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西草原的春日,比中原來得稍晚些。羌人首領燒當站在河穀集市的鹽鐵攤位前,看著族人用戰馬換走雪白的精鹽和閃著光的鐵犁,臉上的皺紋舒展開來。自與大漢開展鹽鐵貿易以來,他的部落不僅過冬的鹽夠了,用鐵犁耕種的青稞產量也翻了一倍,再也不用靠劫掠度日。
“首領,漢人的使者來了。”一個年輕羌人跑來稟報,語氣裡帶著敬畏。
燒當整理了一下衣襟,快步迎上去。天宇帶著張平站在集市入口,身後跟著幾個護衛,看到燒當,笑著拱手:“燒當首領,許久不見,您的部落越發興旺了。”
“托蜀侯的福。”燒當用流利了不少的漢話回應,側身請天宇入帳,“去年冬天雪大,若不是提前換了足夠的鹽,部落裡至少要凍死一半人。”
帳內,燒當讓人端上奶茶和烤羊肉,說起近來的變化:“現在族裡的年輕人,都願意學漢人耕種,說比放牧穩當;婦女們也學著用漢人的鐵鍋煮肉,再也不用擔心陶罐燒裂了。”他指著帳外正在學用鐵犁的族人,“連最老的薩滿都說,大漢的鹽鐵是‘神賜的禮物’。”
天宇聽著,心中了然。鹽鐵不僅是物資,更是紐帶,將這些曾與中原隔閡的部族,一點點拉到大漢身邊。他順勢道:“首領可知,最近有小股匈奴遊騎在邊境遊蕩,怕是又想劫掠。你的部落離邊境近,若是受了襲擾,大漢的軍隊雖會支援,但遠水難解近渴。”
燒當的臉色沉了下來。去年他的羊群就被匈奴搶過一次,雖然後來漢軍幫著奪了回來,但損失的羊再也回不來了。“蜀侯有什麼辦法?”他急切地問。
“我想請你的族人,和漢軍一起守邊境。”天宇道,“大漢出兵器、糧食,你們出人手,組成聯防軍,平時各自放牧、耕種,遇襲時互相支援。你看如何?”
燒當愣住了。他從未想過,漢人會讓羌人參與守邊。“我們……能行嗎?”他有些猶豫,部落的勇士雖勇猛,卻缺章法。
“怎麼不行?”天宇笑著讓人取來十柄環首刀,“這些刀先給你們用,再派漢軍教官來教你們列陣、射箭。等聯防軍組建起來,匈奴再敢來,定讓他們有來無回。”
燒當看著那些鋒利的環首刀,又想起族人用鹽鐵換來的安穩日子,猛地一拍大腿:“我答應!就憑蜀侯給的鹽鐵,這邊境,我們也該守!”
消息傳開,周邊的氐人、烏孫人部落紛紛響應。氐人首領苻健帶著五十個勇士趕來,說:“我們與羌人是鄰居,匈奴也搶過我們的皮毛,聯防軍算我們一份!”烏孫的使者則送來二十匹汗血寶馬,說願意派騎兵加入,隻求能優先換鹽鐵。
一個月後,首批歸附的五個部族,共選出三百名勇士,與兩百名漢軍士兵一起,組成了“邊郡聯防軍”。天宇親自為他們授旗,旗上繡著“漢”字和各族的圖騰,寓意“漢與諸部,同心守邊”。
授旗那日,草原上鼓聲雷動。羌人的牛角號、氐人的銅鈴、漢軍的戰鼓交織在一起,三百名部族勇士接過漢軍分發的環首刀和弩箭,雖然動作還生疏,眼神卻格外堅定。燒當舉著刀,用漢話喊道:“守好邊境,換更多鹽鐵!”
勇士們齊聲呐喊,聲浪在草原上回蕩。天宇知道,這聲呐喊裡,藏著的不僅是對鹽鐵的渴望,更是對安穩生活的向往——而這,正是讓部族歸心的基石。
喜歡秦末龍旗請大家收藏:()秦末龍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