擠兌風波雖然被暫時遏製,但其帶來的震蕩遠未平息。如同大病初愈的病人,“新濱城銀行”仍需小心調理,修複受損的信任。林墨深知,擊碎謠言隻是治標,重建信心才是根本。
第一步:流動性的鐵證。
在指揮部的協調下,央行通過官方渠道發布簡短有力的聲明,明確表示“密切關注部分中小金融機構流動性狀況,必要時將及時提供流動性支持,切實維護金融市場的平穩運行和儲戶的合法權益。”這相當於國家信用的背書,威力巨大。同時,“新濱城銀行”也罕見地在官網和主流媒體公示了其在央行的備付金賬戶餘額經過脫敏處理),以直觀的數字向公眾展示其充足的支付能力。現金,成了最直白的定心丸。
第二步:透明的力量。
陳永清親自出馬,舉辦了一場小型的媒體溝通會,邀請了本地幾家具有公信力的媒體。他沒有回避“富民寶”事件,坦誠該事件確實讓銀行承受了壓力,但也詳細解釋了銀行如何計提撥備、處置不良資產,以及因此次事件推動的、更嚴格的內控和客戶信息保護升級措施。同時,他鄭重否認了銀行參與任何高風險的數字貨幣投資,並展示了清晰的資金流向圖,表明銀行資金主要投向實體經濟和國家支持的綠色產業。坦誠,反而贏得了更多的理解。
第三步:科技的溫情。
林墨則推動團隊,在手機銀行app的顯著位置,緊急上線了一個“賬戶安全與流動性保障”專題頁麵。頁麵用通俗易懂的圖文和短視頻,解釋了存款保險製度明確告知儲戶50萬元內受存款保險基金全額保障)、銀行的流動性管理機製,以及如何識彆關於銀行的常見謠言。同時,優化了線上大額取現的流程提示,避免因操作延遲引發新的誤解。科技,不再是冷冰冰的工具,成為了傳遞信息和知識的橋梁。
然而,就在銀行上下全力修複信任時,林墨接到了蘇晴從境外輾轉傳回的一條加密信息。信息非常簡短:
“擠兌風波係‘星圖資本’策劃,‘暗影主教’提供資金支持。下一步,他們可能瞄準——存款保險基金。”
短短一行字,讓林墨的背脊瞬間發涼!
瞄準存款保險基金?這是比製造單一銀行擠兌更加瘋狂、也更加惡毒的計劃!存款保險基金是維護整個銀行體係穩定的“最後一道防火牆”,是千家萬戶儲蓄信心的最終基石。如果公眾對存款保險製度本身產生懷疑,那引發的將是整個金融係統的地震!
“他們想怎麼做?”林墨立刻回複,心中充滿了不祥的預感。
蘇晴的回複隔了一段時間才傳來,顯然她也處在高度危險中:
“細節未知。但截獲到零碎信息,提及‘壓力測試’、‘極限賠付情景’和‘公眾認知漏洞’。他們可能想通過製造一連串、跨區域的中小銀行‘危機’,甚至偽造某些‘事實’,來測試並衝擊存款保險基金的承壓能力和公信力,企圖從根本上動搖國人對銀行體係的信任。”
林墨立刻明白了敵人的終極目標。他們不再滿足於攻擊一家銀行,而是要攻擊支撐整個銀行體係的信用基石!這已不僅僅是商業競爭或金融破壞,而是徹頭徹尾的金融恐怖主義!
他不敢有絲毫耽擱,立刻將這份最高級彆的預警,連同蘇晴的情報,直接呈報給了聯合專案組總指揮和央行最高層。
一場保衛國家金融穩定最後防線的戰役,悄然拉開了序幕。對手的攻擊,已從物理網點、線上係統,升級到了最核心的製度與信心層麵。林摩知道,這將是一場比應對擠兌更加艱難、影響也更為深遠的戰鬥。他必須搶在敵人動手之前,找到他們的具體計劃,並加固那道看不見卻至關重要的“信任堤壩”。
喜歡我在銀行上班的日子2請大家收藏:()我在銀行上班的日子2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