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由呢?”楊明宇推了推眼鏡。
“理由?”王昊嘿嘿一笑,收起了那副玩世不恭的樣子,表情認真地說道,“楊老師,這個問題我可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他伸出一根手指:“首先,我得承認,我的理科,尤其是物理,那就是一坨扶不上牆的爛泥。您看林天,那家夥看物理公式跟看網絡小說似的,津津有味。我看物理公式,那感覺……就像是手機沒信號,遊戲還卡頓,簡直是折磨。我再怎麼努力,頂多也就是個及格。但在文科,尤其是政治和曆史,我感覺我隨便吹吹牛……啊不,是發表一下觀點,都能拿個不錯的分數。這叫什麼?這叫‘揚長避短’!”
楊明宇聽著他這套歪理,不置可否,隻是示意他繼續。
王昊又伸出第二根手指,表情變得更加嚴肅了些:“其次,也是最重要的。楊老師,我暑假在工地實習的時候,我爸跟我說了一句話,我記得特彆清楚。”
“他說:‘兒子,咱們家這個廠子,最頂尖的德國生產線,我花錢就能買來;最牛的技術工程師,我花錢也能請來。但是我買不來、也請不來的是什麼?是對市場走向的判斷,是對人心的把握,是對國家政策的理解。’他說,這些東西比技術更重要,是企業家的‘靈魂’。”
這番話讓楊明宇心中一動。他沒想到,王昊的父親那個看似傳統的商人居然有如此深刻的見地。
王昊繼續說道:“回家之後,我把我爸這句話琢磨了很久。什麼是市場?是經濟學。什麼是人心?是曆史和哲學。什麼是政策?是政治。這些玩意兒,不都是文科研究的東西嗎?”
“我爸以前老罵我,說我不好好學數理化,以後連廠裡的機器都看不懂。但經過那次‘生產線報告’事件後,他改口了。他說:‘兒子,技術可以請人,但腦袋必須是自己的。’我覺得他說的對。我以後是要當老板的,我的任務不是去算那個齒輪該怎麼轉,而是要決定這台機器該往哪個方向開。這個‘方向盤’,我覺得就握在文科的手裡。”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總結道:“所以,我選文科不是一時衝動,而是我為我‘未來董事長’的身份,做出的最具有前瞻性的戰略布局!”
一番話說完,王昊端起楊明宇桌上的茶杯牛飲了一口,擦了擦嘴,一臉得意地看著楊明宇,仿佛在等待老師的誇獎。
楊明宇沉默了。
他被王昊的這番“高論”給結結實實地鎮住了。
他原本以為王昊隻是個頭腦簡單的富二代,卻沒想到在經曆了家庭的變故和自身的成長後,這小子竟然已經開始從“企業家”的戰略高度去思考自己的未來了。
他說的那些話,雖然帶著點少年人的狂妄和想當然,但其核心邏輯——即“文科塑造的是宏觀視野和決策能力”卻是精準的。
楊明宇發現,自己還是小看了這個學生。
他以為自己為王昊設計了一條最好的路,卻沒料到,王昊自己已經蹚出了一條更適合他自己的路。
“好小子……”楊明宇看著眼前的王昊,眼神裡充滿了欣賞,“看來,暑假那趟工地沒讓你白去。”
得到老師的肯定,王昊更是得意洋洋:“那是!楊老師,您就瞧好吧!以後林天他們負責搞技術創新,我負責把他們的技術變成錢!我們‘大14班’文理合璧,天下無敵!”
楊明宇被他逗笑了,他揮了揮手:“行了行了,彆貧了,回去上課吧。記住你今天說的話,彆到時候曆史年代都背不下來,那就不是‘戰略布局’,是‘戰略性犯傻’了。”
“放心吧您嘞!”王昊敬了個不倫不類的禮,一溜煙跑出了辦公室。
看著他那充滿活力的背影,楊明宇拿起筆在那張原本讓他充滿疑惑的誌願表上,重重地畫了一個圈。
分科誌願表最終統計完畢,名單正式上報教務處。
幾家歡喜幾家愁。
曾經那個雷打不動地聚在一起的14班,終於要被正式拆分了。
林天、趙敏、張偉等三十多名同學,將留在理科重點班,番號延續繼續,由楊明宇擔任班主任。
而陳靜、王昊等近二十名同學則將被分入新組建的文科班,迎來新的班主任和同學。
喜歡讓你帶個差班,你全員本科了?請大家收藏:()讓你帶個差班,你全員本科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