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宮束班身著褐色總管袍,手持倉鑰匙,身後跟著糧官)
李老漢山東民夫,推著糧車,車上裝滿粟米)
張工匠負責糧窖建造,手持木尺,檢查窖壁)
楊廣微服,身著青色長衫,身旁跟著宇文愷)
幕啟時,洛口倉內人來人往,糧船靠岸,民工們將糧食卸下來,倒入糧窖。張工匠正用木尺量糧窖的深度,窖壁上塗著一層防潮的青泥)
張工匠:對糧官喊道)這窖深度夠一丈五,青泥塗了三層,通風孔也留好了,能存糧八千擔,放三年都不會壞!
李老漢推著糧車過來,看到宮束班,放下車轅,擦了把汗)
李老漢:宮總管!俺們山東今年收成好,官府征了糧,用運河船運過來,比以前走陸路快多了——以前走陸路,糧車要走一個月,還得防著山賊,現在走運河,十天就到了!
宮束班:笑著點頭)可不是嘛!這運河通了,不僅運糧快,以後你們山東的棉花、布匹,也能運到江南,換江南的茶葉、絲綢,多好!
這時,楊廣和宇文愷走過來,楊廣看著糧窖裡堆積如山的糧食,眼中滿是欣慰)
楊廣:對宮束班說,聲音溫和)宮總管,朕聽說這洛口倉有三千窖,能存糧兩千四百萬擔,夠天下人吃半年?
宮束班:見是楊廣,連忙躬身)陛下!正是。這洛口倉建在洛河入黃河的地方,運河運來的糧食,從這裡轉黃河,再運到關中,以後關中就不會缺糧了。而且,每座糧窖都有編號,哪座窖存的什麼糧、存了多少,都記在賬上,絕錯不了。
宇文愷:指著糧窖)陛下,這糧窖的設計是張工匠他們琢磨出來的:先在地下挖窖,窖底鋪一層木炭,再鋪一層木板,木板上塗青泥,防潮;窖壁也塗青泥,頂部留通風孔,這樣糧食就不會發黴、發芽。
楊廣:走到糧窖邊,彎腰摸了摸窖壁的青泥)好!好一個“錯不了”!朕記得大禹治水後,鑄了九州鼎,聚九州氣運;如今朕修運河、建糧倉,就是要第二次聚九州氣運——讓北方的粟米、南方的絲綢、東方的鹽鐵、西方的皮毛,都通過這運河聚到一起,讓天下人知道,咱們大隋是一個整體,再不是以前的南北分裂了!
宮束班抬頭,望著遠處的運河,運河上的船帆連成一片,像一條白色的帶子。風從運河上吹來,帶著水汽,也帶著遠處民工的號子聲)
宮束班:喃喃道)陛下說得對……五胡那時候,天下人互相殺,現在運河通了,糧食夠了,大家能好好過日子了,那些戾氣,自然就消了。
李老漢推著糧車,加入了卸糧的隊伍,張工匠繼續檢查糧窖,楊廣站在倉城高處,望著洛口倉和遠處的運河,眼中閃爍著光芒。宇文愷走到楊廣身邊,輕聲說)
宇文愷:陛下,這運河和糧倉,都是宮總管帶著百萬民工、無數工匠建起來的——他們雖然都是些“憨貨”,不懂什麼大道理,卻憑著一股勁,把這天下的大事辦好了。
楊廣:點頭,聲音堅定)是啊,民為邦本,本固邦寧。這九州氣運,不是靠鼎鑄出來的,是靠這些民工、工匠一鍬一錘、一磚一石築起來的。等運河全通了,朕要親自坐船,從涿郡到餘杭,看看這天下的大好河山!
夕陽西下,洛口倉的糧窖在餘暉中泛著金光,運河上的船帆被染成紅色,民工們的號子聲在倉城上空回蕩,久久不散)
第四幕:運河通航
時間:隋大業六年,冬,巳時
地點:江南河今江蘇揚州段),運河上停泊著數十艘大船,岸邊擠滿了百姓,插著“隋”字旗的官船在最前麵
人物:
宮束班身著總管袍,站在官船船頭,手持令旗)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楊廣身著龍袍,站在官船甲板上,身旁跟著楊素、宇文愷)
江南百姓男女老少,站在岸邊,手裡拿著鮮花、水果)
老石石匠,站在岸邊,看著官船,臉上帶著笑容)
狗蛋已長成青年,穿著工匠的衣服,負責船閘調度)
幕啟時,江南河上鑼鼓喧天,官船船頭掛著紅色的綢帶,狗蛋站在船閘旁,手持紅旗,指揮官船通過船閘)
狗蛋:揮舞紅旗,大聲喊道)船閘開了!官船準備通過!
官船緩緩駛入船閘,岸邊的百姓們歡呼起來,有的百姓把水果扔到船上,有的揮舞著鮮花)
江南百姓甲:大聲喊)陛下!運河通了,咱們江南的絲綢能運到北方了,以後日子會越來越好!
江南百姓乙:是啊!以前北方的糧食運不過來,江南有時候會鬨饑荒,現在運河通了,北方的糧食能運過來,咱們再也不用怕饑荒了!
宮束班站在船頭,看著岸邊的百姓,眼中滿是感慨。楊廣走到他身邊,拍了拍他的肩膀)
楊廣:宮總管,從大業元年開工,到如今運河全通,整整五年,你帶著百萬民工、無數工匠,辛苦了。
宮束班:躬身,聲音有些哽咽)陛下,不辛苦。這五年,民工們雖然累,但看到運河通了,百姓們能過上好日子,就覺得值了。老石他們那些工匠,為了建橋、修船閘,熬了多少夜,手上的繭子厚了一層又一層,現在看到船能順利通過,他們比誰都高興。
這時,老石從岸邊跑過來,對著官船喊道)
老石:宮總管!陛下!俺們建的那座石橋,就在前麵,船通過的時候,能看到!
官船繼續前行,不一會兒,一座石橋出現在眼前,橋身是石砌的,拱券流暢,橋上站滿了百姓)
宇文愷:對楊廣說)陛下,這座橋是老石他們建的,叫“通濟橋”,跨度三丈,能過五丈寬的大船,是江南河上最大的橋。
楊廣:看著石橋,點頭稱讚)好!好一座通濟橋!這橋不僅能通船,還能過人,以後江南百姓往來,就更方便了。
官船駛過石橋,岸邊的百姓們跟著船跑,歡呼著“陛下聖明”。宮束班站在船頭,望著遠處的天空,仿佛看到了九州鼎的影子)
宮束班:喃喃道)五胡的戾氣,該散了;九州的氣運,該聚了。咱們大隋,以後會越來越好的。
楊廣走到船尾,望著運河兩岸的田野和村莊,田野裡的莊稼綠油油的,村莊裡炊煙嫋嫋。他轉身對身邊的楊素說)
楊廣:楊素,你看這運河,像一條巨龍,把南北連在一起。以後,朕要讓這條巨龍,帶著天下百姓,過上太平日子,讓大隋的江山,傳千秋萬代!
楊素躬身應和,官船繼續沿著運河前行,船帆在風中展開,像一雙巨大的翅膀,載著大隋的希望,駛向遠方。岸邊的百姓們還在歡呼,歡呼聲與運河的流水聲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幅國泰民安的畫卷)
喜歡藝之神請大家收藏:()藝之神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