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拜與上海,相隔數千公裡,卻因一場關於未來的定義權之爭,在時空上形成了奇特的對稱。揭幕前夜,兩座城市都籠罩在一種蓄勢待發的緊張氛圍中。
在迪拜,“光之繭”完成了最後一次全係統聯調。所有設備運行平穩,能量場參數穩定在最優區間。林微光獨自一人走在潔白的空間內,進行著最後的巡視。她的指尖拂過溫潤的牆壁,感受著其下能量場運行的、幾乎無法察覺的微弱振動。空氣中,那種經由精密計算和藝術直覺共同雕琢出的、混合了寧靜與潛能的獨特氛圍,已然成型。
她走到那麵透明的“技術展示艙”前,裡麵實時可視化著無形的能量場分布,彩色的等高線圖如同呼吸般緩慢起伏,與模擬的訪客生理數據曲線優雅地同步舞動。這是她自信的源泉,是“普羅米修斯”區彆於任何傳統方案的、最直觀的壁壘。
周景明發來了最後確認的媒體名單和安保部署圖,一切就緒。莎法反複核對著明天接待嘉賓的流程和話術要點。伊莎貝爾則在後台監控中心,確保所有數據係統萬無一失。
沒有需要再修改的地方了。林微光停下腳步,站在靜養區的中央,閉上了眼睛。她讓自己沉浸在這親手創造的“場”中,感受著那細微的、仿佛能撫平靈魂褶皺的能量波動。三個月的瘋狂壓力,無數個不眠之夜,在此刻仿佛都找到了歸宿。
她打開加密通訊器,向陸時硯發送了最後一條準備就緒的確認信息。
幾乎在她信息發送成功的下一秒,周景明的通訊接了進來,語氣帶著一絲不同尋常的急促:
「林小姐,剛截獲到未經證實的消息。蘇氏方麵可能準備了非常規的‘驚喜’,試圖在明天乾擾或抹黑我們的揭幕。」
“非常規的驚喜?”林微光心中一凜,“具體內容?”
「信息很模糊,隻提到可能與‘技術倫理’和‘數據安全’有關。對方可能雇傭了網絡水軍,或者安排了現場挑釁者。」
這是輿論戰的經典伎倆。在林微光專注於技術完美時,對手卻在準備盤外招。
“安保和公關團隊有預案嗎?”林微光冷靜地問。
「已有應對方案,但需要您和團隊在明天保持最高警惕,對所有突發狀況不予置評,由專業團隊處理。」
“明白。”
結束通訊,林微光剛剛平靜下來的心緒再次掀起波瀾。她不怕技術對比,但這種陰暗的手段,讓人不齒,卻也必須防範。
她將情況簡要通報了核心團隊,要求所有人明天保持冷靜,專注於展示本身。
與此同時,在上海。
蘇氏集團的“生命繭房”示範單元位於浦東一棟嶄新的摩天大樓內,此刻亦是燈火通明。其首席設計師安德森正在對著一群記者進行最後的預演。巨大的屏幕上展示著布滿傳感節點的室內渲染圖,強調著數據采集的全麵性與環境控製的精確性。
“我們的係統,基於超過三千個數據點實時調節環境,確保oupant始終處於最舒適、最健康的狀態。”安德森語氣充滿自信,“所有的技術都是成熟且經過驗證的,風險可控,立即可用。”
有記者提問:“蘇氏如何看待陸氏集團同期在迪拜發布的‘普羅米修斯’項目?他們的技術路線似乎與貴司截然不同。”
安德森笑了笑,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輕蔑:“我們尊重任何技術探索。但‘生命繭房’關注的是當下,是為消費者提供實實在在的價值。有些概念聽起來很美好,但過於超前,其潛在風險和對個人隱私的影響,可能需要更長時間的檢驗。我們更傾向於用可靠的技術,解決現實的問題。”
這番言論,既抬高了自身,又隱晦地給對手貼上了“不成熟”、“有風險”的標簽。
預演結束後,安德森回到後台,一位助理低聲彙報:“那邊都安排好了,明天迪拜現場和各大平台,都會同步啟動。”
安德森滿意地點點頭,看著窗外上海璀璨的夜景,眼中閃過一絲誌在必得的光芒。
迪拜,林微光的公寓。
她無法入睡,站在陽台,望著腳下這座不夜城。明天,這裡將成為全球科技和資本目光的焦點。她知道,陸時硯此刻必然也在某個地方,運籌帷幄,應對著蘇氏可能發起的任何挑戰。
她想起他說的:“碾過去。”
現在,輪到她來駕馭這輛戰車了。
她回到屋內,打開電腦,最後一次瀏覽“光之繭”的介紹資料和核心數據。不是為了修改,而是為了堅定信念。
無論對手準備了多少盤外招,無論輿論如何喧囂,她堅信,“光之繭”本身,就是最有力的回應。當人們親身感受到那種被智慧能量場溫柔包裹、身心得到深層滋養的體驗時,任何詆毀都將顯得蒼白無力。
她關掉電腦,重新躺下。
這一次,她很快進入了睡眠。
因為她知道,她已儘己所能。
剩下的,交給明天,交給光。
雙城記,即將迎來它的高潮章節。
而破繭之聲,注定要壓過所有雜音。
喜歡星光偏要吻煙台請大家收藏:()星光偏要吻煙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