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後的陽光,透過辦公室老舊的玻璃窗,照射在楊明宇的辦公桌上。光斑之中,靜靜地躺著一份剛剛從教務處取回的表格——《貧困生助學金申請表》。
這張看似單薄的a4紙,在楊明宇眼中,卻有著千鈞之重。它不僅關係到一筆能解燃眉之急的款項,更是對趙敏過去這段時間所有努力和轉變的認可,是她掙脫泥潭,走向陽光人生的關鍵一步。
他並沒有立刻去找趙敏。對於那個外表堅硬如冰,內心卻敏感如蝶的女孩,任何形式的直接施舍都可能是一種傷害。這件事必須做得周全,讓她明白,這不是憐憫,而是她自己用汗水和成績掙來的榮譽。
楊明宇拿起電話,撥通了生物教研組的內線。
“喂,錢老師嗎?我是高一14)班的楊明宇。”
電話那頭傳來充滿活力的聲音:“楊老師你好!有什麼事嗎?”是剛畢業不久的生物老師,錢月明。他見證了林天和趙敏的傳奇,對楊明宇這位聲名鵲起的“傳奇教師”充滿了敬佩。
“是關於趙敏同學的事。”楊明宇的聲音沉穩而溫和,“學校的助學金評定需要任課老師的推薦意見,我想請您作為她的生物老師,為她寫幾句評語。”
“趙敏?”錢月的聲音立刻興奮起來,“當然沒問題!這個學生,我印象太深刻了!楊老師,您是怎麼發現她的?簡直是塊璞玉啊!上次期中考試,她的生物成績全年級第一,你知道嗎?這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她那股勁兒!”
錢月明顯然是打開了話匣子,聲音裡帶著激動:“現在隻要上生物課,我就專門觀察她,現在她上我的課,眼睛是亮的,而且跟著我的粉筆頭轉。課間,彆的同學都在打鬨,她會一個人跑到教室前麵的骨骼模型那裡,用手指比比劃劃,嘴裡還念念有詞。那股專注勁兒,很多尖子班的學生都沒有!還有她的實驗報告,畫的圖譜,精準得跟教科書上印出來的一樣,每一個細節都處理得特彆到位。楊老師,我敢說,這孩子天生就是學醫的料!推薦語我馬上寫,我一定好好寫!”
聽著錢月明老師毫不吝嗇的讚美,楊明宇的嘴角露出笑意。他要的就是這個效果,一個來自代課老師的不帶任何偏見,客觀公正的評價。這比他自己寫一百句好話都有分量。
“那就太感謝你了,錢老師。寫好後麻煩你送到我辦公室來。”
“客氣什麼,這是我應該做的!”
掛斷電話,楊明宇的目光再次回到申請表上。在“班主任推薦意見”一欄,他早已打好了腹稿。他拿起鋼筆,筆尖在紙上劃過,發出細微而堅定的沙沙聲。
他沒有過多地渲染趙敏家庭的貧困,那會像是在揭開女孩的傷疤。他將重點放在了“轉變”與“潛力”上。
“……該生自入學以來,經曆了一段時期的迷茫與適應。但在正確的引導下,她以驚人的毅力克服了來自家庭與自身的雙重困難,展現出遠超同齡人的成熟與堅韌。在期中考試中,其生物單科成績位列年級第一,充分證明了其在生命科學領域的卓越天賦與巨大潛力。該生平日裡沉靜好學,尊敬師長,團結同學這一點是楊明宇善意的‘誇張’),尤其在生物學科的學習中,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欲和嚴謹的科學態度。經班級評議,一致同意推薦趙敏同學申請本次助學金。望上級領導予以審核批準。我相信,今日的涓滴之助,必將灌溉出一棵未來的參天大樹,成為國家醫療衛生事業的棟梁之材……”
寫完最後一個字,楊明宇輕輕吹了吹未乾的墨跡。每一個字,都在為趙敏的未來鋪路。
很快,錢月明老師就送來了他寫的推薦語,字跡工整,但內容熱情洋溢,比楊明宇寫的還要詳儘和激動。兩份推薦語,一份沉穩有力,一份熱情洋溢。
帶著這份準備充分的申請材料,楊明宇直接敲響了校長周振邦的辦公室大門。
“請進。”
周振邦正在批閱文件,看到是楊明宇,他放下手中的筆,笑著指了指對麵的椅子:“是明宇啊,坐。看你這表情,又是來給我報喜的,還是來給我出難題的?”
