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槎”計劃的艦船在船塢中逐漸成型,冰冷的鋼鐵與流淌的符文交織成指向星海的利矛。然而,再先進的戰艦,也需要能夠駕馭它的船員和戰士。一支能夠在殘酷星際環境中生存、作戰並取得勝利的“星空戰士”隊伍,其重要性,絲毫不亞於艦船本身。
地球聯盟最高統帥部下達了“啟明星”征兵與培訓計劃的最高指令。這不是一次普通的征兵,而是從全球現有武裝力量和超凡者群體中,篩選出最頂尖的苗子,經過地獄般的淬煉,打造出文明的第一代星海利刃。
選拔的範圍覆蓋全球:
1.超凡軍團精銳:那些在與格倫塔帝國地麵部隊、變異生物、乃至陰兵鬼將戰鬥中存活下來的老兵,擁有豐富的實戰經驗和強大的心理素質。他們精通各種單兵靈能武器、外骨骼裝甲,部分人本身就是低階修士或異能者。
2.各國空軍王牌:曾經駕馭戰機在藍天翱翔的精英飛行員,他們擁有極高的g力耐受性、空間感知能力和瞬間決策能力,是轉職星際戰機飛行員或艦船駕駛員的最佳人選。
3.修真界年輕俊傑:各大宗門、世家以及元初門內部,年齡適中、根基紮實、悟性上佳的弟子。他們強大的個人實力、對能量的精細操控以及對陣法、符籙的理解,是星艦發揮出玄學側威能的保障。
4.特殊人才:包括但不限於頂尖的狙擊手、電子戰專家,應對星際級彆的信息對抗、以及擁有罕見輔助異能,如超強感知、短距預知、能量治愈的人才。
選拔過程極其殘酷,淘汰率高達99以上。
第一關,基礎篩查:靈根資質至少下品靈根、身體強度需承受至少10g過載、精神力水平能抵禦基礎精神乾擾、文化程度需要掌握高等數學、物理、天文學基礎。僅此一關,就篩掉了絕大多數普通士兵和許多隻會埋頭苦修的修士。
第二關,模擬環境適應:在大型離心機上測試極端過載耐受;在沉浸式模擬艙中體驗失重、真空、強輻射、精神汙染等複雜太空環境;在虛擬戰網中進行基礎的空戰格鬥和艦船操作測試。許多優秀的陸軍士兵和習慣了腳踏實地戰鬥的修士,在這裡因嚴重的空間眩暈、心理崩潰或操作失誤而被淘汰。
第三關,潛力與心性評估:由王也親自煉製“問心鏡”配合聯盟最先進的心理監測設備,拷問入選者的內心。忠誠度、意誌力、團隊協作精神、在絕境中的求生欲與創造力,都被嚴格審視。任何一絲對戰爭的恐懼、對權力的過度渴望、或是潛在的背叛可能,都會被無限放大,導致出局。
經過層層篩選,最終隻有不到五千人,從全球數十億人口中脫穎而出,獲得了進入下一階段的資格。他們每一個人,都是當之無愧的精英,是人類個體力量與意誌的巔峰代表。
這五千名預備星空戰士,被秘密送往位於月球背麵的“廣寒宮”基地深處,以及新建的、處於地球同步軌道的“南天門”空間訓練站。他們的訓練,由聯盟最頂尖的星際戰術教官、王牌飛行員、修真界宿老以及“伏羲”ai共同主導。
體能極限與環境適應訓練
這並非簡單的體能訓練,而是針對星際環境的“重塑”。
·重力適應性訓練:訓練基地擁有可變重力場裝置。學員們需要在零重力失重)、微重力月球、火星)、標準重力地球)乃至超高重力模擬某些氣態巨行星環境或高機動過載)之間快速切換,並完成諸如武器射擊、工具維修、近身格鬥等高精度任務。許多最初級的動作,如“行走”、“轉身”,在失重環境下都需要重新學習。
·極端環境生存:學員們被投放到模擬的各種極端環境中——接近絕對零度的深空寒域、充滿腐蝕性氣體的大氣、高強度離子輻射帶、甚至模擬遭遇“肅正者”那種空間褶皺帶來的物理參數紊亂區域。他們需要僅憑輕便的太空服或初期護盾,在限定時間內找到生存之法。教官們冷酷地宣稱:“戰艦可能被擊毀,你們必須有能力在任何殘骸或陌生星球上,為文明保留最後的火種。”
·真空與輻射對抗:雖然戰艦和護甲能提供保護,但戰士們必須習慣在真空環境下保持冷靜,並學會在護盾過載或破損時,短時間內用自身真元或靈能屏障抵禦真空和輻射。高階修士在此方麵優勢明顯,但普通戰士則需要依靠強化後的體質和特製藥劑硬扛。
失重狀態下的戰鬥技藝
這是對傳統戰鬥方式的徹底顛覆。
