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看不見的戰線_我在銀行上班的日子2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30章 看不見的戰線(1 / 1)

“聽海小築”的成功,如同一塊投入平靜湖麵的石子,在濱海民宿圈蕩開了一圈漣漪。陸續有幾家理念相近、經營相對規範的民宿主找上門來,試探性地谘詢“民宿貸”綜合服務方案。普惠金融部似乎終於在這片深水區,找到了一絲曙光。

然而,林墨深知,個案的突破遠不等於模式的跑通。要將這星星之火發展為燎原之勢,他麵臨著一場在多條看不見的戰線上同時進行的、更為複雜的戰役。

第一條戰線:內部流程的拉鋸。

“民宿貸”方案的核心,在於“綜合”與“定製”。這意味著每一筆業務都或多或少存在非標的部分,無論是基於預訂數據的風控模型,還是將“經營權”作為輔助增信措施,都超出了分行現有標準化信貸流程的範疇。

每一筆業務的推進,都伴隨著與風險審批部門反複的溝通、解釋,甚至爭論。風險官們習慣於清晰、可量化的抵押物和標準的財務報表,對於“數據風控”、“經營預期”這類帶有不確定性的評估方式,天然地持保守態度。

“林總,不是我們不支持創新。”風險部的一位副總在協調會上攤手,“但你們這個模式,評審依據太‘軟’。旺季預訂數據可能造假,經營權的價值如何準確評估?一旦市場下行或者民宿經營出了問題,我們靠什麼來保障資產安全?總不能都靠‘相信老板為人實在’吧?”

林墨不得不組織團隊,為每一家申請“民宿貸”的民宿準備厚達幾十頁的專項評估報告,包括區域旅遊數據、民宿平台口碑分析、經營者背景調查、甚至周邊競爭格局分析,試圖用更詳儘的儘調來彌補“硬抵押”的不足。這極大地增加了單筆業務的人力成本和時間成本。方薇和張曉幾乎成了“民宿行業分析師”,加班成了常態。

第二條戰線:團隊能力的重塑。

傳統的客戶經理技能,在“民宿貸”這類業務麵前,顯得捉襟見肘。僅僅會看報表、跑流程已經遠遠不夠。他們需要懂得分析行業趨勢,理解商業模式,能與小企業主進行深度溝通,挖掘其潛在需求,並設計出綜合性的解決方案。

那幾位老客戶經理明顯感到了不適和壓力。一位私底下向林墨抱怨:“林總,咱們現在乾的這活兒,都快趕上谘詢公司了。又是做行業研究,又是設計方案,還要陪著風險部那幫老爺們反複磨……效率太低了,還不如多做幾筆‘稅易貸’來得痛快。”

林墨理解他們的困境。他意識到,必須加速團隊的知識迭代和能力升級。他聘請了外部旅遊行業的專家,為團隊進行短期培訓;組織內部案例分享會,讓方薇分享“聽海小築”項目的全流程經驗和心得;同時,他開始有意識地進行人員分工,讓擅長數據分析、有鑽研精神的員工如方薇)側重模式研究和方案設計,讓溝通能力強、有耐性的員工如張曉)側重客戶關係和貸後深度服務。

轉型的陣痛不可避免,有人適應,也有人萌生退意。

第三條戰線:數據與係統的瓶頸。

“民宿貸”試圖依賴的線上預訂數據、口碑評價等新型風控依據,在獲取和驗證上存在巨大困難。與各大民宿預訂平台的數據合作談判進展緩慢,對方往往視數據為核心資產,不願輕易開放。而通過公開渠道爬取的數據,又存在不全麵、不及時甚至失真的問題。

it係統對這類非標業務的支持更是幾乎為零。從申請、儘調、評審到放款、貸後管理,大部分環節需要靠人工線下操作和跨部門溝通,效率低下且容易出錯。林墨設想中的“基於數據的自動化審批”在民宿貸項目上,目前還隻是一個遙遠的願景。

第四條戰線:外部競爭的悄然逼近。

東海分行在普惠金融,尤其是“稅易貸”上的成功,早已引起了同業的密切關注。幾家股份製銀行和本地的城商行迅速跟進,推出了類似的產品,甚至在利率和額度上展開了價格競爭。而在民宿集群這類細分場景,雖然尚未有銀行大規模介入,但一些地方性的小貸公司、甚至民間資本,已經憑借其更靈活有時也更不規範)的方式,在滲透這個市場。

林墨得到消息,一家本地的科技金融公司,正在與幾家大型民宿連鎖品牌接觸,試圖推出類似的“金融+服務”套餐,模式與他們不謀而合。

內外交困,深水區的航行舉步維艱。林墨常常在深夜獨自麵對辦公桌上堆積的文件和電腦屏幕上複雜的數據模型,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孤獨和壓力。這不再是依靠個人專業能力就能解決的技術問題,而是對資源整合能力、組織變革能力和戰略耐力的綜合考驗。

一天晚上,陳永清路過普惠金融部,看到林墨辦公室還亮著燈,便走了進來。

“遇到坎了?”陳永清看著林墨眉宇間的疲憊,了然於心。

林墨苦笑著點了點頭,將目前麵臨的幾條“戰線”上的困境大致說了一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很正常。”陳永清平靜地說,“當你試圖去做真正有價值、有門檻的事情時,就必然會遇到這些。標準化產品解決的是‘有沒有’的問題,而場景深耕解決的是‘好不好’的問題。後者當然更難。”

他頓了頓,看著林墨:“你覺得,我們現在應該退回去,專心做‘稅易貸’嗎?”

林墨毫不猶豫地搖頭:“不。‘稅易貸’的紅利期會過去,競爭會越來越激烈。隻有深入到產業裡,建立起彆人難以替代的專業壁壘,才是長久之計。”

“那就對了。”陳永清讚許地點點頭,“看清了方向,就不要怕路遠。內部流程的問題,我幫你一起協調。團隊能力的問題,需要時間和投入,急不得。係統和數據是硬骨頭,但要持續去啃。至於競爭……說明我們選的路是對的。”

陳永清的話像一陣風,吹散了林墨心中些許迷霧。他明白,自己沒有退路,隻能在這幾條看不見的戰線上,繼續堅守、周旋、推進。

他重新攤開濱海民宿集群的地圖,上麵已經標記了多家接觸過的民宿。雖然緩慢,但合作的點確實在逐漸增多。他決定,集中資源,先在一個小的區域比如某個特色漁村片區)實現模式的高密度驗證和口碑效應,形成一個小範圍的“樣板區”,再圖複製。

這場在深水區的戰役,沒有硝煙,卻考驗著智慧、耐心和定力。林墨知道,他必須帶領他的團隊,在這錯綜複雜的局麵中,殺出一條血路。

喜歡我在銀行上班的日子2請大家收藏:()我在銀行上班的日子2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童話世界的玩具商人 華娛:計劃有變,我為頂流 要什麼江湖百美圖,我有兵器譜! 小鼻嘎芳齡五,隻愛乾飯加玩蠱 從三讓徐州開始輔佐劉備 重生八零:擠進首富榜 鳳凰展翅 福女種田忙,全家悔斷腸 表妹且慢 政府招待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