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真是......"安迪一時語塞,找不出合適的詞來形容。
一小時後,兩人在岱山縣城的馬路上兜了三圈。
王宣把車往路邊一停,沒好氣地說:"姐,就你這認路的本事,誰敢讓你單獨出門?算了算了,我自己去問路吧,幸好這是個小地方。
"
安迪漲紅了臉。
其實半小時前他們就到岱山了,都怪她把地圖看錯了,才繞來繞去找不著北。
王宣看見路邊有位大媽,連忙上前:"阿姨,跟您打聽個地兒。
"
"小夥子要去哪兒?"
"您知道岱山敬老院怎麼走嗎?"
"從這個路口左轉,第二個巷子往裡走,到底就是啦。
"
"謝謝您嘞!"王宣道完謝回到車上,一踩油門就出發。
"問明白啦?"
王宣點點頭。
"要從這兒進去?"安迪盯著狹窄的胡同口直皺眉。
"可不是嘛,咱剛才都路過好幾回了。
對了,待會兒見到人你可彆亂說話,全聽我的。
"王宣特意囑咐道。
這次來得突然,誰知道安迪會不會控製不住情緒。
"為啥呀?"安迪滿臉困惑。
"我的親姐!你就不想想,你現在多大歲數,你弟弟多大歲數?這麼多年不聞不問,突然跑來認親,人家會怎麼想?就算不懷疑你彆有用心,能給你好臉色看嗎?"王宣耐心解釋。
他太清楚楊秀媛護著小明的勁兒了。
"最關鍵的是姐姐,人家小明早就適應現在的生活了,精神狀況也不穩定。
你突然冒出來說是他親姐姐,這不把人嚇壞嗎?"王宣覺得原劇裡那些人做事太莽撞,一上來就亮明身份,不僅敬老院工作人員沒給好臉色,小明雖然精神有問題但也有小孩的智商,突然多個姐姐讓人家怎麼接受?
安迪想想也是,反正弟弟已經找到了,王宣說的確實在理。
停好車,王宣遞了瓶水給安迪:"喝口水緩緩,彆太緊張露餡了。
記住我們說好的,咱們是來找當年收留你的孤兒院想捐款的,後來打聽到孤兒院關了,部分孩子轉到這兒來了。
"
"知道啦,就你鬼主意多。
"安迪原本繃緊的神經被王宣這麼一攪和,反而放鬆不少。
倆人走到門衛室敲窗,四十來歲的門衛大叔疑惑地問:"找哪位家屬?"
"叔叔好,我們不是探親的,是來捐款的。
"王宣晃了晃手裡的公文包。
"捐款?您二位稍等!"門衛立刻笑臉相迎,忙不迭請他們進屋坐著,轉身就去喊院長。
"你早就計劃好了?"安迪盯著王宣的包。
"沒辦法,誰讓我攤上你這麼個迷糊朋友呢?"王宣聳聳肩,"安迪姐,這地段其實不錯,要是開發成住宅區應該挺賺。
"
"位置還行,不過商業價值不高。
你該不會打這兒的主意吧?"安迪疑惑道。
"這麼個小縣城能賺幾個錢?加上周邊地塊頂天幾千萬利潤,拆遷還麻煩得很。
"王宣撇撇嘴。
安迪才不信他隨口一提:"少來,你肯定有打算,說說看?"
"這事兒待會兒再聊,不急。
"王宣輕輕擺了擺手。
他剛才就留意到,這塊地方雖說位置還行,但真要拿來辦養老院顯得太小了點,房子也有些年頭了。
最關鍵是周邊都是居民區,他來之前就考察過——岱山這地方雖說發展得還行,可頂多比普通縣城強些,房價估摸著都超不過四千。
其實附近多的是更適合建養老院的地段,壓根沒必要非選這兒不可。
正說著話,先前那個中年男人領著個約莫六十來歲、頭發花白的老太太走了過來。
"院長,就是這兩位說要捐款的。
"
"你們好,我是這家養老院的院長張青。
"老太太說話時雙手不自覺地搓著,"聽說二位要獻愛心,我代表院裡老人們先謝謝你們了。
"
王宣微微挑眉,總覺得老院長這話裡透著生怕到手的鴨子飛走的勁兒。
不過橫豎自己另有所圖,也就沒往深處想。
"張院長,我和我姐這趟來確實是要捐款的。
"王宣直接截住對方繼續奉承的話頭,"不過在捐之前,有些事得先問清楚。
"
張院長原以為會是那位安迪女士主事,見狀連忙笑著引路:"有什麼問題咱們去辦公室坐著說,喝口茶慢慢聊。
"
去辦公室的路上,王宣看見不少老人三三兩兩曬太陽。
果然和他猜的不離十——這養老院條件很普通,倒不能說差,可比起大城市那些隔三差五就有人捐款的福利機構,到底是差了一大截。
"二位將就著喝口茶水。
"張院長遞過兩個印著廣告ogo的紙杯,目光在兩人考究的穿著上打了個轉,"我們這兒條件簡陋,千萬彆見怪。
"
這養老院雖然是公辦的,可政府撥款有限,平日裡收到的捐款更是寥寥無幾。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雖說院裡收留的不全是無兒無女的孤寡老人,可維持起來依然捉襟見肘。
"張院長,我們專程從滬上過來,就打開天窗說亮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