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邏輯電飯煲的初步成功,像在平靜的湖麵投下一顆石子,漣漪一圈圈蕩開。小家電事業部一下子從試水的邊緣部門,變成了集團內部頗受矚目的新星。張師傅走起路來都帶風,嗓門比以前更洪亮,天天泡在車間裡,跟模具、注塑機、裝配線較勁,誓要把量產的質量穩穩定死在演示樣機的水平上。
但這“穩定”,談何容易。
這天上午,蘇寧剛開完一個關於“行者”便攜機海外市場拓展可能性的務虛會,回到辦公室,水還沒喝一口,張師傅就黑著臉找來了,手裡拿著兩個電飯煲的內膽。
“蘇工,你看看!”他把兩個內膽哐當放在辦公桌上,指著內壁的塗層,“這批試產的三百個內膽,抽檢了五十個,有八個,這裡,你看,細微的橘皮紋,還有兩個,邊緣這兒有針尖大的氣泡!”
蘇寧拿起內膽,對著光仔細看。那橘皮紋極其細微,不仔細看根本發現不了,氣泡更是小得可以忽略不計。按一般工業標準,這甚至算不上瑕疵。
“影響使用嗎?”她問。
“那倒不影響,做飯肯定沒問題,塗層也沒掉。”張師傅語氣煩躁,“可咱們自己定的標準,外觀a級品,不允許有任何可視瑕疵!這要放出去,不是打咱自己的臉嗎?”
“原因找到了嗎?”
“模具精度有點飄,加上新來的操作工對噴塗參數掌握不熟,手抖一下,厚度就不勻了。”張師傅歎了口氣,“俺已經叫停這條線了,正在調整。就是……耽誤進度。陸總那邊還等著貨鋪市場呢。”
正說著,陸信也推門進來了,看到桌上的內膽和張師傅的臉色,就明白了七八分。“又卡殼了?”
“小問題,正在解決。”蘇寧放下內膽,“質量關必須把住,尤其是第一款產品,口碑砸了,後麵再想立起來就難了。”
陸信拿起一個有橘皮紋的內膽看了看,用手指摩挲著那幾乎感覺不到的凹凸:“是不太完美。但市場不等人啊,‘廚房革命’體驗活動的預熱都發出去了,第一批用戶名額都快報滿了。”他看向張師傅,“老張,最快多久能搞定?”
張師傅眉頭擰成了疙瘩:“最快……也得三天。模具要微調,工人得重新培訓。這三百個內膽,全得回爐。”
“三天……”陸信盤算了一下,“行,就三天!我跟市場部說,活動稍微推遲幾天。但老張,三天後,我必須見到合格的a級品!”
“放心吧信子!俺拿這把老骨頭擔保!”張師傅一拍胸脯,轉身風風火火地走了。
辦公室裡剩下陸信和蘇寧。陸信揉了揉眉心:“這做消費品,是真磨人。以前搞‘星火’,參數達標、運行穩定就行。現在倒好,連內膽上針尖大的氣泡都得計較。”
“因為這東西是要天天看、天天摸、天天用的。”蘇寧走到窗邊,看著樓下,“它不再是個放在辦公室角落的工具,它得經得起用戶放在廚房灶台上,日複一日的端詳。一點瑕疵,在用戶眼裡就可能被放大成十分的不快。這口碑,就是靠這一點點的‘計較’攢起來的。”
陸信點點頭,也走到窗邊,和她並肩站著:“道理我懂。就是這心裡,跟著火似的。”他頓了頓,換了個話題,“春苗那邊,戰略發展部弄了個新提議,你看看。”
他遞過來幾頁紙。是關於利用集團在電機控製和精密注塑上的積累,開發一款“恒溫電吹風”的初步構想。報告裡分析了市場,列舉了技術難點主要是高速微型電機、精準溫控和風道設計),還附了幾張粗糙的概念草圖。
蘇寧快速瀏覽著。腦海中,係統界麵似乎微微波動了一下,沒有提示音,但她能感覺到,關於微型電機技術路徑和風道設計優化的一些關鍵信息,正清晰地浮現出來,與她手中的報告相互印證。
“可以做。”她放下報告,“電吹風市場更大,而且技術門檻比電飯煲的模糊邏輯低一些,更容易快速打開局麵。可以讓小家電事業部立項,作為下一個產品。”
“我就知道你會同意。”陸信笑了,“已經讓春苗去組織人手了。不過……”他收起笑容,“研發力量就這麼些,又要保‘行者’的迭代,又要攻電飯煲的量產,現在再加個電吹風,李博士和陳越那邊,怕是要叫苦了。”
