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藝門日常之西漢陶壺教學記》
場景:工藝門演武場臨時改成教學工坊)
人物:
門主工藝門掌門,手持西漢陶壺複刻樣本,表情嚴肅)
宮束班弟子十人,分持鑄鐵錘、木刻刀、石雕鑿、繡花針、鍋鏟、修複膠、戲服、畫筆,歪坐成一圈)
【開場】
演武場日外
陽光曬得場邊柳樹蔫頭耷腦,門主捧著個半人高的陶壺站在石台上,壺身龍鳳紋在光下泛著啞光紅彩。台下弟子們東倒西歪,鐵匠阿鐵正用錘頭敲木藝弟子阿木的刻刀玩,繡藝阿繡把絲線纏在畫師阿墨的筆杆上,廚師阿灶蹲在地上用樹枝畫菜譜。
門主清嗓子,聲音像敲銅鑼:“都坐好!今日教西漢‘凸雕龍鳳紋彩繪陶壺’,學會了要傳給山下工匠,聽見沒?”
弟子們稀稀拉拉應著,石雕阿石舉著鑿子喊:“門主,這壺看著圓滾滾的,雕龍雕鳳會不會硌手?”
門主扶額:“問的什麼渾話!西漢製陶講究‘三分塑形,七分雕刻’,看好了——”他剛要演示,阿灶突然跳起來:“門主!我覺得這壺型像個燉鍋,要是在底下開個口,能燉老母雞不?”
阿鐵接話:“我來鑄鐵底座!保準燒不裂!”
阿繡跟著笑:“我給壺蓋繡個龍鳳帕子當防塵布?”
一群人嘻嘻哈哈笑成一團,門主手裡的陶壺差點沒拿穩。
【教學混亂現場】
石台前日外
門主深吸一口氣,拿起陶泥:“第一步,拉坯塑形,要圓正,像……像阿灶的肚子。”
阿灶拍著肚皮樂:“那我這肚子可是標準西漢壺型!”
眾人笑完開始動手,阿木用木刻刀削陶泥,結果削成了個歪脖子葫蘆;阿石拿石雕鑿鑿龍鳳,龍尾巴雕成了蛇,鳳翅膀像雞膀;阿墨蘸著顏料往壺身上塗,紅彩滴下來,給阿鐵的鑄鐵錘染了個紅頂子。
門主巡看一圈,臉越來越黑。走到修複師阿修身邊,見他正給一個捏塌了的陶壺塗修複膠,邊塗邊念叨:“沒事沒事,碎了我能粘好,粘成個補丁壺也算新品種……”
突然阿鐵“哎喲”一聲,原來他想給陶壺加個鑄鐵提手,一錘子下去,把自己的陶坯砸了個窟窿。阿木笑得直拍腿,手裡的刻刀飛出去,正好插在阿繡的繡繃上,把她繡了一半的鳳羽戳成了篩子。
“哈哈哈!”全場笑翻,阿繡舉著繡繃追打阿木,阿灶在旁邊喊:“彆跑!打碎了正好拿我鍋鏟鏟起來重新捏!”
【歪打正著的“笑果”】
工坊角落日外
混亂中,阿墨把滴在地上的顏料踩了個腳印,正好印在一個陶坯側麵。他靈機一動,順著腳印畫了隻歪歪扭扭的鳳凰,翅膀還帶點泥點。
門主本來想發火,低頭一看卻愣了——那鳳凰雖不規整,倒有種野趣,像西漢畫像石裡的樸拙風格。他剛要誇,阿灶舉著個陶壺跑過來:“門主你看!我在壺底刻了‘可燉雞’三個字,算不算創新?”
阿石湊過來,手裡的陶壺上,龍紋被他鑿得像條泥鰍,卻歪打正著雕出了凸紋的立體感。門主指著那“泥鰍龍”:“這……這凸雕力度倒是對了!”
弟子們圍過來看,又笑作一團。阿鐵摸著後腦勺:“那我這帶窟窿的壺,改成花器插蘆葦?”阿修點頭:“我再粘幾個碎陶片當裝飾,叫‘殘缺美’!”
門主看著這群憨貨,突然也笑了,把手裡的樣本壺往石台上一放:“行吧行吧,歪路子有歪路子的巧勁。記住,教給工匠時,先把正經手藝教了……再把你們這些‘創新’當反麵教材!”
眾人“嗷”一聲應著,笑聲震得柳樹葉都掉了幾片。陽光穿過人群,照在那些歪歪扭扭卻帶著熱乎氣的陶坯上,龍鳳紋在笑聲裡,好像真活了過來。
《工藝門陶趣》
工藝門無名
錘敲木刻笑聲揚,
泥坯初成已走樣。
龍似鰍遊鳳帶泥,
壺底偏題燉雞湯。
門主持樣頻搖頭,
憨徒弄巧卻生幽。
西漢紋彩今何在?
一窯歡趣勝古釉。
喜歡藝之神請大家收藏:()藝之神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