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阿爾·拉希德部落的談判,在一處由薩米爾安排的、位於綠洲邊緣的寬敞帳篷內正式開始。空氣中彌漫著薄荷茶的清香和一種無形的、緊繃的張力。哈立德長老坐在主位,麵色沉肅,兩旁是幾位族中頗具威望的老者,他們的眼神裡混雜著審慎、懷疑和一絲被冒犯的驕傲。林微光這邊,隻有埃米爾和作為翻譯的阿裡陪同,她深知,在這場博弈中,人數多少並無意義,關鍵在於能否擊中對方真正的訴求。
談判伊始,哈立德長老便再次重申了對土地曆史歸屬的堅持,語氣強硬,仿佛之前那聲“可以談”隻是迫於形勢的權宜之計。他身邊的幾位老者也紛紛附和,言語間對“文化共生帶”的構想充滿疑慮,擔心這不過是另一種形式的文化侵蝕和土地喪失。
林微光耐心聽著,沒有立刻反駁。她等對方充分表達了擔憂之後,才將精心準備的、更為詳儘的“文化共生帶”實施方案和收益共享模型幻燈片投射在臨時架起的幕布上。
“尊敬的哈立德長老,各位長者,”她的聲音清晰而平靜,“我們提出的,並非是一個單向索取的方案。請看這裡——”她的激光筆指向圖表的核心部分,“我們建議,共同成立一個由部落代表占主導地位的‘文化傳承與社區發展委員會’,文化中心內所有涉及本地文化展示、手工藝銷售、傳統表演的區域,其運營管理權、收益分配方案,均由這個委員會主導製定。我們,作為設計方和初期投資者,隻提供平台、技術支持和部分啟動資源,並從中獲取約定的、可持續的回報。”
她詳細解釋了優先雇傭和培訓本地青年的具體計劃,展示了如何將部落的傳統紋樣、建築智慧如古老的通風係統)與現代設計融合的案例,強調這不是取代,而是賦能與升華。
“我們不是在購買土地,哈立德長老,”林微光目光誠懇地看向主位上的老人,“我們是在邀請你們,以主人的身份,共同運營一個麵向世界的、展示阿爾·拉希德榮耀與智慧的窗口。項目的成功,就是部落的成功;項目的收益,就是部落子孫未來的保障。這片土地的靈魂,將因你們的深度參與,而變得更加鮮活和強大。”
她的話語,將合作從簡單的“土地換利益”,提升到了“共同創造未來”的層麵。
帳篷內陷入了沉默。幾位老者交頭接耳,低聲議論著。哈立德長老依舊板著臉,但緊抿的嘴角微微鬆動,眼神中的銳利似乎被圖表上那些清晰的、關乎子孫利益的條款稍稍軟化。林微光的方案,觸及了他內心深處對部落傳承和未來的焦慮。
然而,就在氣氛看似有所緩和之際,帳篷外傳來一陣騷動。一個族人快步走進來,在哈立德長老耳邊低語了幾句。老人的臉色瞬間變得更加難看,他猛地抬頭,目光如炬射向林微光:
“林小姐,外麵來了幾個記者,說是收到消息,要采訪關於‘外來資本與部落土地糾紛’的事情!這又是你們的手段嗎?想用輿論壓迫我們?”
林微光心中一驚。記者?她並沒有安排任何媒體!這顯然是有人故意為之,想在談判的關鍵時刻攪局,激化矛盾,坐實“壓迫”的罪名!是蘇氏代理人!
她立刻站起身,神色坦然,甚至帶著一絲凜然:“哈立德長老,我以我的職業信譽擔保,這些記者與我們無關。這顯然是有人不希望我們達成協議,故意製造事端,破壞談判!如果您允許,我可以和您一起出去,當麵澄清。”
她的反應迅速而堅定,沒有絲毫心虛。哈立德長老盯著她看了幾秒,似乎在判斷她話語的真偽,最終,他冷哼一聲,拄著拐杖站起身:“好!我倒要看看,是誰在背後搞鬼!”
帳篷外,幾名掛著相機、明顯是外國麵孔的記者正被部落的年輕人攔著,雙方爭執不下。看到哈立德長老和林微光一起出來,記者們立刻將鏡頭對準了他們。
不等記者發問,林微光上前一步,擋在哈立德長老側前方,用流利的英語清晰地說道:“各位記者朋友,我是文化中心項目的設計師林微光。目前我們正與阿爾·拉希德部落進行友好而富有建設性的談判,共同探討如何更好地保護本地文化並實現可持續發展。不存在所謂的‘土地糾紛’。任何與此相反的報道都是不負責任的謠言。我們歡迎客觀公正的報道,但拒絕任何試圖破壞社區和諧與合作的惡意行為。”
她語氣強硬,態度鮮明,直接將記者的到來定性為“惡意行為”。同時,她巧妙地用身體語言顯示了她與哈立德長老站在同一陣線。
哈立德長老看著她挺直的背影和毫不退縮的姿態,眼神微動。他上前一步,用當地語沉聲對族人和記者說了幾句。阿裡立刻翻譯:“長老說,阿爾·拉希德家族的事務,不需要外人指手畫腳,更不需要被不懷好意的人利用。請你們立刻離開!”
