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裡的王嬸,想在自家院裡搭個雞棚,先是找錯了材料,買的木板太薄,經不起風吹雨打;後來又搭錯了架子,雞棚歪歪扭扭的,差點塌了。王嬸沒放棄,拆了重新搭,這次她先去問了搭過雞棚的老周,買對了材料,搭對了架子,最後雞棚搭得又結實又好看。
王嬸說:“乾一件事,哪能一次就成?就像種地,你今年種這個品種不行,明年換個品種就好了;你這次施肥多了,下次少施點就好了。人生大多時候都在試錯,用80的精力犯錯,剩下20的精力才能做成事。彆膽小,大膽去試,你敢試,就已經比很多人強了。”
村裡的小李,想開個修車鋪,一開始啥也不會,修壞了好幾輛舊自行車,有人笑話他“不是乾這行的料”,可小李沒放棄,天天跟著老陳學,慢慢的,不僅會修自行車,還會修摩托車,最後真的開了修車鋪,生意還不錯。小李說:“試錯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試,你大膽試,就算錯了,也能學到東西,下次就能做好。”
老輩人常說“失敗是成功之母”。彆怕犯錯,彆怕乾不成,人生就是在一次次試錯中往前走的,你大膽點,敢闖敢試,早晚能做成自己想做的事。
7.老實人彆信“世界講道理”,認現實才長大
村裡的老陳,以前是個老實人,總覺得“世界是講道理的,好人有好報”。有人借了他的錢不還,他說“他會還的,隻是現在沒錢”;有人占了他的地,他說“他會還給我的,隻是現在需要用”,結果錢沒要回來,地也沒要回來,自己還憋了一肚子氣。
老周跟他說:“咱這幾千年來的規矩,其實跟動物社會差不多,大的欺負小的,富的欺負窮的,強的欺負弱的。為啥道德隻能提倡,法律卻越來越嚴?就是因為人性裡有壞根,得靠法律管著。你承認這一點,才是真的長大。”
老陳聽了,慢慢改了。有人借他的錢,他會讓對方寫借條;有人占他的地,他會找村支書評理,慢慢的,沒人敢隨便欺負他了。老陳說:“以前總覺得‘講道理就能解決問題’,後來才知道,對有些人,講道理沒用,你得強起來,彆人才會跟你講道理。”
村裡的小李,以前也是個老實人,在工廠裡總被同事欺負,同事把自己的活推給他,他也不拒絕,結果自己的活乾不完,還總被老板說。後來小李硬氣起來,同事再推活給他,他會說“我自己的活還沒乾完,你自己的活自己乾”,同事也不敢隨便欺負他了。小李說:“老實人彆太天真,認清楚現實,才能保護自己。”
8.彆證明自己聰明,出彩背後藏危險
村裡的小李,以前總愛在人前表現自己聰明,跟人聊天,總愛搶話,說“我早就知道了”“我比你想得周到”;跟人合作乾活,總愛說“你這樣不對,得聽我的”,結果沒人願意跟他聊天,也沒人願意跟他合作。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老周跟他說:“彆總想著證明自己聰明,彆人羨慕的眼神裡藏著嫉妒,熱烈的掌聲裡藏著危險。你越出彩,越容易被人盯上,有人會找你麻煩,有人會讓你白乾活。你立起‘聰明人’的人設,最後隻會給自己招災。”
小李聽了,慢慢改了,跟人聊天,會認真聽彆人說,不再搶話;跟人合作,會先聽彆人的想法,再提出自己的建議,慢慢的,有人願意跟他聊天,也有人願意跟他合作了。小李說:“以前總覺得‘表現聰明能讓人佩服’,後來才知道,太聰明會招人嫌,不如低調點,反而能少些麻煩。”
村裡的老支書,就從不表現自己聰明,遇到事,他會先問村民的意見,說“大家覺得該咋辦”,最後綜合大家的意見做決定,村民都覺得他“實在、靠譜”,都願意聽他的。老支書說:“彆總想著證明自己,把事做好才重要,太出彩容易引火燒身。”
9.“以後常聯係”彆當真,人走茶涼是常態
村裡的小李,以前在鎮上的工廠上班,跟同事相處得不錯,辭職的時候,同事都跟他說“以後常聯係”“有空一起吃飯”,小李當真了,辭職後還常給同事打電話,約同事吃飯,可同事要麼說“沒空”,要麼說“最近忙”,慢慢的,小李也不打了。
後來小李才明白,離開一個集體,就是人走茶涼,以前的默契也散了,那個集體裡的事,彆再參與,彆人約你吃飯,也彆去,不然隻會尷尬,大家嘴上不說,心裡早就把你當外人了。小李說:“‘以後常聯係’就是客氣話,彆當真,人走茶涼是常態,接受就好。”
村裡的王嬸,以前在村裡的婦女隊乾活,後來因為家裡的事退出了,婦女隊的人跟她說“以後常來玩”,王嬸沒當真,隻是偶爾遇到了打個招呼,反而相處得很自然。王嬸說:“離開一個集體,就彆再往回湊,不然大家都尷尬,不如各自過好自己的日子。”
老輩人常說“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無論是離開工廠、離開學校,還是離開某個團體,彆總想著“以後還能像以前一樣”,人走茶涼是正常的,接受現實,把精力放在當下的生活裡,才能過得舒心。
10.深夜彆做重大決定,白天再定更穩妥
村裡的老周,以前有次深夜想把家裡的地承包給彆人,覺得“自己年紀大了,種地太累,承包出去還能省心”,可第二天白天一想,覺得“自己還能動,種地還能鍛煉身體,承包出去太可惜了”,幸好沒跟彆人說,不然就後悔了。
村裡的小李,以前深夜跟對象吵架,氣得想分手,覺得“過不下去了”,可第二天白天一想,覺得“隻是小矛盾,沒必要分手”,兩人和好了,現在過得很幸福。小李說:“人在晚上容易感性,想的事也偏激,做出的決定八成會後悔。尤其是人生大事,比如買房、結婚、辭職,晚上想得再成熟,也得等第二天白天再定,這樣才穩妥。”
村裡的王嬸,想給兒子買摩托車,深夜想“買個貴點的,好看”,可第二天白天一想,覺得“兒子上班代步,買個便宜點的就行,實用”,最後買了個便宜又實用的摩托車,兒子很滿意。王嬸說:“深夜的想法太衝動,白天腦子清醒,想的事也周全,做決定也不容易後悔。”
老輩人常說“事緩則圓”。遇到重大決定,彆著急,彆在深夜做,等第二天白天,腦子清醒了,再好好琢磨,這樣做出的決定才靠譜,才不容易後悔。
喜歡人性的那些事兒請大家收藏:()人性的那些事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