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西下,朱漆木架在餘暉裡泛著暖光,遠處的靈台隱約可見。老墨望著靈台的方向,小聲道:“靈台聚天之氣,明堂聚地之氣,兩氣相合,才能彙入九州鼎。咱這明堂,可得比靈台還牢,不然對不起天下百姓。”】
【眾人都沒說話,卻都握緊了手裡的工具——他們或許不懂什麼“國運”“氣運”,但他們知道,這明堂建好了,皇帝能好好祭祀天地,百姓就能有好收成,這就夠了。】
第三幕:承露聚氣·鼎納山河
場景三:明堂頂層·承露台一月後·晨外
【明堂已近完工,頂層的承露台格外顯眼。露台中央立著根丈高的青銅柱,柱頂是個蓮花狀的“承露盤”,盤下刻著二十八星宿的紋路。露台四周的欄杆上,纏著紅綢,掛著銅鈴,風一吹,鈴響清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今日是“聚氣入鼎”的吉日,欽天監監正親自來了,還帶來了太廟的“兗鼎”九州鼎之一,象征兗州)。鼎身刻著黃河、泰山的紋路,由八名衛士抬著,放在承露台的西側,鼎口正對承露盤。】
【宮束班穿著新做的粗布衣裳,左手纏著紅布他說這樣能“沾喜氣”),正檢查承露盤的位置。石頭和木勺站在他身邊,都比往日嚴肅——石頭手裡的錘子攥得緊緊的,木勺則把工棚裡的小木人揣在了懷裡這次雕的是宮束班,還刻了“班頭最棒”四個字)。】
欽天監監正:走到承露盤旁,手裡拿著塊水晶)宮束班,辰時三刻是聚氣吉時,屆時太陽會照在水晶上,折射的光會落在承露盤的“星紋槽”裡,氣運便會順著槽流進兗鼎。你這承露盤,可對準了“心宿”?
宮束班:躬身應道)回監正大人,昨日老墨用龜甲測了一夜,承露盤的位置分毫不差。您看,盤下的星紋槽,正好對著兗鼎的鼎口,氣運絕不會漏。
【老墨點點頭,從懷裡掏出龜甲,放在承露盤旁。龜甲的影子正好落在星紋槽的起點,眾人都驚歎不已——這老匠人的本事,比欽天監的儀器還準。】
【辰時三刻一到,太陽突然衝破雲層,金光灑在水晶上。監正將水晶對準太陽,一道強光射向承露盤,正好落在星紋槽裡。槽裡的金箔被光照得發亮,像有條金色的小溪,順著槽緩緩流向兗鼎。】
【眾人都屏住呼吸,看著金光流進鼎口。突然,鼎身的山川紋路亮了起來,黃河的紋路像真的有水在流動,泰山的紋路則泛著綠光,仿佛長滿了草木。】
石頭:小聲對木勺說)你看……鼎真的活了!這就是氣運嗎?比我老家的河水還好看!
木勺:眼睛發亮,也小聲說)肯定是!咱搭的木架、夯的地基,都在幫著聚氣呢!班頭說的沒錯,咱乾的活,比啥都金貴!
【宮束班看著這一幕,忽然紅了眼眶。他想起開工時,石頭摔碎的第一塊磚;想起木勺偷偷刻的小木人;想起老墨熬夜看星象時,手裡攥著的半塊乾糧;想起所有工匠,不管刮風下雨,都沒歇過一天——這氣運,哪裡是天地給的,分明是他們這群“憨貨”,用汗水、用手藝,一點點攢出來的。】
【欽天監監正看著亮起來的兗鼎,對著宮束班拱手:“宮班頭,諸位匠人,今日聚氣成功,全靠你們把明堂建得如此堅固、精準。陛下說了,要封你為‘將作少府’,賞百兩銀子,其餘匠人也各有賞賜!”】
【眾人都歡呼起來,石頭高興得舉起錘子,卻不小心砸到了自己的腳,疼得他直跳腳,卻還咧嘴笑;木勺則跑過去,把懷裡的小木人遞給宮束班:“班頭,我雕的你,以後咱宮束班,就能靠著這明堂,名留青史了!”】
【宮束班接過小木人,看著上麵歪歪扭扭的“班頭最棒”,笑著罵道:“你個憨貨,就會耍這些小聰明!不過……雕得還不錯。”】
【風又吹過承露台,銅鈴響得更歡了。兗鼎的光芒漸漸柔和,鼎身的山川紋路,仿佛與遠處的洛陽城、洛河、靈台連在了一起。老墨望著鼎,小聲道:“靈台聚天,明堂聚地,鼎納山河,這才是咱東漢的底氣啊。”】
【宮束班點點頭,抬頭望著太陽。陽光灑在他臉上,也灑在所有工匠的臉上——他們或許依舊是彆人眼裡的“憨貨”,會吵會鬨,會犯小錯,但他們用雙手,把“國泰民安”四個字,牢牢築在了這明堂的一磚一瓦裡,鑄在了這九州鼎的山川紋路中,留給了往後千百年的歲月。】
漢瓦築明堂
主歌1
夯土杵敲醒洛陽晨霜
墨鬥線牽住東角星光
石頭扛著榆木梁踩歪半道黑印燙
木勺藏的小木人畫著官袍兩撇黃
老墨的龜甲轉呀轉對準了氐宿方向
糯米灰漿裡麥叔畫隻虎鎮住了潮漲
副歌
漢瓦築明堂一磚一梁都帶香
星紋槽裡流的光是咱憨匠的汗在淌
聚氣入兗鼎黃河泰山刻滿膛
咱不識字也懂這活計要比歲月長
主歌2
朱漆柱撐起鬥拱成雙
承露盤接住辰時朝陽
老鐵的鑿子響呀響榫卯咬得比鐵剛
阿福的簿子劃呀劃漏記了石頭的慌
蘇監丞捧著考工記最後也笑出了樣
銅鈴風中晃紅綢飄呀飄纏住了吉祥
副歌
漢瓦築明堂一磚一梁都帶香
星紋槽裡流的光是咱憨匠的汗在淌
聚氣入兗鼎黃河泰山刻滿膛
咱不識字也懂這活計要比歲月長
橋段
誰笑咱手糙臉黑憨模樣
咱築的台子能承天地光
木勺的小人刻著班頭樣
石頭的錘子敲出了太平章
尾聲
漢瓦疊著漢瓦明堂立在中央
九州鼎裡的氣運是咱一錘一鑿慢慢釀
喜歡藝之神請大家收藏:()藝之神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