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空之眼”擴展網絡如同投入靜謐深潭的石子,雖然未能立刻激起驚濤駭浪,但那圈圈擴散的漣漪,卻讓昆侖指揮中心乃至整個地球聯盟高層都感受到了愈發緊迫的壓力。帝國主力艦隊那遙遠而模糊的動向,如同懸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提醒著所有人,小行星帶的纏鬥與技術進步,若不能轉化為文明整體實力的躍升,終將是鏡花水月。
瓦西裡耶夫與聯盟議會深知,地球文明的潛力遠未被完全激發。科技可以逆向,戰艦可以建造,但有一種資源,其深度與廣度,直接決定著一個文明在超凡層麵的上限——那就是擁有修煉資質,能夠吸納天地靈氣或宇宙能量),踏上進化之路的人口基數。
過去,修煉對於絕大多數普通人而言,是縹緲的傳說,是少數幸運兒或古老傳承的專利。但在文明存亡之秋,任何潛在的力量都必須被挖掘出來。於是,一項規模空前、影響深遠的戰略性決策,在最高層麵被迅速通過並強力推行——在地球本土、火星殖民地、月球基地以及小行星帶各大居住站,同步開展全民靈根普查與基礎修煉強製教育。
《地球聯盟戰時狀態靈根普查與修煉普及法案》以驚人的效率頒布。法案明確規定:所有聯盟公民,無論年齡、性彆、職業,必須在規定期限內,前往指定檢測點接受靈根資質檢測。同時,基礎修煉教育被納入所有教育階段的必修課程,未通過相應考核,將影響貢獻點獲取乃至公民等級。
輿論機器全麵開動。全息新聞、網絡平台、公共顯示屏上,充斥著鼓舞人心又帶著不容置疑意味的宣傳:
“你的靈根,就是文明的火種!”
“修煉,不再是個人的奇遇,而是守護家園的責任!”
“發掘潛能,為地球而戰!”
宣傳片中,既有王也昔日力挽狂瀾的英姿,也有如今前線修士駕馭飛劍與機甲並肩作戰的震撼畫麵,更有普通人在檢測出靈根後,眼中燃起希望之光的特寫。恐懼與希望,責任與榮耀,被巧妙地編織在一起,形成一股強大的社會洪流。
地球,某大型城市的集中檢測中心,人潮洶湧。隊伍從室內一直排到街角,蜿蜒如長龍。男女老少,神色各異——有滿懷期待的青年學生,有神情忐忑的中年夫婦,有被父母抱在懷中、睜著好奇大眼睛的孩童,也有在子女攙扶下、麵露茫然的老者。
檢測方式,是科技與玄學結合的產物。受測者隻需將手掌按在一個刻滿細密符文的水晶板上,同時旁邊的高精度生物場掃描儀會對其全身進行無害化掃描。水晶板連接著龐大的數據庫,其符文能引導並放大受測者體內可能存在的微弱靈性反應,而掃描儀則從生命磁場、基因表達等層麵輔助分析資質傾向與潛力等級。
“李小明,骨齡十六,靈根屬性:土,偏向‘堅毅’特質,潛力評定:丙中。建議修煉方向:《厚土訣》基礎篇。”冰冷的電子音播報著結果。名叫李小明的少年臉上閃過一絲失望,但很快被工作人員引導至“資質登記與後續指導”區域。丙中資質,意味著他或許終生難以凝結金丹,但若能刻苦修煉至築基期,其增強的體魄、意誌以及對大地能量的親和力,足以讓他成為一名優秀的重型機甲駕駛員或工程兵,遠比普通人強大。
“張偉,骨齡四十五,靈根屬性:無。生命磁場活躍度低於基準線。”一個中年男人失落地放下手,默默離開了隊伍。他是大多數人的代表,注定無法踏上修煉之途,但聯盟法令同樣規定,他們需要在其他崗位上為文明貢獻更多力量。
也有令人驚喜的時刻。
“趙琳,骨齡二十二,靈根屬性:水木雙生,感知敏銳,潛力評定:乙上!”人群傳來一陣低低的驚呼。被稱為趙琳的年輕女孩捂住了嘴,眼中滿是難以置信的喜悅。乙上資質,意味著她擁有了成為強者的敲門磚,立刻被專人請走,進行更詳細的評估和登記,未來很可能被吸納進“啟明星”計劃或直接送入相關專業院校。
檢測點日夜不休,光腦屏幕上的數據流如同奔騰的江河。海量的信息被實時傳送到位於昆侖山的“伏羲”主機進行處理、歸檔和分析。一張涵蓋整個文明潛力分布的宏觀圖譜,正在逐漸清晰。
與此同時,教育的變革也在同步發生。曾經數理化為核心的課堂,如今加入了大量嶄新的內容。
