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接著,仿佛是為了“禮尚往來”,王昊舉起了手,對著林天喊道:“大神,那既然你問完了,也該幫幫我們了吧?數學裡那個‘函數單調性’和‘函數零點’到底有啥必然聯係?我們老師總說要‘數形結合’,我看著那堆代數式,腦子裡連個鬼影都結合不出來!”
林天看了王昊一眼,走到黑板前拿起粉筆,三兩下就畫出了一個標準的二次函數圖像。
“很簡單。”他的語氣還是那麼酷,“你看,函數圖像上升的這段,就是單調遞增。圖像下降的這段,就是單調遞減。而圖像和x軸相交的這個點,就是零點。你把這個圖像想象成一個遊戲角色的血條變化,增就是回血,減就是掉血,零點就是你血條空了,掛了。現在,你說它們有沒有關係?”
“我靠!原來是這樣!”王昊一拍大腿興奮地叫道,“這麼一說我瞬間就懂了!掛了可不就得掉血嗎!”
這通俗易懂的比喻,讓文科生們發出了“原來如此”的感慨。
楊明宇看著眼前學生們互相幫助的一幕,臉上露出了笑容。他知道時機到了。
“都看到了嗎?”他再次拍了拍手,“你們的病根解藥就在彼此身上。理科生的邏輯思維正是文科生學好數學的鑰匙;而文科生的感性認知和歸納能力,也恰恰是理科生突破瓶頸的法寶。”
他繼續說道:“我們14班最大的財富,不是出了幾個單科狀元,而是我們擁有一個文理兼備,可以互補的人才寶庫。所以,我提議,從本周開始我們正式成立一個跨越班級界限的學習組織。”
“組織?”張偉的眼睛亮了,脫口而出,“叫啥?‘14班複仇者聯盟’怎麼樣?”
全班頓時笑倒一片。
王昊立刻站出來說道:“張偉你能不能有點文化?這叫資源整合,平台構建。我覺得,應該叫——‘大14班’學習共同體!”
“‘大14班’學習共同體……”楊明宇細細地品味這個名字,然後點了點頭,“這個名字好!既有我們14班的傳承,又體現了我們開放和包容的格局。好,就這麼定了!”
就這樣,在一個理科大神和一個文科狀元的“跨界互助”中,一個注定要在江城一中曆史上留下濃墨重彩一筆的學生組織,非常隨意地誕生了。
“共同體成立了,接下來就是活動。”楊明宇趁熱打鐵開始布置任務,“本周六上午,我們舉行第一屆‘文理學習交流會’。地點,就在我們14班教室,這裡永遠是所有原14班同學的大本營!”
這句話讓陳靜和王昊等編外人員心裡一暖。
“交流會的內容嘛,”楊明宇的目光再次落在了陳靜和林天的身上,“第一次,我們就來點乾貨。由陳靜同學向全體理科生分享她獨創的‘曆史時間軸記憶法’,專治各種記不住、理還亂的記憶問題。然後,由林天同學為全體文科生主講‘數學常用邏輯思維模型’,幫大家建立學數學的底層代碼。大家有沒有問題?”
“沒有!”
這一次,回答聲充滿了期待和興奮。
周六上午,14班的教室裡座無虛席,甚至連過道都擠滿了站著的同學。理科班的同學和文科班的同學涇渭分明地或坐著或站著,起初還有些許的生分和尷尬。畢竟在名義上,他們分科之後已經不在一個班了。
交流會正式開始,第一個上台的是陳靜。
這已經是她第n次站上講台了,“各位同學,大家好。我們很多理科同學覺得曆史難,是因為覺得它是一堆雜亂無章的碎片。但其實,曆史本身就是一條邏輯最嚴謹的鏈條……”隨著她的娓娓道來,將中國古代史從夏商周到明清用幾條關鍵的主線如中央集權加強、經濟重心南移、民族融合等)串聯起來,再將重要的事件和人物點綴在這幾條主線上。
台下的理科生們聽得如癡如醉。他們發現原來枯燥的曆史竟然可以像數學公式一樣擁有如此清晰的結構和邏輯。之前那些死記硬背的知識點,在陳靜的講解下瞬間“活”了過來。
當陳靜講解結束時,台下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好幾個理科生甚至當場就站起來提問,問題之專業讓陳靜都有些驚訝。
接下來輪到林天上場。
他的風格與陳靜截然不同。沒有ppt,沒有講稿,他隻是拿著一根粉筆在黑板上寫下了一道典型的函數應用題。
“這道題,文科班的同學有多少人看到就想放棄的?舉手。”
“唰”地一下,文科班那邊舉起了大半的手臂。
林天嘴角微揚,露出一絲“果然如此”的微笑。“放棄,是因為你們把它當成了一道數學題。現在,我們不把它當數學題,我們把它當成一個‘解謎遊戲’。”
他開始講解,將題目中的每一個條件都比作遊戲裡的一條線索;將要求的未知數,比作最終要打敗的boss。他用遊戲裡“從boss的弱點倒推,需要找哪些道具”的思路引導著文科生們,一步步將複雜的題目拆解成一個個簡單的小任務。
“你們看,所謂的‘數形結合’翻譯過來就是把文字線索代數式)變成一張尋寶地圖函數圖像)。地圖畫出來了,寶藏答案)在哪兒不就一目了然了嗎?”
整個講解過程,他沒有用一個高深的數學術語,全是學生們最熟悉的遊戲和生活比喻。當他解完最後一步時,台下的文科生們臉上寫滿了“我好像也可以”的驚喜表情。
第一屆交流會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會議結束後,學生們沒有立刻散去,而是自發地形成了新的討論小組。理科生圍著陳靜請教曆史思考的問題,文科生則拿著數學題追著林天不放。不同班級的學生如此自然地湊在一起交換著筆記,添加著qq好友。
楊明宇站在教室外看著這一切,他知道,這間小小的教室裡正在發生一場悄無聲息的學習方式革命。他所做的不僅僅是幫助學生們提高分數,更重要的是在打破學科之間的壁壘,打破班級之間的隔閡,甚至在打破各自為戰的學習模式。
“大14班”,從今天起不再隻是一個名字,它變成了一種精神,一種象征著開放、協作、共同進步的精神。
而這是他認為對抗孫偉“精英教育”模式的武器。
喜歡讓你帶個差班,你全員本科了?請大家收藏:()讓你帶個差班,你全員本科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