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靈台記·匠心聚鼎
東漢光武帝建武中元元年公元56年),洛陽南郊,靈台始建工程現場
人物表
宮束班:東漢官方營造工匠班頭,四十歲,皮膚黝黑,手掌布滿老繭,嗓門洪亮,看似粗獷實則心細如發
石頭:宮束班徒弟,十九歲,力氣大但腦子直,常犯憨
木勺:宮束班徒弟,十八歲,擅長木工,愛耍小聰明卻總弄巧成拙
老墨:資深工匠,五十八歲,懂天象堪輿,話少但句句在理
監工史大人:三十歲,文官出身,刻板較真,總端著官架子
小吏:史大人隨從,二十歲,唯唯諾諾,愛打小報告
工匠甲、乙、丙:宮束班手下工匠,性格各異,多為搞笑擔當
第一幕:南郊揚塵·憨匠鬨場
場景一:靈台地基施工現場日外
【洛陽南郊,黃土漫天。數十名工匠揮著夯土杵,號子聲此起彼伏。地基中央立著一根木杆,杆頂綁著紅綢,木杆旁堆著一堆刻有星象紋路的青石磚】
【宮束班光著膀子,古銅色的脊梁上汗珠順著肌肉溝壑往下淌,他手裡攥著根墨鬥,正彎腰在地基邊緣放線。石頭扛著塊比他人還高的青石磚跑過來,腳下一滑,磚“咚”地砸在地上,濺起的黃土迷了旁邊木勺的眼】
木勺:揉著眼睛,跳著腳罵)你個夯貨!眼長後腦勺上了?這磚要是砸我腳上,我下半輩子就得靠你扛著走!
石頭:撓著頭,一臉憨笑)對不住對不住!這磚也太沉了,我想著趕緊搬過來給班頭搭測星台,沒瞅著你在這兒磨卯榫呢。
【宮束班直起身,抬手抹了把汗,瞪了兩人一眼。墨鬥線從他指縫間溜出去,“啪”地打在地上,留下一道黑印】
宮束班:吵吵啥!史大人待會兒要過來查工,你們倆再在這兒耍活寶,咱宮束班的臉都得讓你們丟到洛河裡去!
【老墨蹲在木杆旁,手裡拿著個青銅羅盤,眯著眼看太陽。木勺湊過去,伸手想摸羅盤上的刻度,被老墨一抬手打開】
木勺:墨老,您這玩意兒準不準啊?聽說這靈台是觀天象的地兒,咱要是把地基建歪了,往後張衡大人造渾天儀,不得測錯星星的地兒?
老墨:頭也不抬)你小子毛還沒長齊,懂什麼叫“辨方正位”?這木杆是測日影的,羅盤定南北,地基偏差超一寸,就得拆了重夯。當年秦始皇建阿房宮,就是因為工匠差了半尺,三十多號人都被砍了頭。
【石頭突然“哎呀”一聲,指著遠處跑來的兩個身影】
石頭:班頭!史大人來了!他手裡還拎著個錦盒,不會是給咱帶賞錢了吧?
【眾人抬頭,隻見監工史大人穿著藏青官袍,小吏跟在身後,兩人踩著黃土路快步走來。史大人走到地基旁,皺著眉捂了捂鼻子,嫌惡地踢開腳邊的碎磚】
史大人:清了清嗓子)宮束班,陛下有旨,靈台乃國之重器,需聚天地氣運入九州鼎,你等工匠須謹守規程,不得有半分差錯。這錦盒裡是欽天監送來的星象圖,你且拿去,按圖施工。
【宮束班雙手接過錦盒,剛要打開,木勺湊過來探頭探腦,腳下沒注意,踩在剛夯好的土坯上,留下一個深深的腳印】
史大人:氣得跳腳)你這工匠!竟敢毀壞地基!按律當杖責二十!
