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還未亮,朝歌的城門剛泛起一絲魚肚白,內城的街巷裡靜得隻剩更夫收梆子的聲響。
微子啟背著劍匣,身著一身洗得發白的粗布短褐,將王府的門匾輕輕擦拭乾淨,又回頭望了一眼這座住了二十餘年的府邸——
院中的練劍石還在,廊下的燈籠尚未點亮,可他知道,今日一彆,不知何時才能再回來。
“大人,都準備好了。”
貼身侍從背著簡單的行囊,站在門口,聲音壓得極低,“城門的守軍已被小人提前打點好,不會攔您。”
微子啟點頭,將一枚刻著“商”字的青銅令牌塞進懷裡——
那是帝辛昨日暗中派人送來的,憑此令牌,可在大商各州通行無阻,也能聯係帝辛安插在各地的暗線。
他最後看了一眼府邸,轉身便走,腳步輕得像怕驚動了沉睡的朝歌百姓。
街巷兩旁的民宅還閉著門,偶爾傳來幾聲犬吠,很快又歸於寂靜。
微子啟沿著青石小徑,一路往南城城門走去,路過王宮時,他特意繞到宮牆外,遠遠望著那座巍峨的宮殿——
此刻的王宮,隻有晨霧繚繞,卻他知道,帝辛早已起身,或許正在前殿看著九州鼎的模型,盤算著接下來的棋局。
“王兄,臣此去,必不負您所托。”微子啟在心裡默念,抬手按了按懷裡的令牌,轉身加快了腳步。
南城城門下,守軍見微子啟走來,連忙上前躬身行禮,卻被他擺手製止:
“莫聲張,放我出城便可。”
守軍不敢多言,連忙推開城門,看著微子啟的身影消失在晨霧中,才重新將城門關上,仿佛從未有人出過城。
晨霧漸漸散去,朝陽爬上山頭,灑在朝歌的城牆上,映得“朝歌”二字熠熠生輝。微子啟站在城外的土坡上,回頭望了一眼這座承載著大商氣運的都城,深深鞠了一躬,隨後轉身,朝著東方而去——
他打算先去東魯,那裡靠近闡教的勢力範圍,也有幾位諸侯蠢蠢欲動,正好先探查一番。
而此時的王宮前殿,帝辛正站在窗前,望著東方的方向,手中攥著一枚與微子啟相同的青銅令牌。
內侍剛從南城城門傳來消息,說微子啟已順利出城,帝辛的指尖才稍稍放鬆,卻依舊沒露出半分笑意。
“孤這個弟弟,總算長大了。”
帝辛低聲自語,將令牌放在案上,與九州鼎模型並排擺放,“東魯多闡教暗線,北伯侯崇侯虎又有不臣之心,你此去,前路凶險,可一定要活著回來。”
就在此時,聞仲與黃飛虎護著荊州鼎,終於抵達朝歌城外。
三百箱火藥完好無損,荊州鼎被玄甲軍小心翼翼地抬在鼎車上,鼎身刻著的南方山川符文,在朝陽下泛著淡淡的靈光。
內侍連忙上前稟報,帝辛眼中頓時閃過亮色,快步走出前殿,親自前往城門迎接。城門下,聞仲與黃飛虎見帝辛親自前來,連忙翻身下馬,躬身行禮:
“臣等幸不辱命,已將荊州鼎安全護回朝歌!”
帝辛點頭,走到荊州鼎前,伸手撫過鼎身的符文,感受著鼎內蘊含的南方氣運,嘴角終於露出一絲笑意:
“好!好一個聞仲,好一個黃飛虎!冀州、兗州、徐州、荊州四鼎入廟,大商的氣運又穩了一分,離喚醒人道之力,更近了!”
他轉頭對身後的太廟官員道:“即刻將荊州鼎送入太廟,與其餘三鼎一同供奉,好生看管,絕不可出半分差錯!”
“屬下遵旨!”太廟官員連忙應下,帶著工匠與禁軍,小心翼翼地將荊州鼎抬往太廟。
帝辛看著鼎車遠去的方向,又轉頭看向聞仲,問道:“石磯那邊,明日便是第三日,你準備何時再去骷髏山?”
聞仲躬身道:“臣今日休整一日,明日一早便啟程前往骷髏山,聽石磯師姐的決斷。”
“好。”
帝辛點頭,又道,“你此去,若石磯肯來朝歌,便護她安全回朝;若她不肯來,也不必強求,隻叮囑她多加提防太乙真人與哪吒,莫要落入闡教的算計。”
“臣遵旨!”聞仲應下,又想起一事,連忙道,“陛下,臣在雲夢澤時,聽聞闡教弟子近日在東魯一帶活動頻繁,似在拉攏東魯諸侯,陛下需多加留意。”
帝辛眼中閃過一絲冷意:“東魯之事,孤已安排人去探查——
子啟昨日已立誓效忠大商,今日一早便悄悄離開朝歌,前往東魯了。”
聞仲一愣,隨即反應過來,眼中滿是讚許:
“微子啟大人肯放下宗室身份,遊曆四方探查暗線,實在難得!有他在東魯,陛下也能多一份安心。”
“他若能守住今日的誓言,便是大商之幸,人族之幸。”
帝辛語氣平淡,卻藏著一絲期許,“今日先犒賞護鼎的將士,明日你去骷髏山,孤去看看那隻小狐狸,想明白沒有。”
聞仲與黃飛虎連忙躬身應下,轉身去安排犒賞將士的事宜。
前殿外,朝陽漸漸升高,灑在朝歌的街巷裡,百姓們漸漸醒來,開始了新的一天——
他們或許不知道,他們的人皇正與人神抗衡,他們的宗室正為他們遊曆四方,可這座都城的安穩,早已被悄悄護在帝辛與眾人的謀劃之中。
喜歡封神?孤大商稱霸洪荒請大家收藏:()封神?孤大商稱霸洪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