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來,長安城外的練兵場上,漢軍士兵列成整齊的方陣,手中的兵器在陽光下閃著寒光——這些全是精武坊出產的標準化環首刀、馬槊、破甲弩,刀刃鋒利如一,長度誤差不超半分,一眼望去,宛如一片鋼鐵森林。
劉邦親赴長安視察,看著這陣仗,忍不住從士兵手中接過一柄環首刀,揮了揮,手感極佳。“好刀!好刀!”他讚不絕口,又拿起一支破甲弩,對著遠處的靶場發射,箭簇穿透五層皮甲,深深釘在木靶上。
“陛下,這隻是普通的一級兵器。”天宇在旁道,“精武坊還造出了‘特級兵器’,專供將領使用,鋒利度再提三成。”他讓人取來一柄特級環首刀,刀身泛著暗金色的光澤,是用百煉精鋼反複鍛打而成。
劉邦接過特級刀,試著劈向旁邊的鐵柱,隻聽“當”的一聲,鐵柱上出現一道深痕,刀刃卻絲毫無損。他哈哈大笑:“有此神兵,何愁項羽不滅!”
此時的精武坊,已形成龐大的生產規模:每月產出環首刀一萬柄、馬槊三千支、破甲弩五百具、箭簇十萬支,不僅能滿足前線需求,還儲備了足夠支撐一年大戰的兵器。庫房裡,兵器按種類、規格整齊碼放,標簽上注明了生產日期和批次,一目了然。
“這些兵器,每一件都能追溯到工匠。”天宇指著標簽上的名字,對劉邦道,“誰造的兵器出了問題,一查便知,絕不姑息。”
劉邦點頭稱善,又問:“關中鹽鐵全力供應兵器,貿易和民用會不會受影響?”
“不會。”天宇遞上賬冊,“龍首原鐵礦擴產後,產量足夠支撐‘三級分配’:三成供軍需,三成供貿易,四成供民用。上個月還賣給羌人五百具鐵犁,換回戰馬五十匹呢。”
正說著,輕騎營的騎兵們騎著新換的戰馬,手持標準化馬槊,演練起衝鋒戰術。馬蹄聲震得地麵發顫,馬槊組成的“鐵牆”所向披靡,模擬的敵陣瞬間潰散。劉邦看得熱血沸騰,拍著天宇的肩膀道:“有這樣的兵,這樣的兵器,朕決定了,三個月後,東出函穀關,與項羽決戰!”
消息傳到前線,漢軍士氣大振。士兵們撫摸著新領的環首刀,紛紛請戰:“有了這好家夥,定要把楚軍打回老家去!”連曾經屢戰屢敗的士兵,眼神裡都燃起了鬥誌。
項羽的探子得知漢軍兵器大盛,連忙回報:“劉邦在長安建了座大工坊,造出的兵器又多又好,士兵們個個如虎添翼。”項羽起初不信,直到截獲一批漢軍運輸的兵器,親眼見環首刀能劈斷楚軍的青銅劍,才臉色大變:“那蜀地小兒,竟有這等本事!”
他急忙下令加強防禦,卻發現楚軍的兵器依舊是雜七雜八的樣式,有秦代的舊劍,有自製的彎刀,根本無法與漢軍的標準化兵器抗衡。範增歎道:“漢軍勝在規整,我軍輸在散亂,長此以往,怕是……”
而在長安,天宇正忙著將兵器、糧草、戰馬整合調配,為東進做最後的準備。鹽鐵總署的賬上,資金充裕;糧倉裡,糧食滿倉;輕騎營的戰馬嘶鳴,士兵們摩拳擦掌。“萬事俱備,隻欠東風。”天宇站在地圖前,指著函穀關的位置,“隻要陛下一聲令下,咱們的標準化兵器,就能讓楚軍嘗嘗厲害!”
劉邦在未央宮舉行誓師大會,看著台下士氣高昂的士兵,看著陳列在廣場上的標準化兵器,朗聲道:“昔日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今日,朕有精兵百萬,神兵萬千,定要平定楚地,還天下一個太平!”
士兵們齊聲呐喊,聲震長安。天宇站在人群中,望著那片鋼鐵兵器組成的海洋,心中清楚,這一切的根基,正是從蜀地鹽鐵開始的那一步棋——從鹽井到鐵礦,從工坊到戰場,從循環賬到標準化,一步步走來,終於讓大漢有了東進決戰的底氣。
他知道,決戰的勝利不是終點,而是新的開始。未來,還要將鹽鐵專營推向全國,讓標準化生產惠及更多領域,讓“鹽鐵養兵、糧食養民”的循環,支撐起一個強盛的大漢王朝。
春風吹過長安,帶著鐵器的冷冽,也帶著糧食的芬芳。天宇深吸一口氣,仿佛已聞到了勝利的味道——那是鋼鐵碰撞的脆響,是糧草充足的踏實,是大漢一統天下的曙光
喜歡秦末龍旗請大家收藏:()秦末龍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