木勺:嚇得臉色發白,忙擺手)大人饒命!我不是故意的,我就是想看看星象圖長啥樣……
宮束班:趕緊擋在木勺身前,陪著笑)史大人息怒,這小子是新來的,不懂規矩,我回頭一定好好教訓他。您看這地基,我們再補夯一遍,保證不影響工期。
【老墨蹲在腳印旁,用手摸了摸土坯,抬頭道】:史大人,這土坯剛夯好,還沒乾透,補上倒也不難。隻是這靈台聚氣,講究“土正而氣順”,今日午時三刻是吉時,正好可將第一塊鎮基石埋下,若錯過時辰,恐對聚氣不利。
【史大人愣了愣,看了看天色,又看了看手裡的沙漏,沒再追究,隻板著臉道】:那便依你所言,午時三刻前必須把地基補好,若出了差錯,你等全體工匠都擔待不起!
【史大人說完,帶著小吏氣衝衝地走了。木勺鬆了口氣,拍了拍胸口,卻沒注意到宮束班正瞪著他】
宮束班:抬手給了木勺一個爆栗)你個憨貨!下次再敢添亂,我就把你打發去洛河邊上搬石頭,讓你一輩子見不著刨子!
石頭:湊過來,笑著打趣)木勺,你可真行,史大人的火都敢撩,我看你下次還是離他遠點好。
木勺:揉著腦袋,嘟囔道)我這不也是好奇嘛……對了班頭,那九州鼎是啥玩意兒?真能裝氣運?
【宮束班打開錦盒,拿出星象圖鋪在地上,老墨、石頭、木勺和其他工匠都圍了過來。圖上用朱砂畫著二十八星宿,中央標著靈台的位置,旁邊還有一行小字:“靈台成,聚氣於鼎,布於九州,以安天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宮束班:指著星象圖)這九州鼎是當年大禹鑄造的,象征著天下九州,陛下說要在靈台建成後,將天地氣運聚入鼎中,再分送到各州,保我東漢國泰民安。咱現在建的靈台,就是聚氣的關鍵,這地基得打得穩,柱子得立得正,不然氣運聚不起來,那可就壞了大事。
老墨:點頭)班頭說得對。這靈台的選址,是欽天監按“紫微垣”方位定的,地基要深三丈六尺,對應三十六天罡;柱子要立十二根,對應十二地支。待會兒埋鎮基石的時候,還得在石下埋五穀、青銅幣,寓意五穀豐登、國泰民安。
石頭:眼睛一亮)那埋完鎮基石,是不是就有好酒好肉吃了?我聽說上次建明堂的時候,工匠們都分到了羊肉呢!
【眾人都笑了起來,宮束班無奈地搖了搖頭,拿起夯土杵道】:先彆想著吃,趕緊把地基補好,等午時三刻埋了鎮基石,我請大夥兒去村口的老王頭家吃碗熱湯麵!
【眾人歡呼一聲,拿起工具忙活起來。石頭扛著夯土杵跑得飛快,木勺拿著刨子仔細打磨即將用到的木柱,老墨則繼續盯著木杆測日影,宮束班站在地基中央,手裡拿著星象圖,時不時調整著青石磚的位置,陽光灑在他們身上,黃土飛揚中,滿是熱鬨又踏實的氣息】
第二幕:吉時埋石·憨態百出
場景二:靈台地基施工現場午外
【沙漏裡的沙子漸漸見底,午時三刻快到了。地基已經補好,中央挖了一個三尺見方的坑,坑底鋪著一層紅布,五穀和青銅幣整齊地擺放在紅布上。老墨手裡拿著三炷香,點燃後插在坑旁,煙霧嫋嫋升起】
【宮束班捧著一塊一尺見方的青石磚,磚上刻著“鎮基安邦”四個字,石頭和木勺站在旁邊,準備幫忙把磚放進坑裡。其他工匠圍在周圍,大氣不敢喘,生怕打擾了吉時】
老墨:看著沙漏,聲音低沉)還有一炷香的時間,大家都靜下心來,待會兒埋石的時候,誰都不能說話,以免衝了氣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