部落的年輕人聞言,態度更加堅決地驅趕記者。記者們見討不到好處,又見林微光與部落態度一致,隻能悻悻離去。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場突如其來的風波,雖然被打壓下去,卻在談判雙方心中都投下了陰影。哈立德長老重新回到帳篷後,氣氛變得更加微妙。他不再輕易表態,隻是沉默地聽著,眼神愈發深邃難測。
第一天的談判,在一種看似平靜、實則暗流洶湧的狀態下結束,未能達成任何實質性協議。
回到住處,林微光感到一陣疲憊。蘇氏的手段陰險而有效,這次是製造輿論危機,下次又會是什麼?她必須找到更牢固的紐帶,將部落的利益與項目更深地捆綁在一起。
深夜,她收到周景明轉發來的一封加密郵件,發件人赫然是陸時硯。郵件內容極其簡短,沒有任何寒暄,隻有一行字:
「考慮引入第三方可再生能源基金,共同投資建設小型太陽能電站,優先保障部落及文化中心用電,盈餘並入當地電網。利益捆綁,根基乃固。」
附件是一份該可再生能源基金的簡要介紹和初步接觸反饋。
林微光看著這封郵件,心臟猛地一跳。引入第三方基金,投資建設與文化和土地並無直接衝突、卻能帶來實實在在能源獨立和經濟效益的太陽能電站!這不僅能解決部落和發展項目長期的能源需求,降低運營成本,更能將一部分項目股權或收益直接讓渡給部落,形成一個超越文化合作、更加穩固的“利益共同體”!
這不再是請求,而是提供一個更具吸引力的、共同發展的平台。陸時硯再次在她陷入僵局時,於千裡之外,精準地投下了一顆打破平衡的棋子。他沒有直接出手乾預談判,而是提供了一個更高維度的戰略思路。
“利益捆綁,根基乃固。”這八個字,冰冷而精準,道破了商業合作中最核心的本質。
林微光立刻意識到這個方案的巨大潛力。她連夜與埃米爾和項目團隊核心成員召開視頻會議,討論引入可再生能源基金的可行性和具體操作方案。
第二天,當談判再次開始時,林微光沒有繼續在“文化共生帶”的細節上糾纏。她直接拋出了這個全新的、關於共同投資建設太陽能電站的構想。
“……這不僅能為文化中心和部落社區提供清潔、廉價的電力,擺脫對外部電網的依賴,剩餘的電力銷售所得,也將按照約定比例,直接注入我們共同成立的社區發展基金,用於改善醫療、教育,或者作為部落年輕人的創業啟動資金。”林微光闡述著方案,目光掃過在座的每一位部落代表,最後落在哈立德長老臉上,“這意味著,阿爾·拉希德部落,將不僅僅是文化的守護者和參與者,更將成為清潔能源的生產者和受益者。這片土地,將同時產出文化的光輝和能源的財富。”
這個提議,完全超出了哈立德長老和族人們的預期。文化合作或許還帶著些許不確定性,但真金白銀的能源收益和實實在在的能源獨立,其誘惑力是顯而易見的。帳篷內響起了一片壓抑不住的議論聲,幾位老者的眼神也明顯亮了起來。
哈立德長老沉默了很久,久到帳篷內的議論聲漸漸平息。他抬起眼,目光複雜地看著林微光,又看了看坐在她身旁、同樣對這個新方案表示支持的埃米爾埃米爾在本地工程界的聲譽,也為此方案增加了可信度)。
他緩緩開口,聲音依舊沙啞,卻少了幾分之前的強硬:“這個……電站,需要占用多少土地?會不會破壞環境?”
林微光早已準備好答案,她展示了初步的選址分析避開了敏感區域和傳統聚居地)和環境評估預判,強調了太陽能技術的清潔性和低影響。
哈立德長老聽完,再次陷入沉默。他的手指無意識地在膝蓋上敲擊著,內心的掙紮顯而易見。一邊是根深蒂固的保守和對未知的恐懼,另一邊,是觸手可及的、關乎部落現實利益和未來發展的巨大機遇,以及林微光所展現出的、不同於其他“外來者”的尊重與誠意。
最終,他長長地籲出一口氣,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擔。他看向林微光,眼神依舊銳利,卻多了一絲決斷:
“細節,可以慢慢談。”
沒有明確的同意,但這句“細節可以慢慢談”,無異於打開了通往最終協議的大門。捆綁的繩索,終於找到了最關鍵的那個結。
林微光心中巨石落地,她知道,最艱難的一關,終於過去了。她望向帳篷外,陽光正好,灑在無垠的沙海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那條由陸時硯在幕後精準拋出的“利益捆綁”的繩索,正在將這艘一度擱淺的項目之舟,重新拉回廣闊的航道。而她,則是那個站在船頭,緊緊握住纜繩的人。
喜歡星光偏要吻煙台請大家收藏:()星光偏要吻煙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