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素雅的信封,靜靜地躺在阿爾貝·杜邦總領事桃花心木書桌的顯眼處。它散發著淡淡的、若有似無的紫羅蘭香氣,與室內雪茄和舊書的厚重氣息形成一種微妙而刻意的對比。信封上用優雅的斜體法文寫著收件人姓名,落款是一個簡單的名字:“黛”dai)。這封信的到來,像一顆石子投入深潭,在這位深陷地緣政治泥沼的外交官心中,漾起了一圈複雜而警惕的漣漪。
杜邦拿起信封,指尖能感受到高級紙張細膩的紋理。他認得這種紙張和這獨特的香氣——屬於上海灘社交界一位神秘而知名的女性,黛麗斯·陳deisechen),通常人們隻稱她為“黛小姐”。她是一位中法混血的遺孀,以其美貌、智慧和在法租界中心那座被譽為“小白宮”的奢華宅邸內舉辦的高規格沙龍而聞名。她的下午茶邀請函,是滬上中外名流競相追逐的身份象征,但在此刻的杜邦看來,這更可能是一張精心裝飾的、通往未知外交迷宮的入場券。
在歐洲,尤其是巴黎和維也納,沙龍自17世紀以來便是知識精英、政治人物、藝術家交換思想、締結聯盟、醞釀風潮的重要半公開場所。上海租界,作為東西方碰撞的交彙點,也繼承了這一傳統。黛小姐的沙龍,因其主人非凡的社交手腕和中立背景,更是成為了一個獨特的微縮政治生態圈:維希政府支持者、自由法國同情者、日本方麵的重要人物、中國各界名流、乃至背景曖昧的國際商人,都可能在此相遇。高腳杯碰撞的清脆聲、咖啡勺攪拌的細微響動、以及溫文爾雅的談笑風生之下,流動的是真實的情報、試探性的提議和關乎利益的默契。這裡,言語是武器,也是貨幣。
黛小姐年約三十五六,繼承了其法國母親的美貌與中國父親的沉穩。她通常身著裁剪極佳的絲綢旗袍或巴黎最新款式的裙裝,舉止間融合了東方的含蓄與西方的灑脫。她的笑容具有精確的刻度,既能展現恰到好處的熱情,又能瞬間轉換為一種令人無法冒犯的疏離。她深諳傾聽的藝術,總能引導話題走向她預設的方向,卻從不留下任何強求的痕跡。人們談論她的財富來源據說繼承自一位年邁的英國銀行家丈夫),但更多人敬畏的是她龐大而錯綜複雜的人脈網絡,以及那種在刀鋒般危險的局勢中依然能保持平衡的、近乎傳奇的能力。她是一道迷人的風景,更是一位深藏不露的局勢分析師和社交建築師。
杜邦的第一反應是深深的疲憊與抗拒。他手頭已堆滿了山本彌太郎的威脅、維希政府的指令、租界管理的焦頭爛額,實在無心應付一場需要全程繃緊神經的社交表演。他幾乎能想象那沙龍裡無處不在的窺探眼神和包裹在糖衣下的尖銳問題。然而,一股尖銳的好奇心與職業性的警覺立刻壓倒了這份抗拒。黛小姐在此敏感時機發出邀請,絕非僅為閒談。她是否嗅到了什麼風聲?她是否代表了某一方的意願前來試探?亦或是,她本人想在這場危險的遊戲中下一著閒棋?拒絕可能意味著錯過關鍵信息,甚至無意中得罪一個能量巨大的中間人。他感到自己正被一張柔軟而堅韌的社交之網輕輕裹挾。
他按下呼叫鈴,對進來的秘書吩咐道:“回複黛小姐,感謝她的盛情邀請,我將於周四下午四時準時赴約。”秘書點頭記錄,正準備離開,杜邦又補充了一句,狀似隨意:“另外,讓勒克萊爾總監……哦,不必了,沒什麼。”他揮揮手讓秘書退下。那個瞬間,他考慮過讓警務總監提供一些關於黛小姐近期賓客的簡報,但旋即打消了這個念頭。他意識到,對黛小姐這樣的人,任何形式的官方調查若被察覺,都將是極大的冒犯和不必要的打草驚蛇。他必須獨自前往,依靠自己的觀察和判斷力。
·日本總領事館:山本彌太郎或許樂見其成,甚至可能暗中推動。沙龍是觀察杜邦在非正式場合態度的絕佳機會,或許還能通過黛小姐施加某種間接影響。
·維希政府支持者:他們會密切關注杜邦是否與“不受歡迎”的人物如自由法國同情者)過從甚密,並試圖通過沙龍女主人傳遞來自本土的“提醒”。
·自由法國秘密支持者:或許期待黛小姐能成為一個傳聲筒,向總領事表達僑民中另一股力量的訴求與期待。
