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河亭營造記
人物表
老木:宮束班班頭,50餘歲,雙手布滿老繭,腰板微駝卻眼神堅毅,熟稔木構營造技藝,常掛“匠心即天心”在嘴邊。
石頭:20歲,宮束班學徒,身材壯實如石,力氣大卻總犯“憨”,愛問傻問題,乾活卻最肯下苦功。
瘦猴:21歲,宮束班工匠,身形瘦削靈活,擅長雕花刻木,嘴碎愛調侃,卻總被石頭的“憨話”噎住。
李監造:隋煬帝派來的監工,30餘歲,身著錦袍,起初傲慢挑剔,後被工匠們的執著打動。
王鐵匠:負責打造營造工具的鐵匠,40餘歲,性子急,與宮束班常因“工具合不合手”拌嘴。
一眾宮束班工匠:張三、李四等,各有擅長,性格樸實,是營造汴河亭的“無名基石”。
第一幕:受命——汴水畔的“憨活”
【時間】隋大業元年,春,清晨
【地點】洛陽城外汴河岸邊,臨時搭建的工匠棚前
【場景】汴河泛著粼粼波光,岸邊已圈出一片空地,插著紅色界樁,樁上寫“汴河亭營造區”。老木領著宮束班二十餘人站在空地上,石頭扛著比自己還高的墨鬥,瘦猴揣著刻刀匣子,眾人皆穿著粗布短打,腳下沾著泥。李監造騎著高頭大馬,身後跟著兩名小吏,馬鞭指著空地。
李監造:居高臨下,聲音洪亮)陛下要東遊廣陵,此汴河亭需作行宮駐蹕之所,三個月內必須完工!老木,你宮束班是陛下欽點的“匠班”,可彆砸了招牌。
老木:拱手躬身,掌心朝上露出老繭)回監造大人,汴河亭要“宏闊臨水,飛簷映波”,木料需選秦嶺老鬆,石料得采鞏縣青石,三個月雖緊,我等必拚儘全力。
石頭:突然往前邁一步,撓著頭)監造大人,俺有個問題——這亭子裡要擺幾張桌子啊?萬一陛下帶的人多,坐不下咋辦?
【眾人哄笑,瘦猴伸手拽石頭的衣角,石頭卻一臉茫然】
瘦猴:壓低聲音)你憨啊!監造大人說的是“宏闊”,先把亭子造起來,擺桌子是內監的事!
李監造:愣了愣,隨即笑出聲)你這小子,倒實在。不過也對,亭要能容百人,木料、石料按此規製備齊。三日後,我來查備料進度。說罷,拍馬離去)
老木:瞪了石頭一眼,卻難掩笑意)你這憨子,問的淨是“不打緊”的事。但記住,咱造的是陛下的行宮,一梁一柱都不能含糊,哪怕是“擺桌子的地兒”,也得算準尺寸。
石頭:重重點頭,把墨鬥往肩上又扛了扛)俺記住了!班頭,俺這就去秦嶺運鬆木料,保證選最直的!
瘦猴:調侃)就你那力氣,彆把鬆樹扛斷了!
石頭:認真)俺慢慢走,斷不了!
【老木揮手,眾人散去,有的去備料,有的去平整地基,汴河岸邊頓時響起鎬頭、鋤頭的聲響,晨光灑在眾人忙碌的身影上】
第二幕:遇困——“憨勁”破難題
【時間】隋大業元年,夏,正午
【地點】汴河亭營造工地,主體木構已具雛形,正搭建第二層簷角
【場景】烈日當頭,汴河亭的木架如巨人骨架般立在岸邊,幾名工匠站在腳手架上,用繩索拉著一根粗壯的梁木。石頭赤著上身,古銅色的皮膚上淌著汗,正奮力拽著繩索,臉憋得通紅。瘦猴站在梁木旁,拿著墨尺校準位置,額頭上的汗滴在墨線上,暈開一小片黑。
瘦猴:朝下麵喊)石頭!往左拉半寸!這梁木得跟柱子對齊,差一絲都不行!
石頭:扯著嗓子應)俺知道!可這梁木太沉了,俺們再使點勁!說罷,猛地發力,繩索勒得他肩膀發紅)
【突然,梁木猛地晃動了一下,腳手架上的一名工匠驚呼一聲,險些摔下來。老木從下麵衝過來,一把抓住繩索,臉色凝重】
老木:大聲)停!都停!這梁木重心偏了,再拉要出事!
【眾人停下動作,紛紛從腳手架上下來,圍著老木,臉上滿是焦急。李監造恰好趕來,看到這一幕,臉色沉了下來】
李監造:指著老木)怎麼回事?工期都過半了,還出這種岔子!這梁木要是安不好,你們宮束班擔待得起嗎?
老木:躬身)監造大人,這梁木長三丈,重八百斤,要搭在第二層簷角,普通腳手架承不住拉力,再硬拉容易折損木構。
王鐵匠:扛著一把新打造的鐵鉤過來,擦著汗)俺早說過,你們那繩索太細,得用俺打的鐵鉤固定!你們偏說“木構怕鐵刮”,現在出問題了吧?
石頭:突然開口)班頭,俺有個主意!俺們把腳手架再加兩層,用四根粗木柱頂著梁木的兩頭,再用鐵匠師傅的鐵鉤勾住梁木,然後俺們分成四組,慢慢把梁木推上去,這樣重心就穩了!
【眾人愣住了,瘦猴皺著眉】
瘦猴:你這主意……會不會太笨了?加腳手架要花兩天時間,工期本來就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