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九州鼎運
第一幕:洛陽宮議
時間:隋大業元年,春,辰時
地點:洛陽紫微城乾陽殿
人物:
楊廣隋煬帝,身著赭黃龍袍,案上攤著運河輿圖)
楊素尚書令,銀須垂胸,手持象牙笏板)
宇文愷將作大匠,青衣布履,懷揣工造圖紙)
宮束班總領營造諸事,腰係銅符,身後隨兩名掌賬小吏)
幕啟時,乾陽殿內香煙繚繞,楊廣指尖按在輿圖上“涿郡”與“餘杭”兩點,目光沉凝)
楊廣:聲音渾厚,掃過殿內諸臣)自永嘉之亂,五胡擾華,九州裂如碎玉,至今已三百餘載。朕登極以來,夜夜夢及中原百姓流離之苦——北方粟米堆積如山,南方絲綢爛於倉廩,此非天亡我民,乃路斷、河隔之過!
楊素:上前一步,笏板輕叩地麵)陛下所言極是。然開鑿運河需征調民夫百萬、工匠無數,耗銀億萬,恐生民怨啊。
宇文愷上前,將圖紙鋪展在案上,圖紙上運河四段——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脈絡清晰,旁注“壩閘、渡槽”等字樣)
宇文愷:啟稟陛下,臣已勘定河道:北起涿郡接海河,南至餘杭連錢塘,中間穿黃河、淮河、長江,以洛陽為中樞。若依此圖施工,三年可通漕運,十年能固河防。隻是……話鋒一頓,看向宮束班)諸般物料調度、工錢發放,需得一位能掌大局者總領。
宮束班跨步出列,銅符在腰間叮當作響,身後小吏捧著賬冊躬身)
宮束班:聲如洪鐘,雙手抱拳)臣請命!臣掌營造三十載,凡征調民夫、發放工錢,皆有定例:民夫日付粟米二升、錢五文,工匠依技藝分三等,上等日錢十五文,中等十二文,下等八文。且每州設“勸工署”,凡老弱病殘者,可轉至糧倉、驛站打雜,絕不令一人凍餓。
楊廣:撫掌大笑,指了指宮束班)好一個“絕不令一人凍餓”!朕便封你為“營漕總管”,持此金印內侍遞上鎏金印璽),凡天下物料、錢糧,皆由你調度。記住,你手下那些“憨貨”指宮束班麾下掌工、掌賬之徒),若敢克扣半分工錢,朕定斬不饒!
宮束班:接過金印,重重叩首)臣遵旨!臣麾下諸人雖粗鄙如頑石,卻知“民為根基”四字——若失了民心,縱有運河千裡,亦是危橋一座!
楊廣起身,走到輿圖前,手指沿運河線路劃過)
楊廣:朕要的不隻是一條河,是要消弭五胡以來的戾氣——讓北方牧民能坐船到江南買茶,江南商賈能順流到幽州販鹽;更要聚九州氣運,重鑄大禹九州鼎,讓天下人知:如今的中國,再不是四分五裂的亂世了!
諸臣齊呼“陛下聖明”,陽光透過殿門,灑在輿圖上,運河線路如一條金色紐帶,將南北大地連在一起)
第二幕:通濟渠工
時間:隋大業二年,夏,未時
地點:通濟渠工地今河南開封段),河岸旁搭著簡易木棚,棚外插著“隋”字旗
人物:
宮束班身著粗布短打,褲腳沾泥,手持竹鞭)
老石石匠,年近六旬,滿手老繭,正鑿刻河壩基石)
狗蛋民夫,十五六歲,赤著腳,扛著鐵鍬)
王掌賬宮束班麾下,捧著賬本,算盤放在木桌上)
數十民工、工匠或挑土,或鋸木,或砌磚,工地上號子聲此起彼伏)
幕啟時,烈日當空,民工們光著膀子,皮膚被曬得黝黑,老石的錘子落在基石上,火星濺起,狗蛋扛著鐵鍬從遠處跑來,腳步踉蹌)
狗蛋:喘著粗氣,擦了把臉上的汗)宮總管!前麵河段挖到硬土了,兄弟們用鋤頭刨不動,要不要叫石匠師傅過去?
宮束班正蹲在木棚下,看著王掌賬核對賬本,聞言起身,竹鞭指向遠處的施工點)
宮束班:嗓門洪亮)老石!帶兩個徒弟過去,用鏨子鑿開硬土,注意彆傷著下麵的泉眼——要是泉眼堵了,這一段河道就會漏水!
老石:放下錘子,抹了把汗)哎!宮總管放心,俺們石匠行有規矩,見了泉眼先留導流槽,絕不讓水壞了河道。
王掌賬拿著賬本上前,算盤珠子劈啪作響)
王掌賬:總管,這月的工錢該發了。咱們這一段有民夫三千、工匠五百,按定例該發粟米六千六百石、錢兩萬三千五百文。剛才庫吏來報,粟米已經運到了,錢還缺五百文——說是洛陽府庫暫時周轉不開。
宮束班眉頭一皺,走到木棚旁的糧堆前,抓起一把粟米,米粒飽滿,他又轉身看向工地上的民工)
宮束班:聲音沉了下來)周轉不開?不行!民夫們頂著日頭乾活,工匠們熬夜鑿石頭,少一文錢都不行。你現在就去洛陽,告訴府庫令:要麼把錢湊齊,要麼把他的俸祿先挪過來——朕說了,絕不許克扣半分工錢!
王掌賬:麵露難色)這……府庫令是宇文大人的親戚,咱們這麼逼他,會不會……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宮束班:竹鞭往地上一抽,震起塵土)管他是誰的親戚!咱們是在給天下人修運河,不是在給權貴當奴才!你就說,這錢是宮束班要的,出了事兒,我擔著!
狗蛋站在一旁,聽得眼睛發亮,轉頭對身邊的民工喊)
狗蛋:大夥聽見沒?宮總管為了咱們的工錢,敢跟府庫令叫板!咱們再加吧勁,早點把運河修通,讓家裡人也能坐船來看看!
民工們齊聲應和,號子聲更響了。老石帶著徒弟走到硬土處,鏨子落下,“砰砰”聲與號子聲交織在一起。宮束班走到河岸邊緣,望著遠處連綿的工地,喃喃自語)
宮束班:五胡亂華時,俺爺爺就是在這黃河邊被胡人殺的……如今修了運河,南北連起來了,那些戾氣,也該散了。
一陣風吹過,帶來遠處糧船的號角聲,王掌賬揣著賬本匆匆離去,宮束班拿起鐵鍬,加入了挑土的民工隊伍)
第三幕:洛口倉儲
時間:隋大業三年,秋,申時
地點:洛口倉今河南鞏義),倉城周長二十餘裡,三千座糧窖排列如棋盤,倉外運河上停泊著數十艘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