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刺事件像一塊投入深潭的巨石,在看似平靜的太醫院激起了層層暗湧。
謝晏震怒。儘管重傷未愈,他依然以雷霆手段下令徹查。那名被活捉的刺客在謝晏麾下擅長刑訊的暗衛手中,沒能撐過一夜,便吐露了實情。
他並非匈奴細作,而是受京城某位“大人物”指使,目的正是製造混亂,趁亂除掉蘇清歡,最好能令謝晏傷情加重。至於具體是哪位大人物,刺客級彆太低,隻知通過中間人傳遞指令和銀錢,線索至此中斷。
這個結果在謝晏意料之中。對方行事謹慎,不會輕易留下把柄。但這也足以印證,某些人已經狗急跳牆。
翌日,兩名身著玄甲、氣息冷峻的年輕男子出現在蘇清歡的小院外。
“卑職秦蒼秦嶽),奉侯爺之命,護衛蘇禦醫安全。”兩人抱拳行禮,動作整齊劃一,眼神銳利如鷹,顯然是軍中好手。
蘇清歡看著他們,知道這是謝晏的承諾兌現了。她沒有推辭,坦然接受:“有勞二位。”
從此,蘇清歡身後便多了兩條沉默而可靠的“影子”。他們的存在,像一道無形的屏障,隔絕了許多暗中窺探的目光和潛在的威脅。太醫院內那些原本蠢蠢欲動的宵小,頓時收斂了許多。
謝晏的傷勢恢複進入平穩期,蘇清歡每日的探視變得規律。換藥、診脈、調整藥方,流程固定。但兩人之間的交流,卻悄然發生了變化。
謝晏不再僅僅詢問病情,偶爾會問起她推行新法遇到的困難,或是聽她講述一些基礎的病理原理。他話依舊不多,但會在她遇到太醫院刁難物資時,淡淡說一句“需要什麼,開單子給我的人”,或是當她被老太醫質疑時,不經意地在女帝派來探病的內侍麵前,肯定她的療法“確有奇效”。
這種不動聲色的回護,比直接的幫助更讓蘇清歡感到安心。她知道,自己並非孤軍奮戰。
這日,蘇清歡正在為謝晏換藥,女帝身邊的心腹大太監高公公突然前來傳口諭。
高公公宣完陛下關懷的旨意,目光落在蘇清歡正熟練操作的雙手上,笑著對謝晏說:“侯爺洪福齊天,幸得蘇禦醫這等神醫妙手。陛下聽聞蘇禦醫不僅精於外科,於防疫之道更有心得,近日京郊流民聚集,恐生疫病,陛下甚為憂心,還望蘇禦醫能多多費心。”
這話看似褒獎,實則暗藏機鋒。既點了蘇清歡受陛下關注,又將京郊防疫這塊燙手山芋,輕飄飄地拋到了她手上。辦好了是分內之事,辦不好便是能力不足,有負聖恩。
謝晏靠在榻上,神色平淡:“高公公所言極是。蘇禦醫確有實才,安瀾縣抗疫便是明證。陛下既憂心流民,太醫院自當效力。隻是蘇禦醫需負責本侯傷勢,恐難分身。還需劉院使統籌,蘇禦醫從旁協助,提供防疫之策為宜。”
他三言兩語,便將主導權推回了太醫院院使劉太醫身上,將蘇清歡定位為“協助獻策”,既接了皇命,又避開了直接承擔主要責任的風險,還點明了蘇清歡目前的首要任務是照料他。
高公公眼神微動,笑著應和:“侯爺思慮周全,雜家定當回明陛下。”
送走高公公,蘇清歡看向謝晏,低聲道:“多謝侯爺。”
謝晏瞥了她一眼:“京郊流民複雜,背後牽扯諸多,非你一己之力能應對。貿然接手,易落入陷阱。借太醫院之名行事,可省去許多麻煩。”
他是在教她如何借勢,如何規避風險。
蘇清歡心中了然。權力的博弈,無處不在。而謝晏,正用他的方式,為她在這旋渦中撐起一小片空間。
喜歡曜世清歡,女帝之技術流醫妃請大家收藏:()曜世清歡,女帝之技術流醫妃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