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時硯承諾的設備和人員在一周內精準抵達蘇黎世。微能量場監測設備是原型機,精度遠超市麵同類產品,需要專人調試。而那位交叉學科研究員,是一位名叫伊莎貝爾的年輕法國女性,瘦削,沉默,眼神卻如同精密儀器般冷靜,她在非線性物理和生物電磁學領域的造詣令人驚歎。
有了伊莎貝爾的加入和頂級設備的支撐,林微光的工作進入了新的階段。她不再獨自在克萊因教授的理論迷宮中摸索,而是與伊莎貝爾組成了一個高效的二人攻堅小組。伊莎貝爾負責將克萊因教授那些抽象的“場論”轉化為可計算的數學模型,並設計實驗來驗證和量化“場”與簡單生物體最初是植物和培養的細胞群)之間的相互作用。
林微光則專注於“翻譯”,將伊莎貝爾的數學模型和實驗數據,與她腦海中的建築空間、材料特性進行對接。她開始繪製一種全新的建築節點圖——不再是傳統的梁柱管線,而是“場強分布圖”、“諧振頻率區間”和“能量流導向”。
這個過程充滿了挑戰和失敗。最初的幾次實驗,要麼無法檢測到有效的場相互作用,要麼場強失控,對實驗樣本造成了不可逆的損傷。伊莎貝爾一遍遍調整著模型參數,林微光則不斷修改著建築空間的構想,試圖找到那個能讓“場”溫和而有效地存在的“甜蜜點”。
克萊因教授偶爾會過來,看著他們忙碌,既不指導,也不評價,隻是偶爾會盯著某個異常數據點出神,然後喃喃自語一句“有趣”,便又背著手離開。他的存在,像是一個定海神針,確保他們的探索沒有偏離“場協同”的核心軌道。
壓力巨大,進展卻如同蝸牛爬行。林微光常常和伊莎貝爾在實驗室待到深夜,屏幕上流淌著複雜的數據,空氣中彌漫著咖啡和儀器散熱的味道。她們之間的交流簡潔到幾乎隻剩公式和代號,卻有一種基於絕對專業的默契在無聲中建立。
這天深夜,一次針對特定頻率微能量場對植物葉綠素活性影響的實驗正在進行。監測屏幕上,代表場強的曲線平穩,代表植物生理反應的信號卻依舊微弱,近乎基線噪音。
伊莎貝爾推了推眼鏡,語氣平淡:“參數空間已遍曆百分之七十,響應閾值依舊低於理論預測最小值。建議調整場源結構設計。”
林微光盯著屏幕,眉頭緊鎖。場源結構對應著她設想的建築表皮材料構型。調整,意味著可能又要推翻重來。
就在這時,她的加密通訊器震動,是周景明發來的信息,語氣帶著一絲罕見的急促:
「林小姐,剛獲悉,‘環球生態’聯合一家日本財團,宣布啟動‘生命繭房’項目,主打‘生物親和性居住環境’,概念描述與‘普羅米修斯’初期方向有部分重疊。對方聘請了it媒體實驗室的前首席科學家作為顧問。」
林微光的心猛地一沉。蘇氏果然沒有放棄,而且行動如此之快!他們或許沒有掌握“場協同”的核心,但顯然在更傳統的生物傳感與環境交互領域加快了步伐,試圖搶占概念和市場的先機。
伊莎貝爾察覺到她瞬間的凝滯,投來詢問的目光。
林微光將信息簡要告知。
伊莎貝爾聽完,臉上沒有任何表情,隻是重新將目光投向屏幕上的數據流,冷靜地說:“那麼,我們需要更快。”
她的反應如此平靜,反而讓林微光焦灼的心緒安定下來。是的,慌亂無用,唯有更快地拿出無可爭議的成果。
就在這時,監測屏幕上,一條原本近乎平直的生理反應曲線,突然出現了一個極其微小的、但清晰可辨的脈衝式凸起!雖然幅度很小,持續時間極短,但它的形態與施加的微能量場變化周期呈現出高度的相關性!
“等等!”林微光幾乎是撲到屏幕前,“放大那個區域!伊莎貝爾,回放場前數據!”
伊莎貝爾手指飛快操作,將數據流同步比對。
沒錯!在那個特定時刻,由於設備的一個微小波動,場強短暫地偏離了預設值,落入了一個他們尚未係統測試的、非常狹窄的參數區間。而就在這個瞬間,植物的生理信號給出了回應!
“這個區間……”伊莎貝爾迅速調出模型,進行反推計算,“場強的梯度變化率是關鍵!不是絕對強度,是變化的速度!”
這是一個意料之外的發現!他們一直在追求穩定的場強,卻忽略了“變化”本身可能才是引發協同效應的鑰匙!
希望的火花驟然迸現!
兩人立刻圍繞這個新發現,重新設計實驗方案,調整場源模擬參數。時間在高度專注中飛速流逝,窗外天色悄然泛白。
當清晨第一縷陽光透過實驗室高窗,灑在布滿草稿紙和儀器的工作台上時,新一輪實驗的數據開始穩定輸出。屏幕上,那條代表生理反應的曲線,不再是無力的基線,而是跟隨著精心調製的、動態變化的微能量場,清晰地、有節奏地起伏著!
雖然響應幅度依然需要優化,但這無疑是一次裡程碑式的突破!他們第一次真正觀測並量化了基於“場協同效應”的生命體與非生命能量場之間的互動!
林微光和伊莎貝爾對視一眼,都在對方眼中看到了難以抑製的激動和疲憊的興奮。
“成功了……”林微光長長地舒了一口氣,感覺全身的力氣都被抽空,卻又被巨大的成就感填滿。
她立刻將初步實驗數據和結論整理成加密報告,發送給了陸時硯和周景明。在報告末尾,她附加了一句:
「已發現關鍵參數區間,證實場動態變化為協同效應觸發核心。‘普羅米修斯’路徑可行性,得到初步驗證。」
發送成功後,她靠在冰涼的實驗台邊,望著窗外被朝陽染成金色的湖麵。
場的初鳴,雖然微弱,卻真切地響起了。
這聲音,穿透了蘇黎世的晨霧,也必將,穿透未來商業與科技競爭的硝煙。
她知道,這隻是開始。但有了這第一聲回響,她就有信心,讓這“場”的共鳴,最終響徹整個世界。
喜歡星光偏要吻煙台請大家收藏:()星光偏要吻煙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