
與此同時,李銳率領的步兵也已攻克北城城牆,開始肅清城內的清軍殘兵。步兵們分成小隊,逐街逐巷搜索,遇到抵抗的清軍士兵便果斷出擊,遇到投降的則予以善待。城內的百姓們聽到捷報,紛紛走出家門,拿著糧食與水,送給中華軍士兵,有的甚至主動為步兵帶路,指引清軍殘兵的藏身之處。
北城指揮部內,多爾袞正焦躁地踱步。他已得知複州失守的消息,也聽到了城外越來越近的槍炮聲與呐喊聲,知道山海關已守不住了。他看著桌上的遼東地圖,手指在沈陽的位置上停留良久——那裡是大清的都城,可如今他卻無法回去,隻能被困在山海關,等待敗亡的命運。
“攝政王!中華軍衝進來了!我們快逃吧!”一名親兵匆匆跑入指揮部,聲音帶著顫抖。
多爾袞猛地轉身,眼中閃過一絲絕望。他知道,逃跑已無可能,複州失守,退路被斷,他就算逃出山海關,也會被中華軍追殺。他長歎一聲,整理了一下身上的王袍,對親兵說道:“不必逃了……傳我命令,停止抵抗,全軍投降。”
親兵愣了一下,隨即反應過來,快步跑出指揮部,傳達投降命令。很快,清軍的投降旗幟在北城指揮部上空升起,城內的清軍士兵紛紛放下武器,跪地投降。
申時三刻,北城的槍炮聲漸漸平息。李銳率領步兵肅清了城內最後一股殘兵,來到王忠身前稟報:“將軍!北城已全部控製,清軍全軍投降,共俘虜清軍士兵一萬餘人,生擒吳三桂與多爾袞!”
王忠點了點頭,心中懸著的石頭終於落地。他走到北城城牆之上,望著城內秩序井然的中華軍士兵與跪地投降的清軍,又望向遼南方向,心中感慨萬千——攻克山海關,斷了清軍退路,接下來便是收複遼東,將清軍徹底趕出中原。
夕陽西下,金色的餘暉灑在山海關城內。中華軍士兵們舉著武器,歡呼雀躍,慶祝勝利。城內的百姓們也紛紛走上街頭,與士兵們一同慶祝,有的百姓甚至點燃了鞭炮,鞭炮聲與歡呼聲交織在一起,回蕩在山海關的上空。
王忠站在城牆上,取出鄭和送來的捷報,再次看了一遍。他知道,這場勝利來之不易,是無數將士用鮮血換來的。他轉身對身旁的將領們說道:“傳令下去,全軍休整三日,安撫城內百姓,善待投降的清軍士兵;三日之後,兵分兩路,一路由趙剛率領,從山海關北上,進攻錦州;另一路由我親自率領,與鄭和的海軍陸戰隊彙合,從遼南進攻沈陽!務必在一個月內,收複遼東全境!”
“得令!”將領們齊聲應道,聲音中充滿了堅定與信心。
夜幕降臨,山海關城內燈火通明。中華軍士兵們在街巷間巡邏,保護百姓的安全;投降的清軍士兵則被集中看管,得到了食物與水;城內的商鋪漸漸恢複營業,炊煙嫋嫋升起,一派祥和的景象。
王忠站在城牆上,望著滿天繁星,心中充滿了希望。他知道,收複遼東隻是第一步,未來還有更長的路要走,可他堅信,隻要全軍上下齊心協力,定能驅逐外敵,還中原大地一個太平盛世。
喜歡明末龍旗請大家收藏:()明末龍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