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的陰霾與輿論的風波暫時退去,“普羅米修斯”項目終於得以將全部精力轉向下一個更具挑戰性的階段——商業化。周景明牽頭組建的商業化推進小組正式成立,林微光作為技術核心與項目靈魂,不可避免地需要深度參與其中。
第一個實質性接觸的潛在客戶,是一家總部位於瑞士的頂級私人銀行。他們計劃在蘇黎世湖畔為其超高淨值客戶打造一個名為“智慧靜修中心”的項目,旨在通過尖端科技幫助客戶在紛繁複雜的金融市場中保持心智的清明與決策的敏銳。“普羅米修斯”所倡導的“場協同”與深度身心調節理念,與他們的需求高度契合。
會談安排在迪拜陸氏總部一間可以俯瞰城市全景的會議室。銀行方麵來了一個五人代表團,為首的是一位頭發梳得一絲不苟、眼神銳利如鷹隼的董事總經理,赫爾曼先生。
會談伊始,氣氛還算融洽。林微光用精簡的語言和演示資料,再次闡述了“普羅米修斯”的核心價值。赫爾曼等人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不斷詢問技術細節和應用場景。
然而,當話題轉向具體的合作模式與報價時,氣氛急轉直下。
“林女士,我們非常欣賞‘普羅米修斯’的理念。”赫爾曼先生雙手交叉放在桌上,語氣禮貌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強勢,“但是,將它集成到我們的‘智慧靜修中心’,對我們而言是一項高風險的投資。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一個概念或者一個示範間,而是一個完全成熟、穩定、可量化、並且擁有明確售後服務和技術支持保障的‘產品’。”
他頓了頓,拋出了一連串尖銳的問題:
“你們如何量化‘場協同’對我們客戶決策能力的提升?roi投資回報率)模型在哪裡?”tbf)是多少?故障響應和解決機製是什麼?”
“技術迭代周期是多久?升級成本如何計算?如果未來出現更先進的技術,我們的係統是否具備可升級性?”
“最重要的是,價格。你們目前的報價,是基於研發成本的攤薄,還是基於市場價值的預估?我們認為,在技術尚未被大規模市場驗證的情況下,這個價格缺乏依據。”
每一個問題都像一記重錘,敲打在林微光習慣於技術和藝術思維的大腦上。她習慣於思考如何讓“場”更完美地與生命共鳴,卻很少用“平均無故障運行時間”或“投資回報率”這樣的尺度去衡量它。
她嘗試用技術語言回應,解釋“場”的優化可以通過生理指標監測來間接評估其效果,強調係統的模塊化設計便於維護和升級。但當她無法給出一個確切的、基於大量統計數據的roi模型時,當她無法承諾一個與傳統機電設備類似的、標準化的售後服務包時,她清楚地看到赫爾曼先生眼中那最初的技術狂熱,逐漸被商人的冷靜和懷疑所取代。
“林女士,我理解技術的超前性。”赫爾曼最後說道,語氣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遺憾,“但銀行家隻相信數據和風險控製。在‘普羅米修斯’能夠提供更像一個‘產品’而非一項‘研究’的完整解決方案之前,我們恐怕很難推進到下一步。”
會談在一種禮貌而疏離的氣氛中結束。
送走客戶,林微光獨自留在會議室,看著窗外迪拜陽光下熠熠生輝的摩天樓群,感到一陣深深的無力感。她成功地用“光之繭”征服了體驗者,擊退了專利攻擊,平息了輿論風波,卻在一場最常規的商業談判中,感受到了比技術難題更堅硬的壁壘。
周景明走了進來,臉上帶著理解的神情:“第一次麵對這種級彆的商業客戶,感覺如何?”
林微光苦笑著搖了搖頭:“感覺……像是在用兩種完全不同的語言說話。”
“這就是商業化必須跨過的門檻。”周景明平靜地說,“技術價值需要被翻譯成商業價值。你需要一個不僅能展示‘有多好’,更能說清楚‘值多少’以及‘有多可靠’的故事。”
他遞給林微光一份清單:“這是接下來幾周需要你牽頭或協助完成的工作:製定標準化的技術性能白皮書不同於之前的概念白皮書),建立初步的可靠性測試模型和售後支持框架,最重要的是,與財務團隊合作,構建一個更具說服力的、分階段的定價策略。”
清單上的項目繁多而具體,充滿了林微光並不熟悉的商業術語和流程。她感覺自己仿佛又要開始學習一門新的語言,攀登一座新的山峰。
回到辦公室,她看著桌上那本《論光與物質的相互作用》,第一次感到了一絲迷茫。光的原理可以在這本書中找到,但將光轉化為價值的路徑,又寫在何處?
她打開電腦,開始查閱周景明提供的資料,試圖理解“標準化”、“可靠性模型”和“定價策略”這些詞彙背後所代表的龐大工作。
幾天後,在她為構建可靠性模型而頭疼不已時,加密通訊器收到了陸時硯的信息。這一次,不是指令,也不是對某個具體事件的回應,而是一個問題: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瑞士銀行的合作,問題出在哪裡?」
他知道了。他始終在關注。
林微光沒有掩飾,坦誠地回複:
「他們需要的是‘產品’,我們提供的是‘理念’和‘技術’。我們無法量化價值,無法承諾標準化的可靠性,價格體係也缺乏市場依據。」
片刻後,回複到來:
「理念是靈魂,技術是骨骼。商業化,需要為它填充血肉。」
「血肉,包括標準化流程、可量化的價值主張、可控的風險評估、以及清晰的價格邏輯。」
「這些東西,不會從實驗數據裡自動生成。你需要學習,甚至需要組建新的團隊。」
他的話語依舊冷靜,卻像一盞燈,照亮了她眼前的迷霧。他沒有責備她的“不商業”,而是清晰地指出了方向。
「我知道。」林微光回複。她看著屏幕上那些令人頭疼的商業文檔,深吸一口氣,再次投入其中。
幾天後,周景明帶來了一個新的團隊成員——一位四十歲左右、氣質乾練的女性,davidchen,一位在高端科技產品商業化方麵擁有豐富經驗的運營專家。她是陸時硯親自從矽穀挖來的。
“林小姐,陸總指示,由david協助您搭建‘普羅米修斯’的商業化體係。”周景明介紹道。
david伸出手,笑容專業而富有感染力:“林工程師,久仰。我很期待能將‘普羅米修斯’這樣顛覆性的技術,成功推向市場。”
林微光看著她,心中明白,這就是陸時硯為她找來的、幫助填充“血肉”的人。冰山再次以他的方式,為她提供了最需要的支持。
送走david和周景明,林微光站在辦公室中央,感受著肩頭新增的重量,也感受到了腳下新延伸的道路。
商業化的大門,沉重而冰冷。
但她知道,自己必須親手推開它。
不僅為了“普羅米修斯”,也為了向那個始終在更高處注視著她的男人證明,她有能力,不僅點亮光,也能讓這光芒,照亮現實世界的價值版圖。
喜歡星光偏要吻煙台請大家收藏:()星光偏要吻煙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