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花技術學院”的過渡校區在一片忙碌中初具雛形,張師傅帶著幾個老夥計,親自在簡易的實訓車間裡安裝調試設備,叮叮當當的敲打聲裡滿是盼頭。陸信的社會活動愈發頻繁,但他總能準時回家,陪著蘇寧散步,對著她日漸隆起的小腹念些不著調的打油詩,或是分享些行業見聞。日子仿佛進入了一種充實而平穩的節奏。icroed的微光,並未因日常的溫暖而黯淡,反而在陳越團隊持續傳來的零星進展中,愈發明亮。他們與國內某頂尖光電實驗室建立了初步聯係,對方對“槐花”這個民營企業表現出前瞻性眼光表示驚訝,也坦誠相告,目前研究確實卡在幾個關鍵工藝上,尤其是微米級芯片的巨量轉移良率和全彩化驅動,堪稱天塹。
這份報告擺在蘇寧桌上,旁邊是係統界麵裡那4480點積分。那【光電技術庫】初級)的解鎖選項,像一道散發著誘人光芒卻又深不見底的門戶。
夜深人靜,陸信已經睡下,呼吸平穩。蘇寧獨自坐在書房,台燈的光暈勾勒出她沉思的側影。她的手無意識地放在小腹上,能感受到裡麵輕微的、奇跡般的胎動。一個生命在孕育,一個關乎企業未來命脈的技術在呼喚。
是繼續等待,用緩慢的積累去碰運氣?還是賭上現在大半的“家底”,去搏一個可能改變格局的未來?
她想起吳老那句“眼光放長遠,耐心也很重要”,也想起陸信在北京回來後,眼中那份被更高層麵認可的使命感。她更清楚,在消費電子領域,一旦技術路線被鎖定,後來者將極難超越。如果“槐花”滿足於現狀,或許能安穩十年,但十年後呢?當更先進的顯示技術普及,“星火”賴以生存的根基何在?
風險巨大,但退縮的代價,或許更高。
第二天,在高管會議上,蘇寧平靜地拋出了決定。icroed項目的實質性研發。”她的聲音不大,卻讓會議室瞬間安靜下來,“初期投入,集團額外撥款三千萬,主要用於與高校實驗室的深度合作、引進必要的分析設備和招募專項人才。”
陸信微微蹙眉,這個投入幅度比他預想的要大,但還在可控範圍。“三千萬……前期探索應該夠了。隻是這後續……”
“後續的投入,我會負責解決。”蘇寧打斷他,目光掃過眾人,最終落在陸信臉上,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決斷,“這不是一個可以慢慢來的項目。我們必須搶時間,必須在下一代顯示技術定型前,擁有自己的聲音。”
她沒有解釋“負責解決”的具體方式,但陸信從她眼中看到了熟悉的、那種一旦認定便義無反顧的光芒。他沉默片刻,重重點頭:“好!技術上,我聽你和陳老師的!資金和資源,我來協調保障!”
戰略定下,執行雷厲風行。資金迅速到位,陳越帶領的“前沿技術探索小組”升級為“新型顯示技術研發中心”,開始與高校實驗室進行更緊密的對接,第一批專項招聘啟動。
當晚,蘇寧獨自在辦公室,關上門。窗外城市燈火璀璨,映照著她沉靜的麵容。她深吸一口氣,意識沉入係統。
“係統,確認解鎖【光電技術庫】初級)。”
【指令確認。消耗積分2000點,當前剩餘積分2480點。正在解鎖……解鎖成功!【光電技術庫】初級)已激活!】
龐大的、結構化的信息洪流湧入腦海,不再是模糊的方向,而是具體的技術路徑、關鍵工藝參數範圍、材料特性要求、乃至可能遇到的典型問題與解決思路框架……雖然隻是“初級”,卻仿佛為她推開了一扇門,門後是一條雖然布滿荊棘、但路徑清晰的登山小道。
幾乎在積分扣除、技術庫解鎖的同一瞬間,係統界麵猛地閃爍了一下,原本顯示積分的區域驟然清零,變成了一個緩慢旋轉的、散發著淡金色光芒的徽標圖案,下麵浮現出一行新的文字:
【叮!檢測到宿主為突破核心關鍵技術,果斷投入全部戰略積分儲備,觸發隱藏任務——“科技自立”。】
【任務描述: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在至少一個前沿技術領域實現從零到一的自主突破。】
【任務獎勵:開啟“國家級產業技術合作通道”初級)。】
【提示:該通道可提供與國內頂尖科研院所、重點實驗室的優先對接、聯合攻關申請及部分政策資源傾斜。】
積分清零了!
