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性神隻與信仰體係帶來的整合僵局,如同一塊塊堅硬的礁石,阻滯著地球超自然聯盟邁向全麵統一的浪潮。武力征服不可取,緩慢滲透效率低下,且可能貽誤應對未來星際挑戰的戰略時機。聯盟高層經過反複研討,最終通過了一項大膽而富有創見的提案——由目前地球公認的至強者,元初門主王也,以其無上神念,構建一個跨越現實與虛幻的“虛擬萬神殿”,主動邀請那些分散於全球各地、擁有一定自主意識或強烈地域性的神性存在、信仰化身、祖靈聚合體,進行一次前所未有的“神念論道”。
此舉旨在繞過物理距離和文化隔閡,在精神與法則層麵進行最高效的直接溝通,向這些古老而固執的存在展示聯盟所代表的“道路”,闡明共存共榮之理,以期打破僵局。當然,這也伴隨著巨大的風險,若王也的神念不足以壓製群“神”,或論道失敗,反而可能激化矛盾,導致全球範圍內的超自然動蕩。
月圓之夜,元初門時空秘境深處。王也的本體雖遠在紅塵曆練,但其坐鎮宗門的分身,此刻氣息與本體遙相呼應,調動起化神大圓滿的磅礴神念,結合對空間法則的深刻理解,開始施行這驚天動地的計劃。
他並未離開秘境,而是盤膝坐於混沌青蓮虛影之下,雙目閉合,周身道韻與整個秘境,乃至與地球靈脈網絡產生微妙共鳴。他的神念不再是無形無質的探查波,而是化作億萬縷璀璨的法則絲線,如同織女的巧手,以地球自身的地脈能量為經緯,以圓月潮汐之力為引信,開始在現實空間之上,編織一個龐大、複雜、介於虛實之間的精神領域——“虛擬萬神殿”。
這不是真正的空間創造,而是一個高度凝練的集體意識交彙平台。其構建原理,借鑒了星靈共同體的部分心靈網絡技術,但核心仍是東方修真體係的無上神念法門。隻見夜空之下,常人不可見的維度中,一座恢弘、古樸、仿佛彙聚了萬界建築風格的殿堂虛影緩緩浮現,它並非固定一處,而是如同海市蜃樓般,同時映照在全球數十個能量節點和信仰彙聚之地上空。
非洲雨林深處,正在祭祀的大祭司駭然抬頭,看到祖靈圖騰柱上方,出現了一座光芒構成的殿宇輪廓;安第斯山脈的山穀中,薩滿老婦感受到瓦卡聖地方向傳來令人心悸的威嚴召喚;太平洋島嶼的酋長在夢中見到了祖先之海上升起的神聖殿堂……幾乎所有被聯盟標記為具有強烈自主意識的神性存在,都在同一時間,通過其與信仰源頭的聯係,感知到了這座“萬神殿”的召喚。
起初是遲疑、警惕,甚至憤怒的排斥。許多地域性神隻本能地抗拒這種強製性的“邀請”,試圖以自身的地域權能切斷這種聯係。然而,王也的神念以其混沌包容的特性,柔和卻堅定地滲透進去,傳達的不是命令,而是一種平等論道的意念,並稍稍展露了一絲遠超個體地域神隻的、近乎天威的宏大境界。
感受到這股無法抗拒、卻又並非充滿惡意的浩瀚力量,各地的神性存在們,其投影開始陸續進入虛擬萬神殿。
殿內景象光怪陸離。有籠罩在綠色光暈中、身形與參天古木融合的森林之靈姆內蒂的化身;有身披石甲、麵容模糊、散發著亙古山嶽氣息的山神;有由流動海水構成、眼如深淵的海洋之神;有周身燃燒著熊熊聖焰、背生光翼的某地守護天使;有形象猙獰、纏繞著血與火氣息的古老戰神;甚至還有一些形象更加抽象,如同幾何光斑或能量旋渦的、代表自然現象如颶風、地震的初級意識體……
這些投影形態各異,強弱分明,有的意識清晰,充滿警惕與好奇;有的則渾渾噩噩,僅憑本能反應;有的散發著祥和寧靜的自然韻律;有的則充滿了暴戾、貪婪或固執的排外情緒。它們齊聚一堂,使得萬神殿內能量屬性衝突、意念交織,若非有王也的混沌神念作為基座維持穩定,恐怕早已崩潰。
待絕大多數被邀請者或被迫參與者的投影穩定後,萬神殿中央,王也的神念化身顯化而出。他並非以元初門主的華貴形象出現,而是化作一個周身籠罩在朦朧清光中、麵目模糊、仿佛與道合真的普通道人形象,以此淡化個體特征,突出其所代表的“道”。
沒有多餘的寒暄,王也的神念化身開口,其聲非人言,而是直接響徹在所有參與者的意識核心,是一種融合了大道倫音、能跨越任何語言和文化障礙的意念流:
“諸位,存在於斯方寸之地,守護一方水土,延續一方信仰。”
開場白平淡無奇,卻瞬間吸引了所有神性存在的注意,因為它們能感受到這話語中蘊含的對它們本質的深刻理解。
“今日邀諸位前來,非為征伐,非為奴役,隻為論道。論這天地變化之勢,論這萬物共存之理。”
他首先承認並尊重了這些地域性神隻的存在價值:“汝等源於先民敬畏,成於信仰彙聚,與山川共存,與血脈同續。守護一方安寧,維係生態平衡,此乃汝等之功,亦是汝等存在之基。”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番話,讓許多原本充滿敵意的投影,情緒稍緩。它們能感覺到,這位強大的存在並非來否定它們。
緊接著,王也話鋒一轉,開始描繪一幅宏大的圖景:“然,天地不限於一隅。汝等可知,腳下星辰,懸浮於無垠星空?可知星海之中,亦有他類文明,其力或可摘星拿月,其念或能跨越光年?”
