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時硯那句“碾過去”,如同給整個項目組注入了一針強效腎上腺素。蘇氏集團的陰影從模糊的暗處驟然變得清晰,帶著舊日的恩怨和現實的威脅,沉甸甸地壓在每個人心頭。這不再是單純的商業競爭,而是一場不容有失的尊嚴與技術之戰。
“光之巢”項目的推進進入了瘋狂加速的狀態。林微光主持召開了緊急戰略會議,將最終方案的完成節點大幅提前。會議室的白板上,“動態自適應基礎算法”和“社區共贏模式”被畫上巨大的圓圈,標注為“核心護城河”。而“環球生態科技”的名字則被一條粗重的紅線劃掉,旁邊寫著兩個字:超越。
“他們拿到了我們的初步概念,但隻是皮毛。”林微光的聲音冷靜而有力,目光掃過團隊成員,“我們要做的,不是防守,是進攻。用他們無法想象的深度和細節,構築起他們永遠無法跨越的技術鴻溝。”
分工更加明確,節奏更快。馬丁帶領結構小組,開始對自適應基礎進行極限壓力測試,模擬百年一遇的風暴、海嘯,甚至小規模的地質變動,確保其絕對可靠性。莎法飛赴東南亞,親自駐紮在當地,與部落長老同吃同住,深化共贏方案,將文化細節融入到建築的每一個角落,從材料的紋理到空間的敘事,打造無法被複製的文化靈魂。阿米爾則與挪威的海洋工程實驗室建立了全天候的協作,對潮汐能係統進行毫秒級的優化,力求將能源自給率推向90的理論極限。
林微光自己,則再次將自己投入算法的深海。她知道,這是陸時硯最看重、也是蘇氏最難以企及的部分。她不僅要完善它,還要為它構築起堅固的知識產權壁壘。在周景明協調的法律團隊支持下,她開始著手全球專利的布局申請,每一個權利要求都經過反複推敲,確保覆蓋範圍儘可能廣泛,不留死角。
迪拜總部似乎也感受到了這股緊繃的氣氛。周景明協調資源的效率更高,一些原本需要層層審批的流程被特事特辦。陸時硯沒有再出現在項目組的日常會議上,但林微光能感覺到那雙無形的眼睛始終在關注著。偶爾,在深夜,她的加密終端會收到周景明轉來的、一些關於蘇氏集團近期動態或某些前沿技術方向的簡短摘要,沒有評論,隻是信息提供。這種沉默的支持,如同精確製導的補給,總能在她需要的時候出現。
然而,蘇氏的動作也比預想的更快。
一周後,莎法從東南亞發回緊急通訊,語氣帶著憤怒:“林,環球生態的人出現了!他們在接觸我們之前聯係過的另一個部落,開出的條件非常優厚,幾乎是賠本賺吆喝!而且,他們也在招募當地的工程師和向導,明顯是在挖角,想複製我們的本地化路徑!”
幾乎是同時,阿米爾也報告,監測到有不明ip試圖滲透挪威實驗室的外部協作網絡,雖然被防火牆攔截,但攻擊手法相當專業。
對手不僅在模仿,更在試圖從資源和執行層麵進行乾擾和複製。
壓力如同不斷收緊的絞索。團隊內部的氣氛再次凝重,連續的高強度工作也開始顯現疲態。馬丁在一次結構模擬失敗後,罕見地發了火;阿米爾因為一個數據誤差,把自己關在辦公室裡半天沒出來。
林微光知道,作為核心,她不能倒下,也不能讓團隊士氣崩潰。她將莎法傳回的、環球生態試圖乾擾的消息,在內部進行了通報。
“他們急了。”林微光看著團隊成員們憂慮的臉,語氣反而帶著一種奇異的平靜,“正因為我們的方案讓他們感到了威脅,他們才會用這種上不得台麵的手段。這說明我們走在了正確的路上,而且走得太快,讓他們跟不上了。”
她走到白板前,在“超越”兩個字上重重畫了一個圈。
“我們的回應,不是去和他們拚價格,拚挖角。我們的回應,是讓我們的方案優秀到讓他們所有的模仿都顯得可笑,讓我們的技術壁壘高到讓他們所有的滲透都毫無意義。”
“加快速度,加深細節。用絕對的實力,讓他們絕望。”
她的話語像一塊磐石,穩住了團隊動搖的信心。沒有人再抱怨,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被激怒後的、更加執著的專注。
林微光也調整了策略,她加強了與莎法的直接加密通訊頻率,親自參與關鍵社區關係的維護,用更誠懇的態度和更長遠的價值共享方案,穩定了核心部落的支持。同時,她授權阿米爾,可以動用更高預算,確保與挪威實驗室的合作暢通無阻,並升級了網絡安全防護。
她自己則幾乎不眠不休,除了完善算法和專利,開始著手構思一個更具震撼力的“殺手鐧”——一個基於“光之巢”獨特生態係統、超越了“星芒”的、更加宏大和精妙的“光影共生”藝術概念。她要讓“光之巢”不僅在技術上無可挑剔,在藝術感染力上,也達到一個讓模仿者望塵莫及的高度。
這天深夜,她正對著一處複雜的光路交互模型苦思冥想,試圖找到那個能引發情感共鳴的“靈光一閃”,加密通訊器響了。是陸時硯的專屬頻道。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她微微一怔,接通。
“算法專利,初審通過了。”他的聲音傳來,背景是車輛行駛的微弱噪音,他似乎還在路上。“比預期快。”
這是一個好消息。專利的快速初審,為核心技術提供了初步的法律保護。
“謝謝。”林微光說道,隨即補充了一句,“蘇氏在東南亞和挪威的動作,我們已經在應對。”
“嗯。”他應了一聲,似乎並不意外。沉默了幾秒,他忽然問,語氣聽不出什麼變化:“你的‘光影共生’,概念走到哪了?”
林微光心中一動。他連這個代號都知道?她壓下疑惑,簡要彙報了目前的構思和遇到的瓶頸。
通訊那頭隻剩下他平穩的呼吸聲。就在林微光以為他不會再開口時,他的聲音再次響起,低沉而清晰:
“光,不隻是視覺。是溫度,是濕度,是空氣流動的軌跡。讓你的光,呼吸。”
說完,通訊切斷。
林微光握著通訊器,站在原地,如同被一道閃電擊中。
讓光呼吸。
這四個字,像一把鑰匙,瞬間打開了她阻塞的思路!她之前一直執著於光的形態和色彩,卻忽略了它與環境、與生命更本質的互動!光應該隨著環境的微氣候變化而律動,應該能與訪者的呼吸同頻!
她立刻撲到電腦前,手指在鍵盤上飛舞,將“環境感知參數”和“生物反饋機製”融入光影設計框架。一個新的、充滿生命動感的藝術概念,在她腦海中迅速成型,遠比之前的構想更加生動、震撼。
他總是在她最需要的時候,用最簡短的方式,給予最關鍵的指引。
窗外,迪拜的夜空星光黯淡,城市的光芒掩蓋了星辰。
但林微光覺得,自己仿佛握住了另一顆星辰的光芒。
加速的賽道上,對手在身後緊追不舍。
而她,在冰山的指引下,正駛向一片更為壯闊的、屬於光與未來的海洋。
喜歡星光偏要吻煙台請大家收藏:()星光偏要吻煙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