經過幾次事件,周振邦對這位年輕的部下已經從最初的“關注”,轉為了真正的“器重”。他欣賞楊明宇身上那股敢想敢乾、又能謀善斷的勁頭。
“校長,是來請您支持我們班的一位好苗子。”楊明宇沒有繞彎子,將手中的申請表和兩份推薦信恭敬地遞了過去。
周振邦接過材料,目光首先被“趙敏”這個名字吸引。作為校長,他對這次期中考試異軍突起的兩個名字——林天和趙敏,印象極為深刻。
他仔細地閱讀著申請表上的每一個字,特彆是兩份推薦語。當他看到錢月明老師那段充滿激情的描述時,他鏡片後的眼睛裡閃過一絲亮光。又看到楊明宇那段立意高遠的評語時,他不由得點了點頭。
“家庭情況這一欄……母親重病,父親是卡車司機……”周振邦的指尖在表格上輕輕敲擊著,發出有節奏的嗒嗒聲,辦公室裡一時間隻有這單調的聲音。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楊明宇靜靜地坐著,沒有說話。他知道,校長在思考。助學金名額有限,每個班都在爭,每個申請的學生背後都有一個困難的家庭。要特事特辦,需要一個足夠有力的理由。
半晌,周振邦抬起頭,盯著楊明宇道:“明宇,你跟我說句實話。這個趙敏,你有多大的把握,能把她培養成才?”
楊明宇迎著校長的目光,身體微微前傾,語氣無比堅定:“周校長,我用我的職業生涯做擔保。隻要她能順利完成學業,她未來的成就,絕對不會辜負學校今天對她的任何一點投入。”
這句承諾的分量,重如泰山。
周振邦深深地看了他一眼,仿佛要看進他的內心深處的真實想法。最終,他笑了。他拿起桌上的鋼筆,擰開筆帽,在申請表的“校長意見”一欄,龍飛鳳舞地簽下了自己的名字,並在旁邊寫下八個大字——“特事特辦,優先批準!”
“好了。”周振邦將簽好字的申請表遞還給楊明宇,“你親自跑一趟財務處和教務處,就說是我說的,讓她儘快拿到第一筆助學款。彆讓孩子的學習,因為錢的事情分心。”
“謝謝校長!”楊明宇站起身,鄭重地接過申請表,心中一塊大石終於落地。
“不用謝我。”周振邦擺了擺手,重新靠回椅背,意味深長地說道,“明宇,你讓我看到了教育的另一種可能。14班現在是全校關注的焦點,也是我立的一個‘改革樣板’。好好乾,需要學校支持的地方,儘管開口。”
從校長辦公室出來,楊明宇感覺腳下的步子都輕快了許多。他馬不停蹄地跑了財務處和教務處,在“校長特批”這四個金字招牌下,一路綠燈。財務處的老師當場就從保險櫃裡取出了五百元現金,作為第一筆助學金,交到了楊明宇手上。
期中考試周校長特批給14班的獎金也到班級的賬了,楊明宇從班級獎金中每月抽100加在這其中。
捏著那厚厚的一疊嶄新鈔票,楊明宇能清晰地感受到紙幣的厚重。這六百塊,在2002年,對於一個普通家庭來說,幾乎是一個月的開銷。對於趙敏而言,這或許是她第一次,不用再為下個月的生活費而徹夜難眠。
萬事俱備,隻剩下最後一步。
下午最後一節課的下課鈴聲響起,校園裡瞬間喧鬨和沸騰起來。
楊明宇站在辦公室的窗邊,看著樓下熙熙攘攘的人群,等待著14班的教室徹底安靜下來。他看到趙敏最後一個走出教室,背著那個洗得發白的舊書包,默默地朝校門口走去。她的背影,依舊單薄,但比學期初,似乎挺直了許多。
“趙敏同學,請你來一下辦公室。”楊明宇打開窗戶,聲音不大,但清晰地傳了過去。
趙敏的腳步一頓,她疑惑地抬起頭,看到了窗邊的班主任。她的眼神裡閃過一絲緊張,但馬上點了點頭,轉身朝辦公樓走來。
幾分鐘後,辦公室的門被輕輕敲響了。
“請進。”
趙敏推門進來,然後安靜地關上門,隔絕了走廊外的吵鬨。她站在辦公桌前,低著頭,雙手緊緊地抓著書包的背帶,一言不發。夕陽的餘暉從她身側的窗戶斜射進來,將她瘦削的輪廓勾勒出一層金色的絨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