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耳欲聾的炮火轟鳴徹底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近乎神聖的、混合著悲傷與肅穆的寂靜,籠罩著火星軌道至小行星帶外圍的廣闊空域。第一次星際戰役的硝煙尚未完全散儘,但戰鬥的階段已然落幕,隨之展開的,是一項同樣龐大、複雜且充滿意義的行動——打掃戰場。
地球聯軍最高指揮部下達了最高優先級的指令:不惜一切代價,全力回收戰場上的每一片殘骸,無論是友軍的,還是敵方的。
傾巢而出的“清道夫”
命令下達後,早已待命多時的龐大工程艦隊,如同嗅到氣息的工蟻群,從月球基地、火星船塢、乃至地球本土的太空港,浩浩蕩蕩地駛入這片剛剛經曆浩劫的星空。
這支艦隊構成複雜而專業:
·大型打撈艦:如同移動的工廠,擁有強大的牽引光束和巨型機械臂,能夠拖拽、固定甚至初步分解大型戰艦殘骸。它們的貨艙經過特殊設計,可以容納巨大的艦船部件。
·多功能工程船:體型相對較小,但更加靈活,配備切割工具、焊接設備和精密傳感器,負責進入殘骸內部進行精細作業,回收關鍵設備或處理危險品。
·資源回收船:如同太空中的“吸塵器”,能夠釋放出廣域的電磁網或引力場,搜集飄散在戰場各處的細小碎片、金屬顆粒,甚至是一些凍結的液體和氣體。
·專用運輸艦:負責將回收的物資、設備以及最重要的——遺體,轉運至後方基地或專門的接收站。
·警戒護衛艦:在工程艦隊周圍巡航,警惕可能出現的零星抵抗、太空海盜或是某些未被發現的危險,如未爆彈、不穩定的能量核心等。
這些船隻,平日裡默默無聞,此刻卻成為了戰場的主角。它們亮起探照燈,如同無數隻謹慎的眼睛,掃描著黑暗虛空中的每一片漂浮物,引擎噴射出調整姿態的細小光焰,在這片巨大的“星際墳場”中開始了漫長而細致的梳理工作。
在所有回收任務中,尋找並收殮陣亡將士的遺體,被賦予了最高的道德和情感優先級。
打撈隊員們穿著厚重的防護服,操作著工程機甲,小心翼翼地進入那些支離破碎、內部環境極端惡劣的戰艦殘骸。他們麵對的,是扭曲的金屬、裸露的線纜、凝固的血液、以及真空低溫下保持著最後姿態的遺體。
在一艘被攔腰斬斷的地球驅逐艦殘骸內,救援隊員發現了一名被固定在通訊崗位上的年輕女軍官。她的雙手還停留在控製麵板上,頭盔麵罩下的臉龐因瞬間失壓而凝固,卻依稀能看到一絲堅毅。隊員們沉默地、極其輕柔地將她和她的座椅一起切割下來,用印有地球聯盟徽章的專用裹屍袋鄭重包裹,運往運輸艦。那裡,有隨軍牧師和心理輔導員等待著,為這些英靈舉行簡單的告彆儀式,並確保他們的身份能被準確識彆,最終魂歸故裡。
對於格倫塔帝國士兵的遺體,地球方麵也給予了基本的人道主義對待。按照《星際戰爭基本公約》的規定,這些遺體同樣被回收、登記、妥善保存。這既是人道精神的體現,也是為了未來可能的戰俘交換或外交交涉留存證據和籌碼。看著那些與人類形態迥異、但在死亡麵前同樣渺小的外星士兵遺體,許多地球戰士心中也湧起複雜的情緒——戰爭,無論對哪一方,都是殘酷的劊子手。
除了遺體,戰場上的每一片金屬、每一塊電路板、每一門破碎的炮管,在聯軍高層和科學家眼中,都是無價的寶藏。
·友軍殘骸回收:首要目標是回收尚可修複的受損艦船。一些被擊傷但未完全失去動力的戰艦,在工程船的輔助下,被緩緩拖曳回火星或月球船塢。即使是一些徹底報廢的艦體,其內部完好的引擎、能源核心、裝甲板材、甚至是生活區的補給品,都被小心翼翼地拆卸下來,用於補充聯軍巨大的戰損,或是作為備件儲存。
