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幕:風雨砥礪
場景:同石壁前,木架加高了,石壁上已刻滿大半文字。秋至,風卷著落葉,小墨裹著厚衣描字,大錘的胳膊曬得黝黑,添了幾道新疤。
突然下起大雨,眾人慌忙用油布蓋竹簡,大錘爬上木架護著剛刻的“盤庚”篇)
小墨:抱著竹簡喊)盤庚遷都,百姓怨聲載道,跟咱們剛開工時一樣!那會兒大錘天天喊“刻這破字有啥用”,現在倒護得比自家屋頂還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大錘:抹了把臉上的雨水)那不一樣!盤庚是為了國家,咱們……撓頭)咱們是為了讓後人知道,除了蓋房子造器物,咱工藝門也懂道理。
阿榫:扶著搖晃的木架)雨太大了,“湯誓”那片石皮有點鬆,再鑿會裂的!
宮束:披著蓑衣趕來,手裡拿著麻繩)把木架綁牢!當年商湯伐夏桀,遇著暴雨還接著進軍呢,這點雨算啥?突然咳嗽起來,按住胸口)
老鑿:遞過旱煙袋)歇會兒吧,你這陣子總咳,彆是累著了。
宮束:擺手)“無逸”裡說,大禹“卑宮室而儘力乎溝洫”,住的房子比農夫還簡陋,卻把洪水治了。我這算啥?指向石壁)小墨,把“洪範九疇”那部分的格子再畫細點,五行、五事、八政,得讓人一眼看清。
雨漸小,大錘跳下來,手裡攥著塊被雨水泡軟的泥,捏成個小人)
大錘:你看這像不像紂王?“牧誓”裡說他“惟婦言是用”,我爹就總聽我娘的,不讓我學打鐵,非讓我來學刻字。
小墨:笑)那你該謝謝嬸子,不然咱們哪有這麼厲害的鑿石工?
宮束望著石壁上密密麻麻的字,突然笑了,右手指關節在石麵上輕輕敲著,像在數刻痕)
第四幕:碑成之日
場景:石壁前,《尚書》全文已刻完,石壁下擺著香爐,工藝門弟子們都來了,連附近村落的百姓也來圍觀。冬末,陽光暖融融的,石壁上的字被打磨得發亮。
大錘蹲在地上,用布擦石壁底部的青苔,小墨給每個字描金粉,阿榫在石壁旁立了塊小石碑,刻著“工藝門全體刻於某年某月”)
村民甲:指著“堯典”)這說的是堯帝讓羲和觀天象定曆法吧?我家兒子讀私塾,先生剛教過!
村民乙:摸了摸“洪範”篇的字)這石頭硬得很,得刻多少日子?
老鑿:捋著胡子)整整三年。大錘手上磨掉了三層皮,小墨的朱砂用了三十斤,阿榫畫的格子連起來,能繞山兩圈。
宮束走上前,左手輕輕按在“皋陶謨”那片石壁上,那裡刻著“慎厥身,修思永”)
宮束:聲音有點啞)當年學刻字,師父說“石上刻字,心上刻理”。這《尚書》裡的道理,比咱們刻過的任何花紋都金貴。
大錘:突然紅了眼)門主,上次我把“五福”刻歪了,你咋沒罵我?
宮束:笑)五福裡有“好德”,你雖魯莽,卻心善。上次山洪救了隔壁村的娃,比刻正十個字還強。
小墨:舉著毛筆)門主,我把“康寧”兩個字描得特彆亮,願咱們工藝門代代安康。
阿榫:指著石壁頂端)我在最上麵留了塊小地方,等幾十年後,讓咱們的徒孫刻上“繼往開來”四個字。
宮束抬頭望向石壁,陽光照在字上,金粉閃閃發亮。遠處傳來新弟子的笑鬨聲,像極了三年前的大錘和小墨)
宮束:對眾人說)敲三下錘子吧,告訴祖宗,咱們工藝門,不光會鑿石頭,更會傳道理。
大錘舉起錘子,“咚——咚——咚——”,回聲在山穀裡蕩開,驚起一群飛鳥,繞著石壁盤旋三圈,往遠方飛去)
《工藝門刻尚書碑》
工藝門無名
鑿聲破穀三年久,
憨笑隨錘落石間。
篆裡堯天凝斧刃,
碑中禹跡帶苔斑。
朱砂未乾孩童鬨,
老繭猶新墨字刪。
莫道匠人不識典,
青山為紙記塵寰。
喜歡藝之神請大家收藏:()藝之神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