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師傅直到深夜才風塵仆仆地趕回車間,臉上帶著難以掩飾的興奮。他小心翼翼地從一個帆布包裡取出幾個用油紙包裹得嚴嚴實實的小零件。
“成了!”他聲音有些沙啞,卻透著光亮,“看我那師弟,開始還擺架子,說我異想天開。等我拿出蘇同誌畫的草圖,又說了咱們的想法,他琢磨了半天,直說這設計巧!二話不說就動用了他們廠裡最好的設備,連夜給趕出來了!瞧瞧這精度,這光潔度!”
眾人立刻圍了上去。在昏黃的燈光下,那幾個磷青銅加工的緩衝模塊和微型連接件閃爍著金屬特有的冷冽光澤,邊緣光滑,尺寸精準,果然不是他們現有條件能手工做出來的水準。
蘇寧拿起一個核心的彈性微調件,對著燈光仔細查看,眼中滿是讚歎:“太好了!張師傅,您立了大功!有了這些精密零件,我們的改造就成功了一半!”
陸信也長舒一口氣,用力拍了拍張師傅的肩膀:“辛苦了,張師傅!費用方麵……”
“嗐,提這個乾啥!”張師傅擺擺手,“我那師弟也沒多要,就當支持咱們搞創新了。他說了,要是咱們這東西真成了,以後他們廠說不定還能跟咱們合作呢!”
好消息讓大家精神一振,連夜的疲憊似乎都驅散了不少。
“零件齊了,咱們抓緊時間安裝調試!”蘇寧挽起袖子,眼神重新聚焦在那台被部分拆卸的樣機上。
然而,理論的完美落實到實踐,總會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難。在安裝新的彈性微調結構時,他們遇到了麻煩——如何確保多個刀片組的微調機構動作同步,並且彈性幅度一致?
“不行,”張師傅擰著眉頭,指著剛剛裝上去的一個刀組,“這個明顯比旁邊那個‘軟’,受力後回彈不一樣。這樣運行時,處理出來的藤條厚薄肯定會不均勻。”
趙老憨試著用手按壓了幾下,也發現了問題:“是啊,俺感覺這個勁道大點,那個小點。這可咋整?一個個調嗎?那得調到啥時候去?”
春苗看著圖紙上複雜的結構,也有些一籌莫展:“寧姐,是不是我們設計的這個彈性係數還是沒算準?或者加工有細微誤差?”
車間裡陷入了短暫的沉默。時間一分一秒過去,眼看就要天亮,問題卻卡在了這看似微小,實則關鍵的協調性上。
蘇寧閉上眼睛,深吸一口氣。她知道,常規的試錯方法太耗時了。是時候動用那個精度提升了的【未來藍圖】模擬器了。
“大家彆急,”她睜開眼,語氣平靜卻帶著一種讓人安心的力量,“我們再重新核算一下。陸信,幫我拿一下測量尺。張師傅,您經驗豐富,感覺一下這幾個模塊安裝後的預緊力差異……”
她一邊說著,一邊將手看似無意地放在樣機的機架上,集中精神。
【啟動【未來藍圖】模擬器,目標:當前改造中的刮青刀組彈性微調結構,模擬運行狀態,重點分析多機構同步性與彈性一致性。】
瞬間,她腦海中仿佛出現了一個透明的、動態運轉的機器三維模型。模型清晰地顯示出各個緩衝模塊在模擬受力下的形變情況,以及相互之間的細微差異。問題根源一目了然——並非設計本身有大問題,而是由於零件安裝的細微角度偏差和基礎機架本身存在的微小形變,導致了各模塊的初始預緊狀態和受力環境不完全一致。
同時,模擬器還給出了幾個優化方案提示,包括微調安裝墊片的厚度、在特定位置增加輔助定位銷,以及調整複合彈簧片的初始預壓行程。
信息流在腦海中閃過,現實中隻過去了幾秒鐘。蘇寧收回手,眼中閃過一絲明悟。
“我大概知道問題出在哪兒了。”她拿起工具,指向其中一個安裝座,“不是零件本身的問題,是安裝基準和基礎機架的累積誤差導致的。我們需要稍微調整一下這裡的墊片,給這個模塊增加0.1毫米的預壓補償。另外,在這裡和這裡,”她又指向另外兩個點,“加裝兩個臨時的定位輔助塊,確保安裝角度絕對一致。”
張師傅將信將疑:“蘇同誌,這……能行嗎?光是感覺,很難判斷這麼細微的差彆啊。”
“試試看。”蘇寧語氣篤定,“根據受力分析和誤差傳遞原理,這是最可能的原因。我們先按這個方案調整。”
陸信看著蘇寧那異常自信的眼神,心中微動,毫不猶豫地支持:“聽蘇寧的,動手調整!”
眾人再次忙碌起來。按照蘇寧指出的點位和方法,他們小心翼翼地增減墊片,安裝臨時定位塊。每一個調整都看似微小,卻精準地指向了問題的核心。
當最後一個調整完成,張師傅再次用手均勻地按壓幾個刀組時,他臉上露出了難以置信的表情:“嘿!神了!感覺勁道一樣了!回彈也同步了!”
趙老憨也試了試,咧開大嘴笑道:“哎呀媽呀,蘇妹子,你這眼睛比尺子還準啊!”
春苗崇拜地看著蘇寧:“寧姐,你太厲害了!怎麼想到的?”
蘇寧微微一笑,掩飾住使用係統後的輕微眩暈感:“隻是結合了理論和大家的反饋,做了個推測。到底行不行,還得真機試運行才知道。”
她看向窗外,天色已經蒙蒙亮。
“天快亮了,我們抓緊最後的時間,把外圍部件組裝好。上午,我們必須進行第一次試運行!”
晨光熹微中,車間裡的燈火依然通明。經過一夜的奮戰,那台原本癱瘓的國產樣機,已經被賦予了新的“心臟”和“神經”,靜靜地矗立在那裡,等待著實踐的檢驗。從“演員”到“實力派”的蛻變,隻差這最後、也是最關鍵的一步。所有人的心都懸著,期待而又緊張。
喜歡我在八零搞事業請大家收藏:()我在八零搞事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