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木:笑著拍了拍阿禾的肩膀)這就是故事的力氣。咱們畫在門板上,它就成了活的——能讓人看,讓人說,讓人記在心裡。日子久了,這些故事裡的氣性,就慢慢融進老百姓的日子裡了。
第四幕:氣入九鼎
時間:一月後,深夜
地點:長安宮城,九鼎殿;宮束班作坊
深夜的宮城一片寂靜,隻有九鼎殿外的燈籠泛著微弱的光。殿內,九尊巨大的銅鼎並排而立,鼎身刻著山川河流,銅鏽在暗處泛著青黑色的光。守鼎吏提著燈籠走在鼎間,腳步輕得像怕驚擾了什麼。忽然,他停住腳步,目光落在中間那尊“冀州鼎”上——鼎身原本暗沉的紋路,竟隱隱透出一絲暖光,像有什麼東西在鼎裡流動。)
守鼎吏:揉了揉眼睛,湊近鼎身細看)奇怪……這鼎怎麼會發光?莫非是殿裡的燈籠照的?
他舉起燈籠繞著鼎走了一圈,可那暖光卻不是燈籠的顏色,反而像極了赭石顏料的暖,混著一點石青的涼,順著鼎身的紋路慢慢遊走。守鼎吏心裡犯嘀咕,又走到旁邊的“兗州鼎”前,竟也看見鼎身有微光閃動,那光裡仿佛能看見模糊的人影——像是有人抱著孩子,有人手持長劍,有人昂首而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與此同時,宮束班的作坊裡,老木、阿禾、石頭、瘦馬正圍著剛畫好的另一扇“趙氏孤兒”門板,借著油燈的光檢查細節。忽然,阿禾覺得指尖傳來一陣輕癢,像是有什麼溫熱的東西從門板上飄起來,順著指尖往胳膊上爬。)
阿禾:皺了皺眉,晃了晃胳膊)你們有沒有覺得……有點不一樣?剛才我摸門板,好像有股熱氣往手裡鑽。
石頭:伸手摸了摸門板,又摸了摸自己的臉)有嗎?我咋沒感覺?倒是你,是不是畫門畫得太投入,手都熱了?
老木:沒有說話,隻是盯著門板上的人物看。油燈的光晃在門板上,程嬰的眉眼、韓厥的盔甲、公孫杵臼的衣角,竟像是動了一下——不是真的動,是那顏料裡的光,好像活了過來,順著門板的紋路慢慢往上飄,飄出作坊的窗欞,融進深夜的空氣裡。)
瘦馬:看著那縷飄走的微光,聲音輕得像耳語)我調顏料的時候,總覺得這顏色裡藏著點東西……不是顏料本身,是咱們畫的時候,心裡想的那些——想程嬰的難,想韓厥的剛,想公孫杵臼的義。
老木點了點頭,目光望向窗外的夜空,好像能看見那縷微光飄向宮城的方向。他想起年輕時聽老匠人說過的話:“好的工藝,是能聚氣的。你把心放進活計裡,活計就會把氣還給天地。”)
九鼎殿裡,守鼎吏看著鼎身的微光漸漸淡去,卻覺得鼎裡的“氣”更足了——原本透著冷意的銅鼎,竟有了一絲暖意,像是把什麼溫熱的東西收進了鼎裡。他不知道那是什麼,隻覺得心裡忽然踏實起來,仿佛有什麼重要的東西,被好好地護在了鼎裡。)
次日清晨,宮束班的作坊前,有人來報說,城裡不少人家的“故事門”都被人誇讚“有靈氣”,甚至有老人說,看著門板上的畫,心裡就覺得安穩。老木站在作坊門口,看著朝陽照在剛做好的門板上,顏料的顏色愈發鮮亮。阿禾和石頭又在鬨著要畫新的故事,瘦馬則在案前調著新的顏料,陽光落在他們身上,像裹了一層暖紗。)
老木:輕聲感歎)咱們就是群畫門的憨貨,沒想到這點筆墨,倒也能聚起老百姓心裡的氣性。這氣性順著故事走,順著門板走,最後走到九鼎裡,也算是給這天下,添了點忠勇的底氣。
阿禾沒聽清老木說的話,隻是舉著炭筆朝他喊:“老木叔!下一扇門咱們畫‘蘇武牧羊’好不好?李老丈說,那也是個有骨氣的故事!”石頭在一旁附和,瘦馬則點了點頭,開始往顏料碟裡加新的赭石。作坊裡的嬉笑聲又響了起來,和著陽光、墨香、木味,飄向長安的街頭巷尾,也飄向那座藏著九鼎的宮城——鼎裡的氣,正隨著這些故事,慢慢融進九州的土地裡。)
墨痕入鼎
主歌1
長安秋光漏窗欞,木坊裡銼聲輕
阿禾炭筆描孤影,石頭蹭了墨滿襟
老木笑歎少年性,瘦馬調得赭石明
趙氏故事剛起興,門板上漸成形
副歌
一筆勾忠勇,二筆染孤勇
墨色裡藏著春秋風
百姓傳街巷誦,故事長出煙火濃
這點憨氣聚成了人間種
主歌2
程嬰臂彎護幼嬰,韓厥劍指濁世寧
公孫傲骨立柴荊,屠岸陰雲終會晴
張府門前人潮湧,茶攤說書聲不停
貨郎搖鼓傳遠聽,邊關也聞其名
副歌
一筆勾忠勇,二筆染孤勇
墨色裡藏著春秋風
百姓傳街巷誦,故事長出煙火濃
這點憨氣聚成了人間種
橋段
深夜宮城銅鼎靜,微光漫過鏽跡青
似有赭石融涼影,又帶石青映月明
守鼎人疑眼凝,不知氣自民間生
那扇門那方景,早把魂魄入九鼎
尾聲
木坊晨光又初醒,新墨再蘸舊筆鋒
故事還隨門板動,九州鼎裡氣長湧
喜歡藝之神請大家收藏:()藝之神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