在小學,孩子們不再僅僅背誦古詩,而是開始學習《基礎冥想引導術》,像做遊戲一樣嘗試感受所謂的“氣感”。老師們用淺顯的語言講解經絡、穴位的概念,以及如何通過觀想和呼吸,與天地間無所不在的“靈氣”建立初步聯係。雖然絕大多數孩子懵懵懂懂,但哪怕隻有萬分之一的幾率能提前喚醒一絲靈性,這筆投資也值得。
中學階段,課程變得更加係統化。除了通用的《基礎引氣訣》必修外,還會根據前期初步篩查的傾向,開設不同屬性的基礎功法選修課,如《庚金呼吸法》、《離火初解》、《青木長生功》等。體育課被徹底改革,傳統的跑跳投被“煉體拳”、“步風身法”所取代,旨在打熬筋骨,增強氣血,為將來承載更強大的能量做準備。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大學及相關專業院校,則成為了修煉與科技融合的前沿陣地。工程專業的學生需要學習“基礎符文銘刻與能量導論”,研究如何將陣法微型化並集成到戰艦裝甲上;醫學專業則深入探討“靈氣對人體細胞活性的影響與治療應用”;甚至社會科學也開始研究“高魔社會結構與管理模式”。
社會層麵,各種基礎修煉輔導班、交流社如同雨後春筍般出現。由聯盟官方認證的修士開設的講座常常座無虛席。貢獻點體係向修煉成果顯著傾斜——快速晉級、掌握特定術法、在修煉相關研究中做出貢獻,都能獲得豐厚的點數和更高的社會地位。
如此規模宏大、強製推行的社會工程,不可避免地遇到了阻力。
部分保守的科學家和公眾人物,公開質疑其科學性和效率,認為在戰爭時期將巨大資源投入“虛無縹緲”的修煉,是對理性和科技的背叛,不如全力發展軍工和基礎科學。
某些傳統宗教團體,則認為這種由政府主導的、體係化的“成神之路”,褻瀆了他們的教義和神隻,引發了小規模的抗議和輿論交鋒。
更多的阻力來自民間。對於許多習慣了現代生活、毫無神秘學背景的普通人,尤其是年長者而言,突然要他們去“感應”根本不存在的“氣”,無疑是痛苦的折磨,產生了普遍的焦慮和挫敗感。“修煉焦慮症”甚至成為一個新的社會心理學名詞。
資源分配也出現了問題。雖然聯盟極力推廣簡化、普適性的功法,但一些被鑒定出高品階靈根的苗子,依然需要消耗遠超常人的資源,如靈石、靈藥、高階修士的指導時間來培養。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社會的不平等感,引發了“資質特權”的爭議。
儘管存在陣痛和爭議,但全民修煉普及帶來的積極變化,同樣顯而易見。
首先,它給了文明在絕望戰爭中的一劑強心針。當人們發現自己或子女擁有改變命運、獲得超凡力量的可能時,那種對未來的希望感和參與感,是任何物質獎勵都無法替代的。征兵處外,因修煉而體質、反應大幅提升的誌願者排起了長隊。
其次,它為聯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人才儲備庫。大量原本埋沒於民間的修煉苗子被發掘出來。那個名叫趙琳的水木雙靈根女孩,在進入專門的修真學院後,展現出了驚人的培育靈植的天賦,她的能力或許無法直接用於戰鬥,但對於解決未來遠征或殖民地的食物、藥材自給問題,可能具有戰略性的意義。
更重要的是,它正在從根本上改變文明的底色。一個全民開始接觸並嘗試理解超凡力量的社會,其思維方式、科技樹發展方向乃至文化內涵,都在悄然發生著深刻的變革。也許需要一代甚至幾代人的時間才能完全顯現其效果,但種子已經播下。
當瓦西裡耶夫看著“伏羲”彙總的報告——那顯示著數以億計的人口已完成檢測,其中擁有可培養資質者比例遠超預期,並且這個數字還在隨著檢測的深入而穩步增長時,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氣。
他知道,這項政策短期內無法立刻變出成千上萬的金丹修士,它消耗巨大,爭議不休。但他更知道,這是在為地球文明的未來鋪設最堅實的基石。當帝國的陰影再次籠罩時,他們麵對的,將不再隻是一個依靠科技和外力武裝起來的文明,而是一個真正開始覺醒自身內在力量、邁向超凡的種族。這條路上充滿未知與挑戰,但唯有如此,方能在殘酷的星河中,搏得一線生機。
喜歡都市生活苦,修仙成道祖請大家收藏:()都市生活苦,修仙成道祖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