蘇寧的心猛地一緊,那畢竟是積累了許久、應對了無數次危機的底牌。但看著那“科技自立”的任務和“國家級合作通道”的獎勵說明,一股更強大的、混雜著激動與責任感的暖流湧遍全身。她明白,這不再是企業個體的戰鬥,而是彙入了一條更宏偉的河流。icroed研發艱難啟航的同時,另一條戰線也傳來了新的機遇。利通公司的林經理帶著一份市場分析報告興衝衝地找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陸總,蘇總!好消息!東南亞市場,尤其是新加坡、馬來西亞這幾個地方,對咱們‘槐花生活’的電飯煲興趣非常大!那邊華人多,飲食習慣接近,而且對品質和品牌開始有要求了!下個月新加坡有個亞洲家庭電器展,是個絕佳的機會!”
出海!這是“槐花”從未踏足的領域。陸信有些猶豫,國內市場尚且需要精耕細作,貿然出去,風險未知。
蘇寧卻看到了機會。“可以去。”她支持林經理的提議,“但不能照搬國內產品。東南亞氣候濕熱,稻米品種和口感偏好也與我們不同。我們的電飯煲,需要針對性地優化。”
她立刻找來小家電研發團隊和周明。“重點研究東南亞常見的香米品種,調整我們的模糊邏輯算法和加熱曲線,開發專門的‘香米模式’。另外,針對濕熱環境,內部防潮設計和外殼材料的耐候性要進一步加強。”
陸信見蘇寧態度堅決,也下了決心:“好!林經理,展會我們參加!我親自帶隊!蘇工,”他轉向蘇寧,眼神關切,“你就在家坐鎮,這邊離不開你,而且你現在的身子……”
“我知道。”蘇寧點點頭,“你放心去,家裡有我。”
接下來的日子,集團兵分兩路。一路由陸信率領,包括市場、銷售和技術支持人員,緊鑼密鼓地準備新加坡參展事宜,調試針對東南亞市場的樣機,設計全新的宣傳材料。另一路,則由蘇寧坐鎮,統籌icroed研發中心的組建和國內業務的日常運營,同時還要應對孕期帶來的各種不適,但她從未在人前顯露分毫。
陸信出發前夜,細心地幫蘇寧把孕婦枕調整好位置,忍不住又嘮叨:“我不在,你千萬按時吃飯,彆熬夜,有事就讓春苗去跑……”
蘇寧看著他眼底的擔憂,握住他的手,微笑道:“放心吧,我能照顧好自己和孩子。你出去開拓市場,也是為我們這個家,為了‘槐花’的未來。注意安全,我等你們好消息。”
飛機衝上雲霄,載著陸信和“槐花”出海的第一縷希望,奔向陌生的南洋。
而在“槐花”的研發中心裡,新的戰鬥才剛剛開始。陳越拿著蘇寧通過【光電技術庫】提供的、關於巨量轉移技術某個關鍵環節的優化思路,如獲至寶,帶著團隊一頭紮進了實驗室。那被清零的積分,仿佛化作了無形的燃料,推動著這艘探索未來之光的孤舟,向著深邃而未知的技術海洋,毅然前行。
喜歡我在八零搞事業請大家收藏:()我在八零搞事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