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青溪鎮,漫山遍野的金桂將整座山染成了暖黃色。蘇合香帶著博物館的三位學徒再次來到林老栓家時,院子裡正飄著濃鬱的桂香,林曉和幾個年輕匠人圍在石磨旁,正有條不紊地碾壓著新鮮采摘的桂花,磨盤轉動的“吱呀”聲與匠人們的笑聲交織在一起,成了青溪鎮最動聽的秋日序曲。
“蘇老師,您可算來了!”林老栓聽到動靜,從作坊裡快步走出來,手裡還拿著一塊剛定型的桂花香膏。他的臉上多了幾分紅潤,眼神也比上次明亮了許多,身上那件藍布褂子洗得乾乾淨淨,再也不見之前的頹然。“您看,這是按照您教的方法做的,色澤和香氣都比以前好多了。”
蘇合香接過香膏,瑩潤的金黃色膏體在陽光下泛著細膩的光澤,湊近鼻尖輕嗅,清甜的桂香中帶著一絲淡淡的蜂蠟暖意,沒有絲毫雜味,正是她心中理想的古法香膏模樣。“林師傅,進步很大!”她笑著點頭,將香膏遞給身邊的學徒,“你們仔細看看,這就是傳統工藝與現代改良結合的成果,從原料處理到熬製火候,每一步都不能馬虎。”
學徒們圍在一起,小心翼翼地傳看著香膏,不時發出驚歎聲。來自江南的學徒陳玥掏出筆記本,認真記錄著:“桂花采摘後四小時內完成晾曬,晾曬時間控製在兩小時,隔水蒸餾溫度保持在85c,熬製時需順時針攪拌……”蘇合香看著專注的學徒們,想起自己初到盛唐時,跟著宮中老匠人學習製香的日子,那些手把手傳授技藝的溫暖時光,如今正以另一種方式在青溪鎮延續。
林曉端來一杯剛泡好的桂花茶,茶水中漂浮著幾片金黃的桂花,香氣清甜。“蘇老師,上個月線上店鋪賣了五百多盒香膏,還有幾家城裡的文創店聯係我們,想批量進貨呢!”她的眼睛亮晶晶的,語氣裡滿是興奮,“我們還設計了新包裝,用的是鎮上竹編藝人編的小竹盒,上麵刻著‘青溪桂香’四個字,特彆受歡迎。”
蘇合香接過茶杯,輕輕抿了一口,桂花的清甜在舌尖散開,暖意順著喉嚨蔓延到心底。她看向院子西側的新作坊——那是上個月用博物館撥付的幫扶資金新建的,青磚灰瓦的屋頂下,整齊地擺放著蒸餾罐、銅鍋、陶甕等製香工具,牆上掛著詳細的製作流程表,從原料篩選到成品包裝,每一步都標注得清清楚楚。“新作坊用著還習慣嗎?有沒有遇到什麼問題?”
“挺好的!”林老栓笑著說,“以前的老作坊又小又暗,現在這新作坊寬敞明亮,還裝了通風設備,熬香時再也不用嗆得直流眼淚了。”他指著作坊角落裡的一台小型烘乾機,“您推薦的這台烘乾機也好用,陰雨天摘的桂花用它烘乾,香氣一點都沒散,比以前靠天吃飯強多了。”
正說著,鎮文化站的小王匆匆趕來,手裡拿著一份紅色的榮譽證書。“蘇老師,林師傅,好消息!”他快步走到院子中央,舉起證書,“咱們青溪鎮的‘古法桂花香膏製作技藝’被列為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了!縣裡還特意給林師傅頒發了‘非遺傳承人’證書!”