·敵軍殘骸研究:格倫塔帝國的科技,尤其是其能量武器、護盾技術、引擎係統和材料科學,是地球科學家夢寐以求的研究樣本。打撈隊像對待易碎的古董般,處理著那些帝國戰艦的殘骸。一門相對完好的離子炮塔、一塊印刻著複雜能量回路的護盾發生器碎片、甚至是一塊其裝甲的斷裂麵,都被分彆標記、封裝,由專門的科研運輸船運往絕對保密的地下或軌道研究基地。這些殘骸,將成為地球科技實現下一次飛躍的關鍵“催化劑”。
·情報價值:那些相對完整的帝國艦船殘骸,尤其是指揮中心、通訊艙和數據存儲單元的碎片,是情報部門的重點目標。技術人員使用特殊設備,試圖從損壞的硬盤、記憶核心甚至是燒焦的電路板中,恢複出關於帝國軍事部署、星圖、科技樹乃至社會結構的情報。每一個被成功破解的數據碎片,都可能在未來帶來戰略上的巨大優勢。
·資源再利用:即使是那些看似無用的金屬碎片,也被資源回收船儘數搜集起來。在太空工業中,原材料運輸成本極高,這些經過初步加工的戰艦合金,本身就是寶貴的資源,可以熔煉後用於建造新的戰艦或空間設施。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打掃戰場並非毫無風險。
·未爆彈藥與能量泄漏:一些導彈、魚雷可能因故障未能引爆,依舊處於極不穩定的狀態。受損艦船的能量管道可能仍在泄漏危險的輻射或高能等離子體。工程船必須時刻掃描這些威脅,並由專門的排險小組進行處理,有時甚至需要遙控機器人進行危險作業。
·結構坍塌:巨大的戰艦殘骸結構極不穩定,可能在作業過程中突然斷裂或坍塌,對內部的打撈人員構成致命威脅。
·心理創傷:直麵戰爭的殘酷景象,處理陣亡者的遺體,對許多打撈隊員造成了深遠的心理影響。聯軍安排了大量的心理乾預團隊隨行,提供必要的疏導和支持。
那艘被王也以空間之力封存後拋出的“毒蠍級”驅逐艦,成為了打撈隊伍的一個特殊焦點。它結構相對完整,內部係統甚至可能保持著一瞬間的“凍結”狀態,其研究價值無可估量。一支由最頂尖科學家和工程師組成的特殊小組,在嚴密保護下,對這艘“活標本”進行了最細致的檢查和拆解分析。
而王也本人,在確保了戰場大局已定後,便收回了大部分顯化的力量。他依舊停留在被俘的帝國旗艦內,仿佛化作了這艘巨艦的“艦魂”,無聲地注視著地球聯軍如同勤勞的工蜂般,在這片由死亡與鋼鐵構成的“花田”中忙碌。
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強大的威懾,確保著投降的帝國艦船不敢異動,也震懾著任何可能窺視這片戰場的潛在威脅。同時,他也以一種超然的視角,觀察著地球文明如何消化這場慘勝的果實,如何從廢墟中汲取力量,如何麵對勝利背後的沉重代價。
星空之下,無數的工程船燈光如同繁星,點綴在黑暗的幕布上,與遠方火星的暗紅、殘骸燃燒的餘燼、以及更遙遠恒星的光芒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幅悲壯與希望並存的畫卷。
打掃戰場,不僅是為了回收物資,更是為了告慰亡者,為了汲取教訓,為了積蓄力量。每一片被回收的殘骸,無論是友軍的還是敵方的,都將成為地球文明邁向深空的階梯上,一塊染血的、卻無比堅實的磚石。這是一場沉默的儀式,是對過去的告彆,也是對未來的奠基。
喜歡都市生活苦,修仙成道祖請大家收藏:()都市生活苦,修仙成道祖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