·武器運用:製式的靈能突擊步槍、狙擊槍、手持能量炮,在後坐力處理、彈道計算上都與地麵截然不同。在失重狀態下,每一次開槍都會帶來反向的、無休止的旋轉,戰士們必須學會用微小的姿態調節噴口或運用真元反衝來抵消。近戰武器更是如此,一刀劈出,若沒有著力點,自己反而會飄走。教官們傳授著“借力打力”、“以點破麵”的太空戰技,甚至借鑒了太極、柔道等技巧,將敵人的力量化為己用。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法術釋放與能量操控:這是對修真者最大的挑戰。在無重力、無明確上下方向的環境下,許多依賴地脈、方位、重力參考的法術模型需要重構。一道“火球術”可能因為真元輸出角度微妙差異而打偏;一個“禦風訣”在真空中幾乎失效。學員們被要求重新理解“法則”,在虛空中重新定位自身的“道標”,尋找不依賴外部環境引動天地靈氣的方法。王也甚至親自講解了他對“虛空生妙有”的感悟,引導修士們嘗試直接汲取、煉化散布在宇宙中的微弱星辰能量和輻射能。
·機動與協同:個人機動依靠小型矢量噴口背包或“禦氣”、“禦劍”技巧。團隊協同則更為複雜。在三維立體的戰場空間中,沒有“前線”與“後方”的絕對概念。戰士們需要形成動態的、立體的戰鬥隊形,相互掩護,火力交叉,信息共享。一場小隊的突擊訓練,可能涉及上下左右前後六個方向的同步推進與掩護,對團隊默契和指揮係統提出了極致要求。
星空戰士不僅是陸戰隊員,也必須是合格的艦員。
·艦船係統認知:從最基礎的“燭龍”級到複雜的“玄武”級,學員們需要了解每一型戰艦的結構、動力係統、武器係統、護盾發生器、維生係統、通訊矩陣的運作原理和薄弱環節。他們需要知道在什麼地方、用什麼方法,能最快地修複損傷,或是在必要時進行有效的破壞。
·崗位實操:根據潛質和興趣,學員們被分往不同崗位進行深度培訓。駕駛員需要在複雜的引力場和碎片帶中穿梭;炮手需要計算提前量、能量衰減、屬性克製,在萬公裡外實現精準打擊;通訊官需要過濾宇宙背景噪音和各種靈能、電子乾擾,保持信息暢通;工程師則需要掌握結合了符文學、煉金術和量子物理的“星艦工程學”,能處理從引擎過載到陣法回路斷裂等各種奇葩故障。
·損管與逃生:模擬戰艦被擊中,艙室失壓、起火、電路短路、陣法崩潰等極端情況。學員們需要穿著厚重的防護服,在警報轟鳴、紅光閃爍的模擬艙內,頂著心理和生理的雙重壓力,執行標準的損管程序,或是組織有序撤離,進入救生艙。每一次訓練都無比真實,因為失敗可能就意味著“死亡”。
“伏羲”ai主導構建的“星海戰網”,是訓練的核心環節。這是一個幾乎100擬真的虛擬世界,複刻了已知的太陽係、格倫塔帝國邊境星域、甚至根據情報推測的“肅正者”可能出現的詭異空間。
學員們在這裡經曆著一切:
·常規對抗:紅藍雙方駕駛著虛擬艦船,在複雜星域中進行艦隊決戰、破交作戰、要塞攻防。
·極端場景:突然遭遇超新星爆發餘波、誤入重力井、被未知宇宙生物襲擊、麵對“肅正者”的空間切割武器。
·意誌考驗:戰網會模擬戰友在眼前“陣亡”、戰艦被擊沉孤身漂浮在絕望深空、甚至被敵人俘虜進行精神拷問等場景,不斷磨礪學員的精神韌性。
在這裡,“死亡”是常事。但每一次“死亡”後的詳細數據分析和複盤,都讓學員們以驚人的速度成長。他們的戰鬥本能、戰術思維和對星際戰爭的理解,在無數次虛擬的生死之間被錘煉得愈發純粹。
訓練是非人的,淘汰仍在繼續。五千預備隊員,在第一個月後就銳減至三千人。但能夠留下來的,無一不是完成了脫胎換骨般蛻變的真正精英。
他們眼中曾經的興奮或迷茫,已被沉靜的銳利所取代。他們的動作乾淨利落,帶著太空環境特有的節奏感。他們可以在失重狀態下,一邊用靈能步槍點射高速移動的靶標,一邊用真元穩定自身並準備一個小範圍防護法陣。他們可以穿著沉重的宇航服,在模擬的艦船破損管道中快速穿行,熟練地使用結合了符文的焊槍進行搶修。
在一次高級彆的對抗演練中,一支由前空軍王牌飛行員趙烈、元初門築基後期弟子陳默、以及原歐盟電子戰專家伊莎貝爾組成的混合小隊,在麵對由三名資深教官駕駛的“麒麟”級驅逐艦時,竟利用小行星帶的複雜環境,以精妙的誘餌戰術和一次冒險的近距離空間跳躍,成功“擊傷”了驅逐艦的引擎,創造了訓練營的一個奇跡。
王也的神念偶爾會掃過訓練基地,感知著這些年輕戰士的成長。他看到了陳默在失重環境中,將禦劍術融入機動,劍光如遊魚般靈巧;看到了趙烈如何將飛行員的直覺與艦載ai的精準計算完美結合;看到了伊莎貝爾如何用自身精神力增幅通訊設備,在強乾擾環境下建立了短暫而穩定的量子鏈接。
他的嘴角,微不可察地勾起一絲弧度。
這些戰士,就是地球文明的未來,是“星槎”艦隊真正的靈魂。他們的肩膀上,將承載起守護家園、探索星海、乃至追尋大道之外,那份屬於整個人類集體的責任與榮光。
喜歡都市生活苦,修仙成道祖請大家收藏:()都市生活苦,修仙成道祖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