林老栓愣住了,他看著小王手中的證書,嘴唇微微顫抖,半天說不出話來。過了好一會兒,他才伸手接過證書,指尖輕輕撫摸著燙金的字,眼淚不知不覺流了下來。“我爹要是知道了,肯定高興……”他哽咽著說,“他一輩子都在做香,總說這手藝不能斷,現在終於有希望了。”
院子裡的匠人們都圍了過來,七嘴八舌地向林老栓道賀,林曉更是激動地抱住了爺爺的胳膊:“爺爺,您現在是非遺傳承人了!以後咱們青溪鎮的香膏會越來越有名的!”蘇合香看著眼前熱鬨的場景,心裡湧起一陣暖意——她還記得第一次來青溪鎮時,這裡的製香匠人個個愁眉苦臉,擔心手藝後繼無人,而現在,他們不僅重拾了信心,還讓傳統技藝得到了官方認可,這比任何商業成功都更有意義。
當天下午,蘇合香在新作坊裡為匠人們和學徒們舉辦了一場製香培訓。她從桂花的品種選擇講起,詳細講解了不同產地桂花的香氣特點,又現場演示了蒸餾、熬製、定型的全過程,不時停下來解答大家的疑問。林老栓站在一旁,偶爾補充幾句自己多年的製香經驗,比如如何通過桂花的顏色判斷新鮮度,如何通過熬製時的氣泡判斷香膏濃度,這些老一輩的經驗之談,讓學徒們受益匪淺。
培訓結束後,蘇合香帶著大家來到青溪鎮的桂花種植基地。這片基地是上個月剛成立的,由鎮上的匠人聯合承包,種植了三千多棵優質金桂樹,從選苗、種植到養護,都按照科學的方法進行。“以後咱們的原料有了保障,就不用再擔心買到劣質桂花了。”蘇合香指著長勢喜人的桂樹,對林老栓說,“等明年春天,我們再引進幾棵銀桂和丹桂,開發出不同香型的香膏,滿足更多消費者的需求。”
林老栓看著眼前鬱鬱蔥蔥的桂樹林,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蘇老師,謝謝您。如果不是您,我這手藝早就斷了,青溪鎮的桂花也不會有今天。”蘇合香搖搖頭:“林師傅,這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是你們的堅守和匠心打動了大家。傳統技藝就像這桂花樹,隻要有人澆水、施肥、修剪,就能長得枝繁葉茂,開花結果。”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夕陽西下時,蘇合香準備離開青溪鎮。林老栓和匠人們送她到村口,手裡提著裝滿桂花和香膏的籃子。“蘇老師,這是今年最好的桂花,您帶回去做研究。”林老栓遞過籃子,又從口袋裡掏出一張紙條,“這是我們擬的‘青溪香文化合作社’章程,想請您幫忙看看,以後咱們就按照合作社的模式,統一生產、統一銷售,讓更多匠人受益。”
蘇合香接過紙條,上麵的字跡雖然稚嫩,卻寫得工工整整,章程裡詳細規定了合作社的組織架構、利益分配、技藝傳承等內容,看得出來,匠人們是真心想把青溪鎮的香文化發展起來。“章程寫得很好,我回去後再幫你們完善一下,爭取儘快注冊成立合作社。”她笑著說,“等合作社成立了,我們博物館會和你們簽訂長期合作協議,把青溪的香膏納入博物館的文創產品體係,讓更多人知道青溪鎮的香文化。”
越野車駛離青溪鎮,車窗外的桂樹林漸漸遠去,但那清甜的桂香卻仿佛一直縈繞在身邊。蘇合香打開車窗,秋風帶著桂花的香氣吹進來,讓她想起盛唐長安的合香居——那時,她也曾在庭院裡種下一棵桂樹,每當花開時節,蕭策總會陪她一起采摘桂花,製作香膏。如今,雖然時空變換,但這份與香有關的熱愛和堅守,卻從未改變。
回到博物館後,蘇合香第一時間將青溪鎮的情況向館裡做了彙報,並提交了幫扶青溪鎮發展香文化產業的詳細計劃。館領導對她的工作給予了高度肯定,決定加大對青溪鎮的幫扶力度,不僅要幫助成立合作社,還要在博物館內設立“青溪古法香膏”專屬展區,同時組織媒體對青溪鎮的製香技藝進行宣傳報道。
一周後,蘇合香收到了林曉發來的消息,說“青溪香文化合作社”已經正式注冊成立,首批吸納了二十多名匠人,還收到了來自上海、北京等地文創店的大額訂單。林曉在消息裡還說,鎮上的年輕人紛紛表示要回鄉學做香,青溪鎮再也不是以前那個冷清的小鎮了,現在每天都充滿了活力。
蘇合香看著消息,嘴角不自覺地揚起。她走到博物館的“長安十二香”展區,看著展櫃裡複原的唐代“桂香”展品,又想起青溪鎮那些鮮活的匠人麵孔,忽然意識到,“長安十二香”的傳承,不僅僅是複原古代的香料配方,更是要將這份對香的熱愛、對匠心的堅守傳遞下去,讓傳統香文化在新時代的土壤裡生根發芽,開出更絢爛的花朵。
沒過多久,蘇合香收到了一份來自縣文旅局的快遞,裡麵是一本燙金的榮譽證書,上麵寫著:“授予蘇合香同誌‘文化傳承使者’稱號,以表彰其在傳統製香技藝傳承與發展中的突出貢獻。”蘇合香拿著證書,走到窗邊,看著遠處的夕陽,心裡充滿了成就感。她知道,這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未來,還有更多像青溪鎮這樣的地方,還有更多瀕臨失傳的傳統技藝,等待著她去發現、去守護、去傳承。
蕭策下班回來時,看到蘇合香正對著證書微笑,便走過去輕輕抱住她:“恭喜你,‘文化傳承使者’。”蘇合香靠在他懷裡,笑著說:“這也是你的功勞,如果不是你一直支持我,我也走不到今天。”蕭策低頭吻了吻她的額頭:“我們本來就是一體的,你的事業,就是我的事業。”
窗外的月光灑進來,落在兩人身上,也落在展櫃裡的“長安十二香”展品上。香氣在空氣中悄然流動,仿佛跨越千年的時光,將盛唐的繁華與現代的安寧緊緊連接在一起,譜寫著一曲關於熱愛、堅守與傳承的香韻傳奇。
喜歡長安香事:調香師的盛唐浮沉請大家收藏:()長安香事:調香師的盛唐浮沉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