他以其神念,將百慕大之戰中對抗舊日支配者投影的片段、星空中那股冰冷掃描意念的威脅感、以及從南極遺跡和星靈共同體處獲得的關於廣袤宇宙的信息,化作一幅幅震撼的畫麵,直接呈現在所有參與者的意識中。
星空的無垠、外星科技的可怕、異類文明的詭異……這些遠超它們認知範圍的信息,如同洪流般衝擊著這些大多固守一地的神性存在。許多弱小的意識體開始顫抖,連那些強大的森林之靈、山神、海神,也露出了凝重乃至驚懼的神色。它們第一次直觀地意識到,自己賴以生存的“世界”,不過是宇宙中的一粒塵埃,而塵埃之外,存在著足以輕易碾碎它們的巨大威脅。
“孤木難支,獨泉易涸。”王也的聲音再次響起,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力量,“若星海之敵降臨,汝等憑借一地之險,一族之信,可能抵擋?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這是赤裸裸的現實威脅,也是最有效的破防利器。
在成功營造出危機感後,王也開始闡述聯盟的理念,也即他的“道”:
“吾等所求,非抹殺汝等之獨特性,非剝奪汝等之信仰源。恰恰相反,乃欲建一‘求同存異’之盟。”
“同者為何?同在此星,同為此星生靈,同麵臨外域之威脅。此乃生存之大同。”
“異者為何?異在汝等之形態,異在汝等之規則,異在汝等所受祭祀與禁忌。此乃文化、信仰、存在形式之異。”
他以自身混沌大道為例進行說明:“吾之道,包羅萬象,混沌為基。可納靈氣之清,可容陰氣之濁,可融信仰之念,可化星辰之力。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真正的強大,非是排斥異己,而是海納百川,化之為用。”
“地球聯盟,意即在此。非是要將汝等納入同一模子,而是構築一框架,於此框架內,汝等可保有自身之聖地、之儀式、之傳承。聯盟尊重汝等之自治,僅在關乎星辰存亡之大事上,需一致對外。”
他提出了具體的共存模式:“可劃定‘神聖自治領’,聯盟承諾不乾涉其內政。可建立‘文明對話機製’,相互學習,取長補短。當外星威脅來臨,聯盟提供情報、技術支持,乃至必要時之庇護;而汝等,則可憑借對本地環境與法則的深刻理解,助聯盟進行防禦,此乃互利共贏。”
為了證明誠意,王也的神念化身抬手,引動一絲混沌之氣,在殿中演化。這絲氣息掠過森林之靈的投影,讓其感受到生機勃發而非侵蝕;拂過山神的石甲,讓其感受到厚重穩固而非破壞;流過海洋之神的身體,讓其感受到浩瀚包容而非排斥……他展示了混沌之道對不同屬性力量的包容性與轉化能力,證明聯盟並非要同化它們,而是可以找到一種超越屬性對立的更高層次的共存方式。
王也的論道,持續了不知多久,在精神層麵時間流速不同。當他最後一個意念落下,萬神殿內一片沉寂。
諸神投影反應各異:
·一些弱小的、依賴性強自然靈似乎更容易接受這種“庇護”,意念中傳遞出順從甚至依賴的情緒。
·如非洲森林之靈、太平洋海神這類與自然生態緊密相連的存在,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它們能感受到王也大道中蘊含的、比它們更本源、更宏大的自然之道,抵觸情緒大為減弱,開始權衡利弊。
·那些與血腥曆史或嚴格禁忌綁定的神隻如某些戰神、需要血祭的山神,則表現出強烈的掙紮和抗拒,它們的意念中充滿了對改變的不安和對古老規則的固執。
·也有一些較為開明的、或本身就更具包容性的地區神隻如某些融合了多種文化元素的守護靈,則對王也的理念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意念中傳遞出願意進一步接觸的信號。
王也並未期望一次論道就能讓所有頑固派歸心。他知道,觀念的轉變需要時間,尤其是對這些存在了千百年的古老意識而言。他的目的,是種下一顆種子,打破信息壁壘,展示一種超越地域隔閡的、更具包容性和前瞻性的可能性。
“言儘於此,道示於前。何去何從,諸位自決。虛擬萬神殿之門,不會常開,但地球聯盟善意之門,始終為願共存者敞開。”
說完,王也的神念化身緩緩消散,龐大的虛擬萬神殿也開始變得透明,最終如同泡影般消失在夜空之中。
論道結束。
全球各地,那些被召喚過的神性存在,其本體或信仰源頭都陷入了長時間的沉寂。部落的祭祀出現了短暫的紊亂,聖地的能量波動變得異常……變化在悄然發生。
這次虛擬論道,雖未立竿見影地解決所有問題,但它成功地將“星空威脅”和“共存理念”這兩個關鍵信息,強行注入了那些原本封閉的信仰體係之中。它像一顆投入古井深潭的石子,雖未激起滔天巨浪,卻必然引發深層次的漣漪。為後續聯盟采取更靈活、更有針對性的策略,與這些地區性神隻和信仰體係實現從對抗到對話、從排斥到共存的轉變,奠定了至關重要的基礎。
而王也的分身,在秘境中緩緩睜開眼,神念消耗巨大,但眼神明亮。這次論道,對他自身亦是一次難得的淬煉,讓他對“道”的包容性有了更深的體會,對引領一個多元文明前行的責任與智慧,有了更清晰的認知。他的紅塵練心與聯盟的宏觀戰略,在此刻形成了奇妙的互補與共鳴。
喜歡都市生活苦,修仙成道祖請大家收藏:()都市生活苦,修仙成道祖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