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指揮中心的空氣仿佛被注入了新的元素,一種名為"希望"的催化劑正在改變著這裡的化學構成。當"守護者序列"的理論模型在超算陣列中穩定運行的同時,韓博博士的團隊已經開始了下一階段的攻堅——如何將這項突破性技術轉化為戰場上的實際武器。
"我們不能等到完美的抑製劑問世。"韓博在全隊會議上指出,他的眼鏡片上反射著全息投影的藍光,"前線每時每刻都有人被感染,我們需要一個過渡方案,一個能夠立即投入使用的初級防護手段。"
這個提議得到了所有人的認同。沈雨霏立即調取了聯盟現有的所有防護技術檔案,從最古老的符籙典籍到最新的納米防護科技,試圖找到一個能夠在短期內實現的解決方案。
古法新用
在資料庫的深處,一份被標注為"甲級機密"的古籍掃描件引起了林澈的注意。那是薑離所在時代的《太上清心咒》,其中記載著一種能夠淨化心神、抵禦外邪的符籙製作方法。
"這些符文..."林澈指著全息投影上那些流轉著金色光暈的古老字符,"它們本質上是一種能量編碼,通過特定的筆畫和結構,在物質層麵構建出一個穩定的能量場。"
薑離的虛影在資料庫中緩緩浮現,她凝視著那些熟悉的符文,眼中閃過一絲追憶:"清心符,這是我師門入門弟子必學的護身之法。沒想到千年之後,它竟能成為對抗"偽念"的第一道防線。"
但在現代戰爭中,如何讓每個士兵都能攜帶並使用這種古老的防護手段?手工繪製符籙的效率太低,而且對繪製者的修為有嚴格要求。
這個問題在韓博看來,卻是一個典型的工程學挑戰。"如果我們將這些符文視為一種特殊的電路,"他在白板上飛快地畫著示意圖,"那麼符紙就是基板,朱砂就是導電材料,而繪製的過程就是在構建一個能夠產生特定頻率電磁場的微電路。"
這個創新的想法讓所有人都眼前一亮。技術團隊立即開始了將古老符籙現代化的工程。
首先需要解決的是材料問題。傳統的黃紙和朱砂顯然不適合大規模生產。材料科學家李維博士帶領團隊測試了數百種複合材料,最終選定了一種特殊的生物降解聚合物作為基板,這種材料不僅能夠很好地承載能量,還具備一定的自我修複能力。
至於繪製材料,他們放棄了朱砂,轉而使用一種含有特殊納米顆粒的導電墨水。這些納米顆粒能夠在電場作用下自動排列,形成符籙所需的精確結構。
最大的突破來自於生產工藝。通過借鑒芯片製造的光刻技術,團隊開發出了一套全自動的符籙生產線。隻需要將設計好的符文圖案輸入係統,生產線就能夠在幾分鐘內完成數百張符籙的"繪製"。
"但是,這樣生產出來的符籙真的有效嗎?"沈雨霏提出了關鍵的問題。
能量場的驗證
為了驗證工業化生產的清心符效果,團隊設計了一係列嚴格的測試。
第一項測試是在實驗室環境下進行的。在一個密閉的隔離艙內,技術員放置了一張新生產的清心符,然後向艙內釋放模擬的"偽念"能量波。結果令人振奮:在清心符周圍形成了一個直徑約三米的純淨能量場,所有進入這個區域的"偽念"能量都被中和消散。
"有效範圍三米,持續時間七十二小時。"艾琳娜記錄著數據,"這已經超出了我們最初的預期。"
但實驗室環境畢竟與真實戰場不同。接下來需要進行的是人體試驗。
誌願者是一名剛剛從輕度感染中恢複的士兵。在嚴格的監控下,他佩戴著新生產的清心符進入了充滿低濃度"偽念"的測試環境。
"感覺...很奇妙。"士兵在測試後描述道,"就像有一層看不見的薄膜保護著我,那些低語聲變得模糊不清,內心的煩躁感也減輕了很多。"
腦波監測數據證實了他的感受:當他佩戴清心符時,代表"偽念"感染的異常腦波顯著減弱,而代表正常認知的腦波模式保持穩定。
"成功了!"指揮中心內爆發出一陣歡呼。這意味著他們終於有了一種能夠大規模部署的防護手段。
然而,王磊提出了一個現實的問題:"三米的防護範圍在靜態防禦中很有用,但在機動作戰中遠遠不夠。我們能否開發出更大範圍的防護裝置?"
這個問題引出了清心符的另一個應用方向:作為固定防禦節點的核心組件。通過將多張清心符按照特定的幾何排列,可以構建出覆蓋整個建築甚至一個小型基地的防護力場。
快速檢測的突破
就在清心符研發取得突破的同時,另一個團隊在快速檢測技術上也取得了重大進展。
之前檢測"偽念"感染需要進行複雜的腦波掃描和血液檢測,整個過程需要數小時,在疫情爆發時完全無法滿足需求。
"我們需要一種像體溫計一樣簡單的檢測工具。"醫療團隊的負責人陳博士說,"能夠在幾分鐘內,甚至幾秒鐘內給出結果。"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