·中共地下情報人員:可能設法滲透服務人員,試圖捕捉任何關於日法交涉動向的碎片信息。
·黛小姐本人:她維持沙龍超然地位的核心在於提供平台而非選邊站隊。此次邀請,可能是受人所托,也可能是她主動布局,旨在平衡過於傾斜的力量,或從即將發生的變動中為自己攫取新的籌碼與影響力。
那抹紫羅蘭香水,象征著誘惑與秘密。下午茶桌上精致的瓷器和茶點,代表著文明與禮儀的表象,而底下交換的信息才是真正的“營養”。每一位賓客臉上佩戴的社交微笑麵具,是其政治立場和個人野心的最好偽裝。沙龍本身,就是整個上海租界的微縮寓言——在極致的優雅與奢華之下,進行著赤裸裸的權力博弈。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杜邦感覺自己仿佛化身為荷馬史詩中的奧德修斯,正駛向塞壬女妖的島嶼。黛小姐的沙龍就如同那歌聲,充滿誘惑,許諾著信息與關係的蜜糖,卻也隱藏著使航船他的事業與原則)觸礁沉沒的危險。他必須像奧德修斯一樣,既傾聽歌聲,又把自己綁在桅杆上保持極度清醒與克製),才能安全通過這片迷人而致命的水域。
杜邦的決策基於冷靜的風險收益評估:
1.信息不對稱:黛小姐可能擁有他所不知的關鍵情報。
2.溝通渠道:這或許是一條繞過正式外交僵局、向特定方傳遞信息的非正式途徑。
3.態勢感知:親身感受沙龍氛圍,是了解各派係情緒和力量對比的直觀方式。
4.維持關係:與黛小姐這樣的核心節點保持良好關係,本身具有戰略價值。
權衡之後,潛在收益大於已知風險,儘管風險巨大且不可預測。
杜邦下意識地將信封拿起,靠近鼻尖,再次輕嗅那紫羅蘭香氣。旋即,他自嘲地笑了笑自己的多疑。然而,在一種莫名衝動的驅使下,他走到壁爐邊,將空信封小心翼翼地靠近跳躍的火苗烘烤一個古老的情報手法)。幾秒鐘後,在信封內側原本空白處,一行極淡的、需要極仔細才能辨認的鉛筆字跡緩緩顯現:“小心糖裡的鹽。”efiezvousdusedansesucre.)
一句看似莫名其妙的警告。是黛小姐的提醒?還是他人借她渠道傳遞的信息?這瞬間將下午茶的威脅等級和神秘感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此刻,書桌上的電話鈴響起。是巡捕房勒克萊爾打來的,語氣凝重,簡要彙報了對古董店“韞古齋”的間接監控發現日本特高課人員活動頻繁。幾乎是同時,秘書又送進來一份電文,來自維希政府外交部,措辭嚴厲地質詢其應對日方要求的進展。
三方壓力同時擠壓而來:沙龍的謎語、古董店的危機、巴黎的斥責。杜邦感到太陽穴突突地跳動著。周四的下午茶,不再僅僅是一場社交活動,它已交織進所有緊迫線程之中,變成了一個必須全力以赴應對的關鍵節點。
杜邦推開窗戶,試圖驅散腦中嗡嗡作響的疲憊感。晚風送來了上海秋夜涼意,也送來了遠處依稀可聞的爵士樂旋律和日本軍車駛過外灘的沉悶轟鳴。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聲音扭曲交織,構成一首極不協調的、屬於這座淪陷之都的夜曲。他手中那張散發著幽香的邀請函,此刻感覺重若千鈞。
他最終沒有打電話給勒克萊爾追問古董店細節,也沒有立刻起草回複維希政府的電文。他需要保存精力,清空思緒,為即將到來的下午茶做好準備。他走到衣櫥前,取出那套最正式的三件套西裝,吩咐仆人仔細熨燙。又打開保險箱,取出一支小巧的、足以放在馬甲口袋裡的鍍金鋼筆——筆杆內藏有一枚極細的探針,可用於檢測某些已知毒物。
這不是多疑,這是在上海生存的必要審慎。他將以最完美的外交官儀表,步入黛小姐那香氣馥鬱、笑語盈盈,卻可能步步驚心的客廳戰場。他知道,在那裡,每一句寒暄都需要解碼,每一個微笑都需要權衡。風暴往往孕育於最精致的茶杯之中。
喜歡滬上奕請大家收藏:()滬上奕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