“資源總是有限的。”蘇寧語氣平靜,“所以要靠戰略發展部來協調,做好優先級排序。電飯煲是立足之戰,必須確保成功。‘行者’的迭代不能停,那是我們的品牌和技術標杆。電吹風可以作為快速跟進、鍛煉隊伍的項目。告訴李博士和陳越,需要增補人手,就打報告,我們去招,去挖。”
正事談完,氣氛輕鬆了些。陸信看了看表:“喲,都快一點了,食堂估計沒剩啥好菜了。阿寧,公司門口新開了家拉麵館,聽說味道不錯,咱們去嘗嘗吧。”
兩人也沒叫司機,步行出了集團大門。初夏的正午,陽光有些晃眼,路邊的香樟樹投下濃密的陰影。拉麵館不大,收拾得挺乾淨,這個點人已經不多。他們找了個靠窗的位置坐下,點了兩碗招牌牛肉拉麵。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麵很快端上來,熱氣騰騰,湯色清亮,上麵鋪著幾片厚厚的牛肉和翠綠的香菜。陸信餓壞了,呼嚕呼嚕吃得很大聲。蘇寧吃得慢些,用勺子小口喝著湯。
“有時候想想,”陸信咽下一大口麵,擦了擦嘴,“咱倆能坐在這兒安生吃碗麵,底下得有多少人撐著。張師傅在車間跟模具較勁,李博士在實驗室盯數據,春苗帶著人琢磨市場,還有那麼多工人、銷售、行政……少了哪個環節,這碗麵都吃不安生。”
蘇寧用筷子輕輕攪動著碗裡的麵條:“所以咱們得更小心,每一步都得踩實了。不能讓底下人流的汗,白費了。”
【叮!宿主對企業運營的複雜性與團隊協作價值產生深刻認知,管理理念獲得升華。獎勵積分:100點!】
【當前積分:1980點!】
係統的提示音這次來得輕柔,積分的增長也顯得水到渠成。蘇寧微微怔了一下,隨即釋然。這積分,似乎越來越與她對企業的理解、對管理的思考深度綁定。
吃完麵,兩人慢慢走回集團。下午,蘇寧要去參加小家電事業部關於電吹風項目的啟動會。路過開放辦公區時,她看到周明正和幾個材料組的同事,圍著一台新到的檢測設備,興奮地討論著回收塑料的改性數據。年輕人臉上那種專注和探索的光芒,讓她感到欣慰。
啟動會上,氣氛熱烈。新成立的“電吹風”項目組,成員大多是從“行者”和電飯煲項目組抽調過來的年輕人,充滿乾勁。負責工業設計的女孩,已經畫了好幾版造型前衛的草圖;負責電機控製的工程師,則拿著市麵上幾款主流電吹風拆解圖,分析優缺點。
張師傅也列席了會議,雖然電吹風不歸他直接管,但他還是忍不住插話:“這風嘴的設計很關鍵!出風要勻,不能燙頭皮!俺覺得可以借鑒一下咱注塑時的流體分析……”
會議在略顯混亂卻充滿活力的討論中進行著。蘇寧坐在角落裡,聽著年輕人們碰撞出的火花,看著張師傅毫無保留地分享經驗,心中那根關於“質量”和“人”的弦,稍稍放鬆了些。
企業的生命力,不就蘊藏在這日複一日的瑣碎、爭吵、摸索與突破之中嗎?它由車間裡機器運轉的轟鳴、實驗室裡數據曲線的起伏、會議室裡思維碰撞的激蕩、乃至食堂裡一碗熱湯麵的溫度共同構成。
下班時,天色已晚。蘇寧最後一個離開辦公室。走廊裡靜悄悄的,隻有保潔阿姨拖著吸塵器發出的嗡嗡聲。她走到窗邊,看著樓下。廠區大部分燈光已經熄滅,隻有研發中心的幾層樓還亮著,像黑夜中堅守的燈塔。
遠處,城市的霓虹勾勒出天際線。
係統界麵裡,1980點積分泛著柔和的光。她不再急於思考如何使用它們。她感覺到,當企業的日常運轉本身成為一種強大的、自我更新的力量時,這積分,更像是一麵鏡子,映照出這片土壤的肥沃程度。
她關掉燈,鎖好門,腳步聲在空曠的走廊裡回響。明天,還有新的問題,新的挑戰,新的日常。而這,正是企業生命最真實、也最堅韌的質地。
喜歡我在八零搞事業請大家收藏:()我在八零搞事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